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了解工作场所及人体等放射性表面污染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B. 为估算源的释放量提供资料
C.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D. 为公众受照剂量估算提供资料
搜题
第1题
A. 了解工作场所及人体等放射性表面污染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B. 为估算源的释放量提供资料
C.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D. 为公众受照剂量估算提供资料
第2题
A. 了解工作场所及人体等放射性表面污染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B. 查明污染范围,方便清污工作,防止污染蔓延
C. 及时发现防护措施、工艺过程存在的问题,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D. 为制定个人监测计划和空气监测计划及完善工艺操作规程提供资料
E. 为规避责任
第4题
A. 为个人剂量评价提供资料
B. 为改正工艺和防护提供资料
C. 检验监测对象是否和国家、地方、行业或审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相符合
D. 为事故受照人员健康监护和医学响应提供资料
第7题
A. 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场所
B.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
C. 甲级、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
D. 终结运行后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
E. 终结运行后不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
第8题
A. 外照射监测、表面污染监测、空气污染监测
B. 陆地γ剂量率监测,宇宙射线剂量率监测
C. 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D. 职业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公众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第9题
A. 本底调查
B. 常规监测
C. 退役终态监测
D. 应急监测
第10题
A. 测温仪表的定期校验和检修是否符合规定
B. 测温仪表的量程与其检测的温度范围是否匹配
C. 测温仪表及其二次仪表的外观是否符合规定
第11题
A. 许可证管理制度
B. 放射源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制度
C. 放射性废物处置制度
D.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E. 放射性污染监测制度
第12题
A. 排放污染物达到标准
B. 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
C. 排放的污染物达到要求
D. 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第13题
A. 排放污染物达到标准
B. 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
C. 排放的污染物达到要求
D. 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第14题
A. 排放污染物达到标准
B. 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
C. 排放的污染物达到要求
D. 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第15题
A. 排放污染物达到标准
B. 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
C. 排放的污染物达到要求
D. 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第16题
A. 排放污染物达到标准
B. 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
C. 排放的污染物达到要求
D. 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第17题
A. 排放污染物达到标准
B. 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
C. 排放的污染物达到要求
D. 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第18题
A. 在已许可的生产、使用高类别放射源或射线装置的场所,不改变已许可的活动种类的前提下,增加生产、使用同类别或低类别放射源或射线装置
B. 在已许可的生产、使用高类别放射源或射线装置的场所,改变已许可的活动种类,增加生产、使用不高于原类别的放射源或射线装置
C. 在已许可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增加操作的核素种类或核素操作量,且增加后不提高场所的级别
D. 已经取得销售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许可的,增加销售不高于原许可类别的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销售行为不涉及新增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和射线调试场所的
E. 已经取得销售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许可的,增加销售不高于原许可类别的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销售行为涉及新增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和射线调试场所的
第21题
A. 发现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的单位和个人
B. 送交的单位和个人
C. 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
D. 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的原持有者或者供货方
第23题
A. 辐射事故就是核事故
B. 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盗、失控
C. 放射性物质失控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
