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2题
A. 在钢筋笼上布置环形加强箍筋,防止钢筋笼在起吊、安装过程中变形
B. 加强箍筋部位设吊点
C. 保持垂直安装筋笼入孔,避免碰撞孔壁
D. 将钢筋笼用吊筋进行固定,以使钢筋笼定位
E. 二次清孔
第3题
A. 在钢筋笼上布置环形加强箍筋,防止钢筋笼在起吊、安装过程中变形
B. 加强箍筋部位设吊点
C. 保持垂直安装筋笼入孔,避免碰撞孔壁
D. 将钢筋笼用吊筋进行固定,以使钢筋笼定位
E. 二次清孔
第4题
A. 沿柱全高箍筋为HPB300箍筋,直径为8mm
B. 加密区间距100mm,非加密区间距200mm
C. 框架节点核心区间距为100,直径为10
D. 加密区间距100mm、用钢筋直径为10
E. 非加密区间距200mm、钢筋直径为10
第5题
A. 箍筋直径为10mm,箍筋级别为HRB335;加密区间距为100,双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四肢箍
B. 箍筋直径为10mm,箍筋级别为HPB300;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双肢箍
C. 箍筋直径为10mm,箍筋级别为HRB335;加密区间距为100,四根纵筋;非加密区间距200,2根纵筋
D. 箍筋直径为10mm,箍筋级别为HPB300;加密区间距为100,四根纵筋;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双肢箍
第6题
A. 钢筋笼长度
B. 接驳器中心位置
C. 钢筋笼宽度
D. 分布筋间距
E. 主筋间距
第7题
A. 6根直径为8mm的钢筋,间距150mm
B. 8根直径为6mm的钢筋,间距150mm
C. 直径6mm的钢筋与直径8mm的钢筋相间布置,相互间距150mm
D. 直径6mm的钢筋与直径8mm的钢筋相间布置,同直径的钢筋间距150mm
第8题
A. 吊装所选用的起重机应满足吊装高度及起重量的要求,主吊和副吊应根据经验确定
B. 采用双机抬吊作业时,应统一指挥,动作应配合协调,载荷应分配合理
C. 起重机械在吊钢筋笼行走时,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75%
D. 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栓好拉绳,缓慢行驶
E. 钢筋笼应设置定位垫块,垫块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宜取3m~5m,在垂直方向上宜每层设置2块
第9题
A.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应防止其发生变形
B. 吊装钢筋笼的机械应满足起吊的高度和重量要求
C. 下设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D. 钢筋笼安放就位后,应用钢筋固定在孔口的牢固处
第10题
A.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应防止其发生变形
B. 吊装钢筋笼的机械应满足起吊的高度和重量要求
C. 下设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D. 钢筋笼安放就位后,应用钢筋固定在孔口的牢固处
第11题
A.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应防止其发生变形
B. 吊装钢筋笼的机械应满足起吊的高度和重量要求
C. 下设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D. 钢筋笼安放就位后,应用钢筋固定在孔口的牢固处
第12题
A.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应防止其发生变形
B. 吊装钢筋笼的机械应满足起吊的高度和重量要求
C. 下设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D. 钢筋笼安放就位后,应用钢筋固定在孔口的牢固处
第13题
A.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应防止其发生变形
B. 吊装钢筋笼的机械应满足起吊的高度和重量要求
C. 下设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D. 钢筋笼安放就位后,应用钢筋固定在孔口的牢固处
第14题
A.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应防止其发生变形
B. 吊装钢筋笼的机械应满足起吊的高度和重量要求
C. 下设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D. 钢筋笼安放就位后,应用钢筋固定在孔口的牢固处
第15题
A. 框架梁、牛腿及柱帽等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
B. 柱钢筋的绑扎应在模板安装前进行
C. 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D. 下层柱的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宣外扩一个柱筋直径
E. 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
第17题
A. 钢筋长度
B. 钢筋笼长度
C. 钢筋连接质量
D. 主筋间距
E. 箍筋间距
第18题
A. 应先稍离地面试吊,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时,再继续起吊。
B. 应先直接调离地面一定适合观察高度后,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时,再继续起吊。
C. 应先悬空一定适合观察高度,边运边观察,确保节省时间,同时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
D. 应先调离地面试吊,边调运边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
第19题
A.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5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B.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6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C.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8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10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D.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7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第20题
A. 应先稍离地面试吊,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时,再继续起吊。
B. 应先直接调离地面一定适合观察高度后,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时,再继续起吊。
C. 应先悬空一定适合观察高度,边运边观察,确保节省时间,同时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
D. 应先调离地面试吊,边调运边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
第21题
A.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5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B.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6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C.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8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10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D.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7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第22题
A. 应先稍离地面试吊,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时,再继续起吊。
B. 应先直接调离地面一定适合观察高度后,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时,再继续起吊。
C. 应先悬空一定适合观察高度,边运边观察,确保节省时间,同时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
D. 应先调离地面试吊,边调运边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
第23题
A.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5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B.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6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C.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8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10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D.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7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第24题
A. 应先稍离地面试吊,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时,再继续起吊。
B. 应先直接调离地面一定适合观察高度后,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时,再继续起吊。
C. 应先悬空一定适合观察高度,边运边观察,确保节省时间,同时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
