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3题
A. 有梁板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上层楼板上表面
B. 无梁板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上层接板下表面
C. 框架柱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上层楼板上表面
D. 构造柱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顶层楼板下表面
第4题
A. 有梁板是按梁和板体积之和计算
B. 无梁板是按板和柱帽体积之和计算
C. 构造柱不按全高计算,嵌接墙体部分并入柱身体积计算
D. 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E. 天沟,挑檐板按设计厚度以面积计算
第9题
A. 柱基上表面至楼层面
B. 柱基上表面至柱项面
C. 楼层面至楼层面学易网提供
D. 楼层面至无梁楼板柱帽下表面
E. 楼层面至无梁楼板柱帽上表面
第10题
A. 在工程技术上,测量压力时用液柱高度表示十分方便
B. 液柱高度表示压强可以用水柱
C. 液柱高度表示压强可以用汞柱
D. 用液柱高度表示压强,含义是流体的压强等于该液柱作用于其底部单位面积上的液体重力
E. 液柱高度表示压强可以用毫米水柱和米水柱
第11题
A. 标准砖柱的柱基和柱身的工程量合并计算,套砖柱定额
B. 构筑物砌筑包括砌筑烟囱、烟道、水塔、贮水池、贮仓、沉井等
C. 空斗墙的砖垛工程量与空斗墙合并计算,套空斗墙相应定额
D. 砖砌圆形仓筒壁高度自基础版顶面算至板底面,以实体积计算
第12题
A. 框架梁
B. 框架柱
C. 框支梁
D. 框支柱
E. 板柱-抗震墙的柱
第13题
A. 清水墙游丁走缝:10mm
B.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20mm
C. 表面平整度(混水墙、柱):5mm
D. 基础、墙、柱顶面标高:±5mm
E. 轴线位移:10mm
第23题
A. 现浇混凝土构造柱不扣除预埋铁件体积
B. 无梁板的柱高自楼板上表面算至柱帽下表面
C. 伸入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梁头的体积不计算
D. 现浇混凝土墙中,墙垛及突出部分不计算
E. 现浇混凝土楼梯伸入墙内部分不计算
第24题
A. 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B. 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低差不得大于2m
C.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
D. 钢管支架立柱间距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第31题
A. 上节柱的安装应在下节柱的梁和柱间支撑安装焊接完毕、下节柱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后,方可进行
B. 多机抬吊多层“H”型框架柱时,递送作业的起重机可以使用横吊梁起吊
C. 柱就位后应随即进行临时固定和校正
D. 重型或较长柱的临时固定,应采用在柱间加设水平管式支撑或设缆风绳
E. 吊装中用于保护接头钢筋的钢管或垫木应捆扎牢固,严防高空散落
第32题
A. 上节柱的安装应在下节柱的梁和柱间支撑安装焊接完毕、下节柱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后,方可进行
B. 多机抬吊多层“H”型框架柱时,递送作业的起重机可以使用横吊梁起吊
C. 柱就位后应随即进行临时固定和校正
D. 重型或较长柱的临时固定,应采用在柱间加设水平管式支撑或设缆风绳
E. 吊装中用于保护接头钢筋的钢管或垫木应捆扎牢固,严防高空散落
第33题
A. 上节柱的安装应在下节柱的梁和柱间支撑安装焊接完毕、下节柱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后,方可进行
B. 多机抬吊多层“H”型框架柱时,递送作业的起重机可以使用横吊梁起吊
C. 柱就位后应随即进行临时固定和校正
D. 重型或较长柱的临时固定,应采用在柱间加设水平管式支撑或设缆风绳
E. 吊装中用于保护接头钢筋的钢管或垫木应捆扎牢固,严防高空散落
第34题
A. 上节柱的安装应在下节柱的梁和柱间支撑安装焊接完毕、下节柱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后,方可进行
B. 多机抬吊多层“H”型框架柱时,递送作业的起重机可以使用横吊梁起吊
C. 柱就位后应随即进行临时固定和校正
D. 重型或较长柱的临时固定,应采用在柱间加设水平管式支撑或设缆风绳
E. 吊装中用于保护接头钢筋的钢管或垫木应捆扎牢固,严防高空散落
第35题
A. 上节柱的安装应在下节柱的梁和柱间支撑安装焊接完毕、下节柱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后,方可进行
B. 多机抬吊多层“H”型框架柱时,递送作业的起重机可以使用横吊梁起吊
C. 柱就位后应随即进行临时固定和校正
D. 重型或较长柱的临时固定,应采用在柱间加设水平管式支撑或设缆风绳
E. 吊装中用于保护接头钢筋的钢管或垫木应捆扎牢固,严防高空散落
第36题
A. 上节柱的安装应在下节柱的梁和柱间支撑安装焊接完毕、下节柱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后,方可进行
B. 多机抬吊多层“H”型框架柱时,递送作业的起重机可以使用横吊梁起吊
C. 柱就位后应随即进行临时固定和校正
D. 重型或较长柱的临时固定,应采用在柱间加设水平管式支撑或设缆风绳
E. 吊装中用于保护接头钢筋的钢管或垫木应捆扎牢固,严防高空散落
第41题
A. 瓦屋面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斜面积计算
B. 膜结构屋面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需要覆盖的水平面积计算
C. 屋面排水管按设计室外散水上表面至檐口的垂直距离以长度计算
D. 变形缝防水按设计尺寸以面积计算E,柱保温按柱中心线高度计算
第42题
A. 柱端中心线对轴线的偏差
B. 柱基准点标高
C. 柱轴线垂直度的偏差
D. 柱轴线水平度的偏差
E. 灌注桩成孔的中心位置偏差
第43题
A. 柱端中心线对轴线的偏差
B. 柱基准点标高
C. 柱轴线垂直度的偏差
D. 柱轴线水平度的偏差
E. 灌注桩成孔的中心位置偏差
第44题
A. 柱端中心线对轴线的偏差
B. 柱基准点标高
C. 柱轴线垂直度的偏差
D. 柱轴线水平度的偏差
E. 灌注桩成孔的中心位置偏差
第45题
A. 立柱底部必须设置扫地杆
B. 立柱接长应采用同心对接连接方式
C. 立柱顶应设置可调支托
D. 搭设高度超过5m及以上与建筑物应有固节点
E. 立柱底部应设置符合要求的垫板
第48题
A. 装饰板柱(梁)面按设计图示外围饰面尺寸乘以高度以平方米计算;扣除3㎡以上的孔洞所占面积
B. 装饰板墙面按设计图示墙净长乘以净高以面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及0.3㎡以上的孔洞所占面积
C. 浴厕隔断门的材质相同者,其门的面积不扣除,并人隔断内计算
D. 柱帽、柱墩工程量并人相应板面积内计算
E. 隔断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框外围面积计算;扣除0.3㎡以上的孔洞所占面积
第49题
A.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应根据房屋的总层数按多层黏土砖房有关构造柱抗震措施规定设置。过渡层尚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
B. 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C. 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
D. 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7度时不宜少于4φ16,8度时不宜少于6φ16
E. 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的框架柱内;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框架梁的相应位置应加强
第50题
A.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应根据房屋的总层数按多层黏土砖房有关构造柱抗震措施规定设置。过渡层尚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
B. 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C. 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
D. 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7度时不宜少于4φ16,8度时不宜少于6φ16
E. 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的框架柱内;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框架梁的相应位置应加强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