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密度
B. 集度
C. 状态
D. 规律
搜题
第2题
A. 内力在某一点的分布集度称为应力
B. 总应力P垂直于截面方向的分量σ称为正应力
C. 总应力P与截面相切的分量τ称为剪应力
D. 剪应力τ的作用效果使相邻的截面分离或接近
第3题
A. 内力在某一点的分布集度称为应力
B. 总应力P垂直于截面方向的分量σ称为正应力
C. 总应力P与截面相切的分量t称为剪应力
D. 剪应力τ的作用效果使相邻的截面分离或接近
第4题
A. 一点处的内力集度称为应力,记作P,P称为总应力
B. 总应力P垂直于截面方向的分量σ称为正应力
C. 总应力P与截面相切的分量τ称为剪应力
D. 剪应力τ的作用效果使相邻的截面分离或接近
第5题
A.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都可以合成为一个力
B. 力的合成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C. 两个力合成的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
D. 两个力合成的力的作用点,不一定在该点
第6题
A. 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是该截面上应力的代数和
B. 杆件某截面上的应力是该截面上内力的平均值
C. 应力是内力的集度
D. 内力必大于应力
E. 垂直于截面的力称为正应力
第7题
A. 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是该截面上应力的代数和
B. 杆件某截面上的应力是该截面上内力的平均值
C. 应力是内力的集度
D. 内力必大于应力
E. 垂直于截面的力称为正应力
第8题
A. 各力的作用线不汇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一般力系
B. 力在x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x=Fcosa
C. 力在y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Y=Fcosa
D. 合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E. 力的分解即为力的投影
第9题
A. 该点在大气中所处的位置和通风机所造成的人工压力有关
B. 该点在大气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和通风机所造成的人工压力无关
C. 该点在大气中所处的位置无关,和通风机所造成的人工压力有关
第10题
A. 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一对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B. 力偶对其平面内任意点之矩,恒等于其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C. 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动时,力矩为负;反之,力矩为正
D. 合力对平面内任意一点之矩,等于所有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第11题
A. 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一对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B. 力偶对其平面内任意点之矩,恒等于其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C. 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动时,力矩为负;反之,力矩为正
D. 合力对平面内任意一点之矩,等于所有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第12题
A. 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一对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B. 力偶对其平面内任意点之矩,恒等于其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C. 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动时,力矩为负;反之,力矩为正
D. 合力对平面内任意一点之矩,等于所有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第13题
A. 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一对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B. 力偶对其平面内任意点之矩,恒等于其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C. 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动时,力矩为负;反之,力矩为正
D. 合力对平面内任意一点之矩,等于所有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第15题
A. 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是该截面上应力的代数和
B. 杆件某截面上的应力是该截面上内力的平均值
C. 应力是内力的集度
D. 内力必大于应力
E. 垂直于截面的力称为正应力
第16题
A. 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是该截面上应力的代数和
B. 杆件某截面上的应力是该截面上内力的平均值
C. 应力是内力的集度
D. 内力必大于应力
E. 垂直于截面的力称为正应力
第17题
A. 各力的作用线不汇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一般力系
B. 力在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x=Fcosa
C. 力在,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y=Fcosa
D. 合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E. 力的分解即为力的投影
第18题
A. 力与该力到矩心的距离的乘积
B. 力与矩心到该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的乘积
C. 该力与其他力的合力对此点产生的力矩
D. 该力的各个分力对此点的力矩大小之和
第19题
A. 各力的作用线不汇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一般力系。
B. 力在x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X=Fcosα
C. 力在y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Y=Fcosα
D. 合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E. 力的分解即为力的投影
第20题
A. 各力的作用线不汇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一般力系。
B. 力在x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X=Fcosα
C. 力在y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Y=Fcosα
D. 合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E. 力的分解即为力的投影
第21题
A. 各力的作用线不汇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一般力系。
B. 力在x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X=Fcosα
C. 力在y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Y=Fcosα
D. 合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E. 力的分解即为力的投影
第22题
A. 监测点宜设置在内力较大的杆件上
B. 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水平向保持一致
C. 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2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D.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2个
第23题
A. 监测点宜设置在内力较大的杆件上
B. 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水平向保持一致
C. 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2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D.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2个
第24题
A. 对多层锚杆支挡式结构,宜在不同剖面的每层锚杆上设置测点
B. 测斜管顶部应设置垂直位移监测点
C. 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且不少于2根
D. 对重力式挡墙,测斜管应设置在紧邻支护结构的土体内,测斜管深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1.5倍
第25题
A. 力与力到矩心的距离的乘积
B. 力与矩心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的乘积
