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示在前、批复在后
B. 同一事项的请示与批复、同一文件的印本与定稿、主件与复件不能分开
C. 印本在前、定稿在后
D. 主件在前、附件在后
搜题
第1题
A. 请示在前、批复在后
B. 同一事项的请示与批复、同一文件的印本与定稿、主件与复件不能分开
C. 印本在前、定稿在后
D. 主件在前、附件在后
第9题
A. 文字材料按事项、专业顺序排列
B. 请示在前、批复在后
C. 定稿在前、印本在后
D. 图纸按专业排列
E. 同专业图纸按图号顺序排列
第10题
A. 施工文件按照C1~C8的顺序排列,资料员应将收集到的《防水工程试水检查记录》放置在()。
B. 资料员将收集到的文字材料在排列时,应按照()顺序。
C. 资料员将收集到的同一事项的请示与批复、同一文件的印本与定稿、主件与复件不能分开,并应按()的顺序排列。
D. 资料员将收集到的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纸的案卷,进行顺序排列时,应将文字材料应排前面,图纸应排在后面。
第11题
A. 全局性的在前,局部性的在后
B. 先施工的在前,后施工的在后
C. 对于结构施工图,一般是图纸目录、结构设计说明、总平面图、结构平面图、结构立面图、各编号剖面图、构件详图
D. 对于设备施工图,一般是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详图
第12题
A. 全局性的在前,局部性的在后
B. 先施工的在前,后施工的在后
C. 对于结构施工图,一般是图纸目录、结构设计说明、总平面图、结构平面图、结构立面图、各编号剖面图、构件详图
D. 对于设备施工图,一般是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详图
第14题
A. A.钢丝绑扎木脚手架一般采用8号或10号镀锌钢丝。不得有锈蚀或机械损伤
B. B.竹脚手架一般来说应采用竹篾绑扎。竹篾三个月要更换一次
C. C.竹竿的绑扎材料严禁重复使用
D. D.竹竿的绑扎材料可接长使用
第15题
A. A.钢丝绑扎木脚手架一般采用8号或10号镀锌钢丝。不得有锈蚀或机械损伤
B. B.竹脚手架一般来说应采用竹篾绑扎。竹篾三个月要更换一次
C. C.竹竿的绑扎材料严禁重复使用
D. D.竹竿的绑扎材料可接长使用
第16题
A. 祖父母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
B. 养子女属于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
C.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D. 丧偶的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