D. 应先调离地面试吊,边调运边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
第25题
A.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5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B.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6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C.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8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10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D.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7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第26题
A. 应先稍离地面试吊,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时,再继续起吊。
B. 应先直接调离地面一定适合观察高度后,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时,再继续起吊。
C. 应先悬空一定适合观察高度,边运边观察,确保节省时间,同时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
D. 应先调离地面试吊,边调运边确认钢筋笼已挂牢,钢筋笼刚度、焊接强度等满足要求。
第27题
A.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5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B.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6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C.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8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10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D. 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70%,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
第29题
A. 箍筋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
B. 通长筋根数、直径
C. 构造钢筋根数、直径
D. 附加箍筋或吊筋
E. 梁支座上部纵筋
第30题
A. 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
B. 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
C. 箍筋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间隔扎牢
D. 框架梁、牛腿及柱帽等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
E. 绑扎箍筋时绑扣为一面顺扣
第35题
A. 柱钢筋绑扎中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
B. 板钢筋绑扎中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一直在下侧
C. 板钢筋绑扎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清理垫层、划线》摆放下层钢筋,并固定绑扎》摆放钢筋撑脚(双层钢筋时)》安装管线》绑扎上层钢筋
D. 对于双向受力板,应先铺设平行于短边方向的受力钢筋,后铺设平行于长边方向的受力钢筋。
E. 板上部的负筋、主筋与分布钢筋的交叉点应相隔交错扎牢,并垫上保护层垫块
第36题
A. 柱钢筋绑扎中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
B. 板钢筋绑扎中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一直在下侧
C. 板钢筋绑扎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清理垫层、划线→摆放下层钢筋,并固定绑扎→摆放钢筋撑脚(双层钢筋时)→安装管线→绑扎上层钢筋
D. 对于双向受力板,应先铺设平行于短边方向的受力钢筋,后铺设平行于长边方向的受力钢筋
E. 板上部的负筋、主筋与分布钢筋的交叉点应相隔交错扎牢,并垫上保护层垫块
第43题
A. 竖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
B. 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1%。箍筋直径不宜小于4mm及≥0.2倍受压钢筋的直径,并不宜大于6mm
C. 箍筋的间距不应小于150mm,也不应大于500mm及25钢筋的直径
D. 当组合砌体一侧受力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附加箍筋和拉结筋
E. 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及拉结筋的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500mm
第44题
A. 竖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
B. 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1%。箍筋直径不宜小于4mm及≥0.2倍受压钢筋的直径,并不宜大于6mm
C. 箍筋的间距不应小于150mm,也不应大于500mm及25钢筋的直径
D. 当组合砌体一侧受力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附加箍筋和拉结筋
E. 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及拉结筋的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500mm
第45题
A. 竖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
B. 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1%。箍筋直径不宜小于4mm及≥0.2倍受压钢筋的直径,并不宜大于6mm
C. 箍筋的间距不应小于150mm,也不应大于500mm及25钢筋的直径
D. 当组合砌体一侧受力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附加箍筋和拉结筋
E. 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及拉结筋的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500mm
第46题
A. 竖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
B. 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1%。箍筋直径不宜小于4mm及≥0.2倍受压钢筋的直径,并不宜大于6mm
C. 箍筋的间距不应小于150mm,也不应大于500mm及25钢筋的直径
D. 当组合砌体一侧受力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附加箍筋和拉结筋
E. 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及拉结筋的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500mm
第47题
A. 竖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
B. 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1%。箍筋直径不宜小于4mm及≥0.2倍受压钢筋的直径,并不宜大于6mm
C. 箍筋的间距不应小于150mm,也不应大于500mm及25钢筋的直径
D. 当组合砌体一侧受力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附加箍筋和拉结筋
E. 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及拉结筋的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500mm
第48题
A.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d.d为箍筋直径
B.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长度不应大于5d.d为箍筋直径
C. 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D.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并不应该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第49题
A.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d.d为箍筋直径
B.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长度不应大于5d.d为箍筋直径
C. 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D.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并不应该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第50题
A. 吊装所选用的起重机应满足吊装高度及起重量的要求,主吊和副吊应根据经验确定
B. 采用双机抬吊作业时,应统一指挥,动作应配合协调,载荷应分配合理
C. 起重机械在吊钢筋笼行走时,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75%
D. 钢筋笼离地不得大于500mm,并应栓好拉绳,缓慢行驶
E. 钢筋笼应设置定位垫块,垫块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宜取3m~5m,在垂直方向上宜每层设置2块~3块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