C. 该力与其他力的合力对此点产生的力矩
D. 该力的各个分力对此点的力矩大小之和
第26题
A. 各力在其中一个坐标轴上投影为零
B. 力在各坐标轴的投影的代数和为零
C. 力对平面内任意点的力矩的代数和为零
D. 各力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E. 各力投影所选的两个坐标轴必须正交
第27题
A. 各力的作用线不汇交于一点
B. 力F与x轴的夹角为α,力F在x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x=Fcosα
C. 力F与x轴的夹角为α,力F在y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ʏ=Fcosα
D. 合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E. 力的分解即为力的投影
第28题
A. 各力的作用线不汇交于一点
B. 力F与x轴的夹角为α,力F在x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x=Fcosα
C. 力F与x轴的夹角为α,力F在y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ʏ=Fcosα
D. 合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E. 力的分解即为力的投影
第29题
A. 各力的作用线不汇交于一点
B. 力F与x轴的夹角为a,力F在x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x=Fcosa
C. 力F与x轴的夹角为a,力F在y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y=cosa
D. 合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E. 力的分解即为力的投影
第30题
A. 当力与坐标轴垂直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的大小
B. 当力与坐标轴垂直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为零
C. 当力与坐标轴平行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为零
D. 当力与坐标轴平行时,力在该轴的投影的大小等于该力的大小
第31题
A. 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要用力偶来度量
B. 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C. 力矩的正负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动时取负,反之取正
D. 凡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物体,称为杠杆
第32题
A. 当力与坐标轴垂直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的大小
B. 当力与坐标轴垂直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为零
C. 当力与坐标轴平行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为零
D. 当力与坐标轴平行时,力在该轴的投影等于该力的大小
第33题
A. 垂直矩形平面所受的静水总压力的大小等于该平面形心点的压力与平面面积的乘积
B. 垂直矩形平面所受的静水总压力的大小等于该平面重心点的压力与平面面积的乘积
C. 总静压力P的方向是垂直指向作用面的,其作用点为在作用面对称轴上
D. 总静压力P的方向是垂直指向作用面的,其作用点离液面的距离为2/3h,h是液面的高度
E. 总静压力P的方向平行于作用面
第34题
A. 力与该力到矩心的距离的乘积
B. 力与矩心到该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的乘积
C. 该力与其他力的合力对此点产生的力矩
D. 该力的各个分力对此点的力矩大小之和
第35题
A. 应用截面法只能求得截面上内力的合力,要想确定截面任意点的应力,必须了解内力在截面上的分布情况
B. 应力的分布规律与杆件的变形无关
C. 应力的分布规律与杆件的变形有关
D. 应用截面法可以确定截面上任意一点的应力,而无需了解内力在截面上的分布情况
E. 以上都正确
第36题
A. 监测点宜设置在内力较大的杆件上
B. 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水平向保持一致
C. 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2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D.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2个
第37题
A. 监测点宜设置在内力较大的杆件上
B. 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水平向保持一致
C. 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2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D.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2个
第38题
A. 监测点宜设置在内力较大的杆件上
B. 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水平向保持一致
C. 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2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D.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2个
第39题
A. 横截面上既有弯矩又有剪力的弯曲称为横力弯曲
B.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的大小与材料有关
C. 纯弯曲梁横截面某点的正应力与该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成反比
D. 横力弯曲时,横截面将发生翘曲,使横截面为非平面
E. 纯弯曲梁横截面某点的正应力与该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成正比
第40题
A. 约束反力是已知的
B. 约束反力是未知的
C. 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
D. 约束即为约束反力
E. 约束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与约束相接触的那一点
第41题
A. 物体受到两大小相等、向相反的力时就处于平衡状态
B. 力的合成只能有一种结果,力的分解也只能有一种结果
C. 作用在物体上的平面汇交力系,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D. 力的三要素为力的大小、向、作用点
E.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第43题
A. 力与力到矩心的距离的乘积
B. 力与矩心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的乘积
C. 该力与其他力的合力对此点产生的力矩
D. 该力的各个分力对此点的力矩大小之和
第44题
A. 力与力到矩心的距离的乘积
B. 力与矩心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的乘积
C. 该力与其他力的合力对此点产生的力矩
D. 该力的各个分力对此点的力矩大小之和
第45题
A. 力偶中的两个力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恒等于其力偶矩
B. 力偶对物体不产生移动效果,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只能用一力偶来平衡
C. 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任意移动或转动而不改变对物体的作用
D. 力偶无合力
E. 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应该用力偶中两个力对转动中心的合力矩来度量
第48题
A. 当力与坐标轴垂直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的大小。
B. 当力与坐标轴垂直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为零。
C. 当力与坐标轴平行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为零。
D. 当力与坐标轴平行时,力在该轴的投影的大小等于该力的大小。
第49题
A. 当力与坐标轴垂直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的大小
B. 当力与坐标轴垂直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为零
C. 当力与坐标轴平行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为零
D. 当力与坐标轴平行时,力在该轴的投影的大小等于该力的大小
第50题
A. 斜杠应每步与立杆扣接,扣接点距碗扣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250mm;当出现不能与立杆扣接时,应与横杆扣接,扣件扭紧力距为40~65N/m
B. 斜杠应每步与立杆扣接,扣接点距碗扣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当出现不能与立杆扣接时,应与横杆扣接,扣件扭紧力距为40~65N/m
C. 纵向斜杠应在全高方向设置成八字形且内外对称,斜杠间距不应大于5跨
D. 纵向斜杠应在全高方向设置成八字形且内外对称,斜杠间距不应大于2跨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