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振动器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B. 作业时应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
C. 振动棒软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300m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
D. 电缆线应满足操作所需的长度
E. 严禁用电缆线拖拉或吊挂振动器
搜题
第1题
A. 振动器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B. 作业时应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
C. 振动棒软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300m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
D. 电缆线应满足操作所需的长度
E. 严禁用电缆线拖拉或吊挂振动器
第2题
A. 振动器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B. 作业时应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
C. 振动棒软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300m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
D. 电缆线应满足操作所需的长度
E. 严禁用电缆线拖拉或吊挂振动器
第3题
A. 振动器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B. 作业时应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
C. 振动棒软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300m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
D. 电缆线应满足操作所需的长度
E. 严禁用电缆线拖拉或吊挂振动器
第4题
A. 振动器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B. 作业时应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
C. 振动棒软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300m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
D. 电缆线应满足操作所需的长度
E. 严禁用电缆线拖拉或吊挂振动器
第5题
A. 振动器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B. 作业时应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
C. 振动棒软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300m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
D. 电缆线应满足操作所需的长度
E. 严禁用电缆线拖拉或吊挂振动器
第6题
A. 自落式搅拌机宜用于搅拌塑性混凝土
B. 常用的混凝土输送管为钢管,也有橡胶和塑料软管
C.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筒只能用单独发动机驱动
D. 插入式振动器施工时应垂直插入
E. 对于小截面直立构件,插入式振动器的振动棒很难插入,可以不振捣
第7题
A. 根据现浇板的长短边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两种
B. 肋形楼盖荷载传递的途径都是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地基
C. 无梁楼盖的特点是房间净空高,通风采光条件好,支模简单,但用钢量较大
D. 井式楼盖适用于中小礼堂、餐厅以及公共建筑的门厅
E. 无梁楼盖用钢量小于肋形楼盖和井式楼盖
第8题
A. 内部振动器又称为插入式振动器
B. 插入式振动器施工时应垂直插入
C. 附着式振动器适用于楼板、地面等薄型构件
D. 外部振动器作业时要求模板需具备足够的刚度
第10题
A. 混凝土用水包括混凝土拌合水和混凝土养护用水
B. 混凝土用水不能降低耐久性.加快钢筋腐蚀.污染混凝土表面等有害影响
C. 凡是生活饮用水和清洁的天然水都能用于拌制混凝土
D. 未经处理的海水可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第11题
A.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小
B.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大
C.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增加
D.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减少
E. 水灰比相同的混凝土,水泥用量越多,即水泥石相对含量越大,其徐变越大
第12题
A.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小
B.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大
C.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增加
D.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减少
E. 水灰比相同的混凝土,水泥用量越多,即水泥石相对含量越大,其徐变越大
第13题
A.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小
B.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大
C.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增加
D.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减少
E. 水灰比相同的混凝土,水泥用量越多,即水泥石相对含量越大,其徐变越大
第14题
A.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小
B.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大
C.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增加
D.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减少
E. 水灰比相同的混凝土,水泥用量越多,即水泥石相对含量越大,其徐变越大
第15题
A.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B. 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C.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D. 混凝土内掉入器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E.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强度太低
第16题
A.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B. 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C.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D. 混凝土内掉入器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E.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强度太低
第17题
A. 后浇带的设置可分为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
B. 沉降后浇带有效地解决了沉降差的问题
C. 伸缩后浇带可减少温度、收缩的影响
