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3题
A. 通气管应高出屋面300mm,但必须大于最大积雪厚度
B. 通气立管可以接纳器具污水、废水和雨水
C. 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2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
D. 屋顶有隔热层从隔热层板面算起
E. 在通气管出口4m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门、窗600mm或引向无门窗的一侧
第4题
A. 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B. 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
C. 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动关闭
D. 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第5题
A. 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B. 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
C. 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动关闭
D. 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第7题
A. 当通道口宽度为一个门架跨距时,在通道口上方的内外侧应设置水平加固杆。
B. 水平加固杆应延伸至通道口两侧各一个门架跨距。并在两个上角内外侧应加设斜撑杆。
C. 当通道口宽为两个及以上跨距时,在通道口上方应设置经专门设计和制作的托架梁,并应加强两侧的门架立杆。
D. 以上都正确
第8题
A. 当通道口宽度为一个门架跨距时,在通道口上方的内外侧应设置水平加固杆。
B. 水平加固杆应延伸至通道口两侧各一个门架跨距。并在两个上角内外侧应加设斜撑杆。
C. 当通道口宽为两个及以上跨距时,在通道口上方应设置经专门设计和制作的托架梁,并应加强两侧的门架立杆。
D. 以上都正确
第9题
A. 当通道口宽度为一个门架跨距时,在通道口上方的内外侧应设置水平加固杆。
B. 水平加固杆应延伸至通道口两侧各一个门架跨距。并在两个上角内外侧应加设斜撑杆。
C. 当通道口宽为两个及以上跨距时,在通道口上方应设置经专门设计和制作的托架梁,并应加强两侧的门架立杆。
D. 以上都正确
第10题
A. 当通道口宽度为一个门架跨距时,在通道口上方的内外侧应设置水平加固杆。
B. 水平加固杆应延伸至通道口两侧各一个门架跨距。并在两个上角内外侧应加设斜撑杆。
C. 当通道口宽为两个及以上跨距时,在通道口上方应设置经专门设计和制作的托架梁,并应加强两侧的门架立杆。
D. 以上都正确
第11题
A. 当通道口宽度为一个门架跨距时,在通道口上方的内外侧应设置水平加固杆。
B. 水平加固杆应延伸至通道口两侧各一个门架跨距。并在两个上角内外侧应加设斜撑杆。
C. 当通道口宽为两个及以上跨距时,在通道口上方应设置经专门设计和制作的托架梁,并应加强两侧的门架立杆。
D. 以上都正确
第12题
A. 木门窗施工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找规矩弹线→安装门窗框→门窗框嵌缝→安装门窗扇→安装五金(玻璃)→成品保护
B. 门窗安装前,应在离楼地面900mm高的墙面上测弹一条水平控制线
C. 外门窗一般采用与墙面抹灰相同的砂浆将门窗框与洞口的缝隙塞实
D. 安装门窗扇时,将扇放人框中试装合格后,按扇高的1/14~1/10,在框上按合页大小画线,并剔出合页槽,槽深一定要与合页厚度相适应,槽底要平
第16题
A. 按设计确定门窗扇的开启方向、五金配件型号和安装位置
B. 检查门窗框与扇的尺寸是否符合,框口边角是否方正,有无窜角
C. 第一次修刨后的门窗扇,使框与扇表面平整、缝隙尺寸符合后,在开铰链槽
D. 经过第二次修刨后,以刚刚能塞人框口内为宜,塞人后用木楔临时固定
E. 安装对开扇时,应保证两扇宽度尺寸、对口缝的裁口深度一致
第22题
A. 按设计确定门窗扇的开启方向、五金配件型号和安装位置
B. 检查门窗框与扇的尺寸是否符合,框口边角是否方正,有无窜角
C. 第一次修刨后的门窗扇,使框与扇表面平整、缝隙尺寸符合后,在开合页槽
D. 经过第二次修刨后,以刚刚能塞入框口内为宜,塞入后用木楔临时固定
E. 安装对开扇时,应保证两扇宽度尺寸、对口缝的裁口深度一致
第24题
A. 通道口底层门架可不设垂直通道方向的水平加固杆和扫地杆