D. 射线装置失控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
E. 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
第24题
A. 下列做法中,属于施工测量放线前的准备工作的是()。
B. 下列施工放线质量校核工作,属于监理验线范围的是()。
C. 项目部测量员验线范围是除了监理验线范围内的必验项目,随时检查各种细部线,验线结果及时反馈各作业队,以便改正。
第25题
A. 核设备
B. 核材料
C. 报废的射线装置
D. 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
第26题
A.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
B. 医疗使用Ⅰ类放射源的
C. 销售、使用Ⅴ类放射源的
D. 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
E. 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第27题
A. 执业单位应安排专人管理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B. 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应注意避免剂量计受到污染
C. 有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自行监测;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监测
D. 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仅告知个人剂量计使用人以后个人剂量不要超标即可
E. 辐射工作单位应将个人剂量档案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离职
第29题
A. 在缺乏足够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仍然使用“业绩稳健”“业绩优良”“名列前茅”“位居前列”“首只”“最大”“最好”“最强”“唯一”等表述
B. 使用“坐享财富增长”“安心享受成长”“尽享牛市”等表述使投资者安心
C. 不得使用“欲购从速”“申购良机”等片面强调集中营销时间限制的表述
D. 使用“净值归一”等表述
第30题
A. 了解工作场所及邻近地区的辐射水平与辐射分布情况,评价工作场所是否符合辐射防护标准,保证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安全
B. 及时发现异常或事故情况,防止工作人员受到不必要或超剂量照射,防止工作场所受到污染
C. 为优化工艺过程,完善防护措施提供资料
D. 为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评价提供资料
E. 为规避责任
第31题
A. 目标是指服务总体要达到的结果,是工作的大方向,是可以测量的
B. 目标是服务对象要达到的境界的具体、细致性的陈述,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努力达到的
C. 目标是现实可行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工作指标,并且是可以测量的
D. 目标是由一个个目的实现而最终达到的状态
第33题
A. 目标是指服务总体要达到的结果,是工作的大方向,是可以测量的
B. 目标是对服务对象要达到的境界的整体描述
C. 目标是现实可行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工作指标,并且是可以测量的
D. 目标是由实现一个个目的而最终达到的状态
第35题
A. 100%目视检测,100%表面无损检测,100%的内部无损检测
B. 100%目视检测,100%表面无损检测,对接焊缝还应做50%的内部无损检测
C. 100%目视检测,100%表面无损检测,对接焊缝还应做20%的内部无损检测
D. 100%目视检测,20%表面无损检测
第36题
A. 100%目视检测,100%表面无损检测,100%的内部无损检测
B. 100%目视检测,100%表面无损检测,对接焊缝还应做50%的内部无损检测
C. 100%目视检测,100%表面无损检测,对接焊缝还应做20%的内部无损检测
D. 100%目视检测,20%表面无损检测
第37题
A. 为了便于辐射防护管理。
B. 在现行的基本安全标准GB18871-2002中将辐射工作场所进行分区。
C. 放射性工作场所分为监督区和操作区。
D. 为了便于职业照射控制。
第38题
A. 表格编辑是Word中经常用到的对象,能够清晰地展现内容。选择()选项卡中的(),设置表格的行列数后形成表格。
B. 下列Word表格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在【表格工具】的【设计】中,能够方便地设置表格样式,能调整边框的(),还能设置表格的底纹。
D. 在【表格工具】的【格式】中,能设置表格的属性,绘制斜线表头,插入或删除行列,合并或拆分单元格,调整单元格的大小,设置表格内文字的对齐方式等。
第39题
A. Ⅰ类、Ⅱ类、Ⅲ类
B. Ⅱ类、Ⅲ类、Ⅳ类
C. Ⅲ类、Ⅳ类、Ⅴ类
D. 各类
第40题
A. 在搬运和使用仪表时,要轻拿轻放,防止震动和撞击,以免仪表的轴尖变秃或宝石轴承损坏,影响测量工作的准确度
B. 仪表使用时,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用完后用软湿布擦净
C. 仪表不使用时,应放在干燥的箱柜内,不能放在太冷、太热或潮湿污秽的地方及含有酸碱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D. 仪表的附件和专用接线要经常保持完整无缺
E. 施工中常用的电工测量仪表应定期进行校验,以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
第41题
A. 上述表格中的“A"应表示的是()。
B. 上述表格中的"B"应表示的是()。
C. 上述表格中“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还应包含()。
D. 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资料中的C1类文件。
第42题
A. 上述表格中的“A”应表示的是()。
B. 上述表格中的“B”应表示的是()。
C. 上述表格中“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还应包含()。
D. 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资料中的C1类文件。
第43题
A. 上述表格中的“A”应表示的是()。
B. 上述表格中的“B”应表示的是()。
C. 上述表格中“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还应包含()。
D. 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资料中的C1类文件。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