D. 后浇带处的钢筋必须贯通,不能切断
E. 后浇带的混凝土应与原结构混凝土同强度等级
第18题
A. 塔吊停机作业后,吊臂应按逆风方向停放,
B. 通往索塔人行通道的顶部不能有任何架空物
C. 索塔施工超过50M时应设置施工升降梯
D. 索塔施工作业时,应在劲性骨架,模板,塔吊等构筑物顶部设置有效的避雷装置
第19题
A. 塔吊停机作业后,吊臂应按逆风方向停放,
B. 通往索塔人行通道的顶部不能有任何架空物
C. 索塔施工超过50M时应设置施工升降梯
D. 索塔施工作业时,应在劲性骨架,模板,塔吊等构筑物顶部设置有效的避雷装置
第20题
A. 塔吊停机作业后,吊臂应按逆风方向停放,
B. 通往索塔人行通道的顶部不能有任何架空物
C. 索塔施工超过50M时应设置施工升降梯
D. 索塔施工作业时,应在劲性骨架,模板,塔吊等构筑物顶部设置有效的避雷装置
第21题
A. 塔吊停机作业后,吊臂应按逆风方向停放,
B. 通往索塔人行通道的顶部不能有任何架空物
C. 索塔施工超过50M时应设置施工升降梯
D. 索塔施工作业时,应在劲性骨架,模板,塔吊等构筑物顶部设置有效的避雷装置
第22题
A. 塔吊停机作业后,吊臂应按逆风方向停放,
B. 通往索塔人行通道的顶部不能有任何架空物
C. 索塔施工超过50M时应设置施工升降梯
D. 索塔施工作业时,应在劲性骨架,模板,塔吊等构筑物顶部设置有效的避雷装置
第23题
A. 塔吊停机作业后,吊臂应按逆风方向停放,
B. 通往索塔人行通道的顶部不能有任何架空物
C. 索塔施工超过50M时应设置施工升降梯
D. 索塔施工作业时,应在劲性骨架,模板,塔吊等构筑物顶部设置有效的避雷装置
第24题
A. 粗骨料的强度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B. 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抗压强度和压碎值指标表示。
C. 压碎值指标是测定石子抵抗压碎的能力
D. 碎指标值越小,表明石子抵抗破碎的能力越强。
E. 碎指标值越大,表明石子抵抗破碎的能力越强。
第25题
A. 轻混凝土是指干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的混凝土
B. 轻混凝土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
C. 轻混凝土是指干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
D. 轻混凝土是指干表观密度小于2800/m3的混凝土
E. 轻混凝土就是轻骨料混凝土
第26题
A. 应在浇筑完毕后l2h以内进行
B. 采用硅酸盐水泥拌制时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
C. 可以采取蒸汽养护
D. 矿渣水泥拌制时浇水不少于14天
E.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l4天
第27题
A. 应在浇筑完毕后l2h以内进行
B. 采用硅酸盐水泥拌制时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
C. 可以采取蒸汽养护
D. 矿渣水泥拌制时浇水不少于14天
E.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l4天
第28题
A. 应在浇筑完毕后l2h以内进行
B. 采用硅酸盐水泥拌制时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
C. 可以采取蒸汽养护
D. 矿渣水泥拌制时浇水不少于14天
E.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l4天
第29题
A. 应在浇筑完毕后l2h以内进行
B. 采用硅酸盐水泥拌制时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
C. 可以采取蒸汽养护
D. 矿渣水泥拌制时浇水不少于14天
E.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l4天
第30题
A. 应在浇筑完毕后l2h以内进行
B. 采用硅酸盐水泥拌制时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
C. 可以采取蒸汽养护
D. 矿渣水泥拌制时浇水不少于14天
E.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l4天
第31题
A. 塔吊停机作业后,吊臂应按逆风方向停放
B. 通往索塔人行通道的顶部不能有任何架空物
C. 索塔施工超过50m时应设置施工升降梯
D. 索塔施工作业时,应在劲性骨架、模板、塔吊等构筑物顶部设置有效的避雷装置
第32题
A. 塔吊停机作业后,吊臂应按逆风方向停放
B. 通往索塔人行通道的顶部不能有任何架空物
C. 索塔施工超过50m时应设置施工升降梯
D. 索塔施工作业时,应在劲性骨架、模板、塔吊等构筑物顶部设置有效的避雷装置
第33题
A. 塔吊停机作业后,吊臂应按逆风方向停放
B. 通往索塔人行通道的顶部不能有任何架空物
C. 索塔施工超过50m时应设置施工升降梯
D. 索塔施工作业时,应在劲性骨架、模板、塔吊等构筑物顶部设置有效的避雷装置
第34题
A. 关于排水下沉的说法,错误的是()。
B. 不属于沉井下沉法的是()。
C. 关于抗渗混凝土的说法正确的有()。
D. 井壁厚度主要取决于结构所受土压力和水压力等因素。
第35题
A. 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B. 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1
C. 砂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称为砂率
D. 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
E. "细度模数相同的砂,级配也相同"
第37题
A. 插入式振捣器一振动梁一平板式振动器一无缝钢管滚杆提浆赶浆
B. 振动梁一平板式振动器一插入式振捣器一无缝钢管滚杆提浆赶浆
C. 插入式振捣器一平板式振动器一振动梁一无缝钢管滚杆提浆赶浆·
D. 振动梁一插入式振捣器一平板式振动器一无缝钢管滚杆提浆赶浆
第38题
A. 插入式振捣器一振动梁一平板式振动器一无缝钢管滚杆提浆赶浆
B. 振动梁一平板式振动器一插入式振捣器一无缝钢管滚杆提浆赶浆
C. 插入式振捣器一平板式振动器一振动梁一无缝钢管滚杆提浆赶浆·
D. 振动梁一插入式振捣器一平板式振动器一无缝钢管滚杆提浆赶浆
第39题
A.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连续进行
B.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捣实,但两层混凝土浇捣时间间隔不超过规范规定
C. 在竖向结构中如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溜槽或串筒下料
D. 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筑一层20~5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E. 浇筑过程应经常观察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埋设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快速处理
第42题
A. 用较粗的砂拌制混凝土比用较细的砂所需的水泥浆少,故应优选粗砂
B. 配制混凝土时优选ⅱ区砂
C. 当采用ⅰ区砂时,应适当降低砂率,以保证混凝土强度
D. 当采用ⅲ区砂时,应适当提高砂率,并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
E. 混凝土用砂应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
第43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44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45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46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47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48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49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50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