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甲醇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
B. 管道消除静电接地装置和防雷接地线,单独接地
C. 室内管道可直接埋地,室外地沟敷设的管道,应有防止泄漏、积聚或窜入其他沟道的措施
D. 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搜题
第1题
A. 甲醇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
B. 管道消除静电接地装置和防雷接地线,单独接地
C. 室内管道可直接埋地,室外地沟敷设的管道,应有防止泄漏、积聚或窜入其他沟道的措施
D. 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3题
A. 输送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和工作温度高于其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的液体介质管道
B. 输送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者甲类可燃气体(包括液化烃)的管道,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4.0Mp的管道
C. 输送无毒、非可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0Mp,并且设计温度高于-20℃但是不高于185℃的管道
第4题
A. 输送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和工作温度高于其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的液体介质管道
B. 输送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者甲类可燃气体(包括液化烃)的管道,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4.0Mp的管道
C. 输送无毒、非可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0Mp,并且设计温度高于-20℃但是不高于185℃的管道
第5题
A. 输送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和工作温度高于其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的液体介质管道
B. 输送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者甲类可燃气体(包括液化烃)的管道,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4.0Mp的管道
C. 输送无毒、非可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0Mp,并且设计温度高于-20℃但是不高于185℃的管道
第6题
A. 管道不得有裂纹、砂眼
B. 新管敷设在泵出口处
C. 垂直管直接连接泵的输出口
D. 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
E. 管道应使用支架或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
第7题
A. 管道不得有裂纹、砂眼
B. 新管敷设在泵出口处
C. 垂直管直接连接泵的输出口
D. 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
E. 管道应使用支架或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
第8题
A. 管道不得有裂纹、砂眼
B. 新管敷设在泵出口处
C. 垂直管直接连接泵的输出口
D. 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
E. 管道应使用支架或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
第9题
A. 管道不得有裂纹、砂眼
B. 新管敷设在泵出口处
C. 垂直管直接连接泵的输出口
D. 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
E. 管道应使用支架或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
第10题
A. 管道不得有裂纹、砂眼
B. 新管敷设在泵出口处
C. 垂直管直接连接泵的输出口
D. 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
E. 管道应使用支架或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
第11题
A. 管道不得有裂纹、砂眼
B. 新管敷设在泵出口处
C. 垂直管直接连接泵的输出口
D. 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
E. 管道应使用支架或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
第15题
A. 轨道式起重机司机须经专门技术训练,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性能,熟悉操作方法和起重工作的信号规则
B. 新机安装.搬迁以及修复后投入运转时,应按规定进行试运转,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C. 变幅指示器应灵活.准确
D. 起吊物件的重量不应超过本机的额定起重量,严禁斜吊.拉吊和起吊埋在地下或与地面冻结以及被其他重物卡压的物件
第16题
A. 轨道式起重机司机须经专门技术训练,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性能,熟悉操作方法和起重工作的信号规则
B. 新机安装.搬迁以及修复后投入运转时,应按规定进行试运转,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C. 变幅指示器应灵活.准确
D. 起吊物件的重量不应超过本机的额定起重量,严禁斜吊.拉吊和起吊埋在地下或与地面冻结以及被其他重物卡压的物件
第17题
A. 轨道式起重机司机须经专门技术训练,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性能,熟悉操作方法和起重工作的信号规则
B. 新机安装.搬迁以及修复后投入运转时,应按规定进行试运转,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C. 变幅指示器应灵活.准确
D. 起吊物件的重量不应超过本机的额定起重量,严禁斜吊.拉吊和起吊埋在地下或与地面冻结以及被其他重物卡压的物件
第18题
A. 轨道式起重机司机须经专门技术训练,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性能,熟悉操作方法和起重工作的信号规则
B. 新机安装.搬迁以及修复后投入运转时,应按规定进行试运转,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C. 变幅指示器应灵活.准确
D. 起吊物件的重量不应超过本机的额定起重量,严禁斜吊.拉吊和起吊埋在地下或与地面冻结以及被其他重物卡压的物件
第19题
A. 轨道式起重机司机须经专门技术训练,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性能,熟悉操作方法和起重工作的信号规则
B. 新机安装.搬迁以及修复后投入运转时,应按规定进行试运转,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C. 变幅指示器应灵活.准确
D. 起吊物件的重量不应超过本机的额定起重量,严禁斜吊.拉吊和起吊埋在地下或与地面冻结以及被其他重物卡压的物件
第20题
A. 轨道式起重机司机须经专门技术训练,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性能,熟悉操作方法和起重工作的信号规则
B. 新机安装.搬迁以及修复后投入运转时,应按规定进行试运转,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C. 变幅指示器应灵活.准确
D. 起吊物件的重量不应超过本机的额定起重量,严禁斜吊.拉吊和起吊埋在地下或与地面冻结以及被其他重物卡压的物件
第28题
A. 对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试验压力应取15.0MPa
B. 对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试验压力应取4.0MPa.
C. 进行水压强度试验时,以不大于0.5MPa/s的升压速率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保压10min,检查管道各处无渗漏,无变形为合格
D. 当水压强度试验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气压强度试验代替。
第29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30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31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32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33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34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35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36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37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38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39题
A. 管道不得有裂纹、砂眼
B. 新管敷设在泵出口处
C. 管道应使用支架或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
D. 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
第40题
A. 管道不得有裂纹、砂眼
B. 新管敷设在泵出口处
C. 管道应使用支架或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
D. 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
第41题
A. 管道不得有裂纹、砂眼
B. 新管敷设在泵出口处
C. 管道应使用支架或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
D. 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
第42题
A. 管道不得有裂纹、砂眼
B. 新管敷设在泵出口处
C. 管道应使用支架或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
D. 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
第43题
A. 管道不得有裂纹、砂眼
B. 新管敷设在泵出口处
C. 管道应使用支架或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
D. 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
第44题
A. 管道不得有裂纹、砂眼
B. 新管敷设在泵出口处
C. 管道应使用支架或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
D. 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
第50题
A. 混凝土输送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当放下支腿并调整后应使机身保持水平和稳定。
B. 泵送管道的敷设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固定在脚手架上。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E.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