第17题
A. A.模板的面板只可用钢、木、复合纤维板
B. B.覆面木胶合板厚度应采用12~18mm的板材
C. C.覆面竹胶合板厚度不小于15mm
D. D.复合纤维板厚度应采用12mm及以上板材
第18题
A. A.模板的面板只可用钢、木、复合纤维板
B. B.覆面木胶合板厚度应采用12~18mm的板材
C. C.覆面竹胶合板厚度不小于15mm
D. D.复合纤维板厚度应采用12mm及以上板材
第21题
A. 架体拆除应自下而上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
B.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拆除前应填写拆模申请单
C.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架体拆除应在预应力施工完成后进行
D. 悬臂构件下架体的拆除,宜从悬臂端向固定端拆除
第22题
A. 架体拆除应自下而上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
B.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拆除前应填写拆模申请单
C.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架体拆除应在预应力施工完成后进行
D. 悬臂构件下架体的拆除,宜从悬臂端向固定端拆除
第23题
A. 架体拆除应自下而上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
B.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拆除前应填写拆模申请单
C.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架体拆除应在预应力施工完成后进行
D. 悬臂构件下架体的拆除,宜从悬臂端向固定端拆除
第24题
A. 架体拆除应自下而上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
B.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拆除前应填写拆模申请单
C.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架体拆除应在预应力施工完成后进行
D. 悬臂构件下架体的拆除,宜从悬臂端向固定端拆除
第25题
A. 架体拆除应自下而上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
B.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拆除前应填写拆模申请单
C.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架体拆除应在预应力施工完成后进行
D. 悬臂构件下架体的拆除,宜从悬臂端向固定端拆除
第26题
A. 架体拆除应自下而上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
B.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拆除前应填写拆模申请单
C.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架体拆除应在预应力施工完成后进行
D. 悬臂构件下架体的拆除,宜从悬臂端向固定端拆除
第27题
A. 表现性图样在前,技术性图样在后
B. 装饰施工图在前,配套设备施工图在后
C. 详图在前,基本图在后
D. 先施工的在前,后施工的在后
第28题
A. 表现性图样在前,技术性图样在后
B. 装饰施工图在前,配套设备施工图在后
C. 详图在前,基本图在后
D. 先施工的在前,后施工的在后
第30题
A. A.木杆常用剥皮杉杆或落叶松
B. B.木杆立杆和斜杆(包括斜撑、抛撑、剪刀撑等)的小头直径一般不小于70mm
C. C.木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的小头一般不小于80mm
D. D.木质脚手板的厚度一般不小于30mm
第31题
A. A.竹质立杆、斜撑、顶撑、抛撑、剪刀撑、扫地杆和纵向水平杆的小头一般不小于75mm
B. B.竹质纵、横向水平杆的小头不小于90mm
C. C.对直径为60~90mm的水平杆杆件,应双杆合并使用
D. D主要受力杆件的使用期限不宜超过3年.
第32题
A. 钢筋、拉环、筋带应按设计要求
B. 砂浆、石料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 按每品种、每检验(收)批试验3组
D. 钢筋、模板、混凝土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第33题
A. A.木杆常用剥皮杉杆或落叶松
B. B.木杆立杆和斜杆(包括斜撑、抛撑、剪刀撑等)的小头直径一般不小于70mm
C. C.木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的小头一般不小于80mm
D. D.木质脚手板的厚度一般不小于30mm
第34题
A. A.竹质立杆、斜撑、顶撑、抛撑、剪刀撑、扫地杆和纵向水平杆的小头一般不小于75mm
B. B.竹质纵、横向水平杆的小头不小于90mm
C. C.对直径为60~90mm的水平杆杆件,应双杆合并使用
D. D主要受力杆件的使用期限不宜超过3年.
第35题
A. 手续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发放
B. 未办理入库手续的物料,不能发放
C. 质量不合格的物料,不能发放物料
D. 规格不对、配件不齐的物料,不能发放
第36题
A. 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来确定,高强度混凝土应选择高强度等级的水泥
B. 采用级配良好的砂,可节省水泥并使混凝土结构密实
C. 国家标准对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没有规定
D. 混凝土用水应优先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第37题
A. 应设专人统一指挥
B. 支立排架以整排竖立为宜
C. 排架竖立且用临时支撑撑牢后再竖立第二排
D. 两排架间的水平和剪力撑用铁丝扎紧,形成整体
第38题
A. 应设专人统一指挥
B. 支立排架以整排竖立为宜
C. 排架竖立且用临时支撑撑牢后再竖立第二排
D. 两排架间的水平和剪力撑用铁丝扎紧,形成整体
第39题
A. 应设专人统一指挥
B. 支立排架以整排竖立为宜
C. 排架竖立且用临时支撑撑牢后再竖立第二排
D. 两排架间的水平和剪力撑用铁丝扎紧,形成整体
第40题
A. 不锈钢板耐火、耐潮、耐腐蚀
B. 彩色不锈钢板彩色层面经久不褪色
C. 彩色不锈钢保持了不锈钢原有的优良耐蚀性能
D. 不锈钢管材是圆形管
E. 不锈钢线材有方形、矩形、半圆形、六角形等
第41题
A. 焦油沥青可分为煤沥青和页岩沥青
B. 沥青是憎水材料,有良好的防水性
C. 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能抵抗强烈的酸、碱、盐类等侵蚀性液体和气体的侵蚀
D. 有良好的塑性,能适应基材的变形
第42题
A. Delta的取值范围为(-1,1)
B. 深度实值和深度虚值的期权Gamma值均较小,只有当标的资产价格和行权价格相近时,平值期权的Gamma最大
C. 在行权价格附近,Theta的绝对值最大
D. Rho随标的资产价格单调递减
第43题
A. 氢气排放管应设置阻火器,阻火器设在管口处
B. 排放口应垂直设置,并高出屋顶2m以上
C. 排放管应设静电接地,排放区域应在避雷范围之外
第44题
A. 基础图在前,详图在后
B. 总体图在前,局部图在后
C. 主要部分在前,次要部分在后
D. 先施工的在前,后施工的在后
E. 重要部分在前,次要部分在后
第45题
A. 基础图在前,详图在后
B. 总体图在前,局部图在后
C. 主要部分在前,次要部分在后
D. 先施工的在前,后施工的在后
E. 重要部分在前,次要部分在后
第46题
A. 同一种材料由于来源地、供应单位(销售单位)或生产厂不同而有几种不同的规格时,可根据不同来源地的采购供应比例,采取加权平均的办法计算
B. 本地无生产或经销单位,从外埠采购的材料,应按由近及远,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以最经济合理的原则择优选定
C. 生产厂商采取送货方式供应,如果在供应价格中已含运输费及场外运输损耗,材料原价按生产厂商运到工地的价格减去运费确定
D. 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具有两个以上的货源渠道,销售价格不同,应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测定其原价
第47题
A. 同一种材料由于来源地、供应单位(销售单位)或生产厂不同而有几种不同的规格时,可根据不同来源地的采购供应比例,采取加权平均的办法计算
B. 本地无生产或经销单位,从外埠采购的材料,应按由近及远,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以最经济合理的原则择优选定
C. 生产厂商采取送货方式供应,如果在供应价格中已含运输费及场外运输损耗,材料原价按生产厂商运到工地的价格减去运费确定
D. 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具有两个以上的货源渠道,销售价格不同,应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测定其原价
第48题
A.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B.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C.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D. 建筑施工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可以要求工程项目边施工边整改
第49题
A.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B.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C.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D. 建筑施工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可以要求工程项目边施工边整改
第50题
A.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B.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C.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D. 建筑施工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可以要求工程项目边施工边整改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