B. 通道口底层门架应设垂直通道方向的水平加固杆和扫地杆
C. 通道口上部两侧应设置斜撑杆
D. 通道口上部两侧可不设置斜撑杆
E. 通道口上部设置防护层
第25题
A. 通道口底层门架可不设垂直通道方向的水平加固杆和扫地杆
B. 通道口底层门架应设垂直通道方向的水平加固杆和扫地杆
C. 通道口上部两侧应设置斜撑杆
D. 通道口上部两侧可不设置斜撑杆
E. 通道口上部设置防护层
第26题
A. 通道口底层门架可不设垂直通道方向的水平加固杆和扫地杆
B. 通道口底层门架应设垂直通道方向的水平加固杆和扫地杆
C. 通道口上部两侧应设置斜撑杆
D. 通道口上部两侧可不设置斜撑杆
E. 通道口上部设置防护层
第27题
A. 通道口底层门架可不设垂直通道方向的水平加固杆和扫地杆
B. 通道口底层门架应设垂直通道方向的水平加固杆和扫地杆
C. 通道口上部两侧应设置斜撑杆
D. 通道口上部两侧可不设置斜撑杆
E. 通道口上部设置防护层
第28题
A. 通道口底层门架可不设垂直通道方向的水平加固杆和扫地杆
B. 通道口底层门架应设垂直通道方向的水平加固杆和扫地杆
C. 通道口上部两侧应设置斜撑杆
D. 通道口上部两侧可不设置斜撑杆
E. 通道口上部设置防护层
第29题
A. 通道口底层门架可不设垂直通道方向的水平加固杆和扫地杆
B. 通道口底层门架应设垂直通道方向的水平加固杆和扫地杆
C. 通道口上部两侧应设置斜撑杆
D. 通道口上部两侧可不设置斜撑杆
E. 通道口上部设置防护层
第30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31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32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33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34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35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36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37题
A. 通道口设防护棚,防护棚应为不小于5cm厚的木板或两道相距50cm的竹笆
B. 预留洞口用木板封闭防护,对于短边超过1.5cm长的洞口,除封闭外四周还应设有防护栏杆
C. 在电梯井内每隔一层(不大于10m)设置一道安全平网
D. 通道口设防护棚,两侧应沿栏杆架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第38题
A. 应靠近防护区,出口应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
B. 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C. 室内应保持干燥和良好通风
D. 设在地下的储存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直接通向室外
第40题
A. 在寒冷地区要用泡沫塑料发泡剂嵌缝填实,并用玻璃胶封闭
B. 框料与砖墙连接时应采用射钉的方法固定窗框
C. 当框与墙体连接采用“立口”时,每间隔5m左右在边框外侧安置木砖
D. 当采用“塞口”时,一般是在墙体中预埋木砖
E. 木框与墙体接触部位及预埋的木砖均自然处理
第41题
A. 在寒冷地区要用泡沫塑料发泡剂嵌缝填实,并用玻璃胶封闭
B. 框料与砖墙连接时应采用射钉的方法固定窗框
C. 当框与墙体连接采用“立口”时,每间隔5m左右在边框外侧安置木砖
D. 当采用“塞口”时,一般是在墙体中预埋木砖
E. 木框与墙体接触部位及预埋的木砖均自然处理
第42题
A. 在寒冷地区要用泡沫塑料发泡剂嵌缝填实,并用玻璃胶封闭
B. 框料与砖墙连接时应采用射钉的方法固定窗框
C. 当框与墙体连接采用“立口”时,每间隔5m左右在边框外侧安置木砖
D. 当采用“塞口”时,一般是在墙体中预埋木砖
E. 木框与墙体接触部位及预埋的木砖均自然处理
第43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米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米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44题
A. 该堂屋门规格宜为()。
B. 该堂屋窗规格宜为()。
C. 该堂屋窗除窗框、窗扇、五金配件外,还应加设(),以为美观。
D. 该四合院应做保温门窗。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