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3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4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6题
A. 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
B. 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之间分别取样
C. 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0分钟,然后人工搅拌均匀
D. 从取样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
第8题
A. 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60min
B. 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至动火结束
C. 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
D. 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
第20题
A. 现场阻燃处理后的纺织织物,应进行抽样检验:每种取3m²检验燃烧性能
B. 现场阻燃处理后的木质材料,应进行抽样检验:每种取2m检验燃烧性能
C. 现场阻燃处理后的泡沫塑料应进行抽样检验,每种取0.1m3检验燃烧性能
D. 现场阻燃处理后的复合材料应进行抽样检验,每种取4m检验燃烧性能
E. 现场阻燃处理后的复合材料应进行抽样检验,每种取2m检验燃烧性能
第21题
A. 检测样本采集须征得被检测人的同意
B. 公安机关采集样本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C. 采集女性被检测人血液检测样本,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
D. 采集的检测样本经现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一个月
第22题
A. 在大空间场所安装时,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的要求
B. 采样孔的直径应根据采样管的长度及敷设方式、采样孔的数量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C. 当采样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每3℃温差间隔或2m间隔(取最小者)应设置一个采样孔
D. 采样孔需要现场加工时,应采用专用打孔工具
第23题
A. 在大空间场所安装时,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的要求
B. 采样孔的直径应根据采样管的长度及敷设方式、采样孔的数量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C. 当采样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每3℃温差间隔或2m间隔(取最小者)应设置一个采样孔
D. 采样孔需要现场加工时,应采用专用打孔工具
第24题
A. 拦截列车,在列车车门或站台门提示警铃鸣响时强行上下列车,车门或站台门关闭后扒门
B. 擅自操作有警示标志的按钮和开关装置,在非紧急状态下动用紧急或者安全装置
C. 携带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放射性、腐蚀性以及其他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危险物品进站、乘车
D. 攀爬或者跨越围栏、护栏、护网、站台门等,擅自进入驾驶室、轨道、隧道或者其他有警示标志的区域
E. 在车站、站台内吸烟
第25题
A. 拦截列车,在列车车门或站台门提示警铃鸣响时强行上下列车,车门或站台门关闭后扒门
B. 擅自操作有警示标志的按钮和开关装置,在非紧急状态下动用紧急或者安全装置
C. 携带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放射性、腐蚀性以及其他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危险物品进站、乘车
D. 攀爬或者跨越围栏、护栏、护网、站台门等,擅自进入驾驶室、轨道、隧道或者其他有警示标志的区域
E. 在车站、站台内吸烟
第26题
A.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B. 单位负责人应当向单位所在地的有关部门报告
C.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D.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地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27题
A.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B. 单位负责人应当向单位所在地的有关部门报告
C.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D.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地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28题
A.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B. 单位负责人应当向单位所在地的有关部门报告
C.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D.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地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29题
A.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B. 单位负责人应当向单位所在地的有关部门报告
C.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D.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地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30题
A.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B. 单位负责人应当向单位所在地的有关部门报告
C.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D.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地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31题
A.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B. 单位负责人应当向单位所在地的有关部门报告
C.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D.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地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32题
A. 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 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
C. 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D. 质量监督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
第33题
A. 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 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
C. 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D. 质量监督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
第34题
A. 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 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
C. 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D. 质量监督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
第35题
A. 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 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
C. 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D. 质量监督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
第36题
A. 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 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
C. 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D. 质量监督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
第37题
A. 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 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
C. 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D. 质量监督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
第38题
A. 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 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
C. 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D. 质量监督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
第39题
A. 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 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
C. 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D. 质量监督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
第40题
A. 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 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
C. 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D. 质量监督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
第41题
A. 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 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
C. 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D. 质量监督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
第42题
A. 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 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
C. 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D. 质量监督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
第43题
A. 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 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
C. 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D. 质量监督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
第44题
A. 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 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
C. 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D. 质量监督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
第45题
A. 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 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
C. 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D. 质量监督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
第46题
A. 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B. 建设单位或质量监督机构
C. 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
D. 质量监督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
第47题
A. 预应力钢绞线、锚夹具检验属于见证取样检测的业务范围
B. 见证人员应由具备建筑施工试验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C. 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应对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
D. 施工单位人员可以担任见证取样人员
第48题
A. 当拆除梁或悬挑构件时,应采取有效的控制下落措施
B. 当采用牵引方式拆除结构柱时,应沿结构柱底部剔凿出钢筋,定向牵引后,保留牵引方向同侧的钢筋,切断结构柱其他钢筋后再进行后续作业
C. 当拆除管道或容器时,必须查清残留物的性质,并应采取相应措施,方可进行拆除施工
D. 拆除现场使用的小型机具,可超负荷10%运行
E. 对人工拆除施工作业面的孔洞,应采取防护措施
第49题
A. 当拆除梁或悬挑构件时,应采取有效的控制下落措施
B. 当采用牵引方式拆除结构柱时,应沿结构柱底部剔凿出钢筋,定向牵引后,保留牵引方向同侧的钢筋,切断结构柱其他钢筋后再进行后续作业
C. 当拆除管道或容器时,必须查清残留物的性质,并应采取相应措施,方可进行拆除施工
D. 拆除现场使用的小型机具,可超负荷10%运行
E. 对人工拆除施工作业面的孔洞,应采取防护措施
第50题
A. 当拆除梁或悬挑构件时,应采取有效的控制下落措施
B. 当采用牵引方式拆除结构柱时,应沿结构柱底部剔凿出钢筋,定向牵引后,保留牵引方向同侧的钢筋,切断结构柱其他钢筋后再进行后续作业
C. 当拆除管道或容器时,必须查清残留物的性质,并应采取相应措施,方可进行拆除施工
D. 拆除现场使用的小型机具,可超负荷10%运行
E. 对人工拆除施工作业面的孔洞,应采取防护措施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