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2题
A. 两道风门设置风门联锁装置,不能同时打开
B. 使用的进回风巷间的联络巷必须安设2道风门,其间距必须满足有关规定
C. 主要风门应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
D. 风门必须可靠,不准出现漏风现象
第3题
A. 两道风门设置风门联锁装置,不能同时打开
B. 使用的进回风巷间的联络巷必须安设2道风门,其间距必须满足有关规定
C. 主要风门应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
D. 风门必须可靠,不准出现漏风现象
第4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5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6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7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8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9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10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17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米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米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18题
A. 事故通风的排风口应设在人员经常停留或通行的地点
B. 事故通风一般不考虑进风
C. 事故排风系统一般不设净化设备
D. 事故通风的风机开关应分别设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位置
第19题
A. 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B. 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
C. 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动关闭
D. 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第20题
A. 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B. 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
C. 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动关闭
D. 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第21题
A. 关闭防护区域的送(排)风机及送(排)风机阀门
B. 停止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及关闭设置在防护区域的电动防火阀
C. 联动控制防护区域内开口封闭装置的启动,包括关闭防护区域的门、窗
D. 当气体喷洒压力开关动作后,启动设置在防护区入口处的灭火剂喷放指示灯
第22题
A. 前室、合用前室的全部常闭送风口
B. 着火层及相邻上下两层前室、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
C. 着火层前室、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
D. 着火层相邻上下两层前室、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
第23题
A. 风电闭锁装置立即切断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的一切电气设备的电源
B. 人员撤至全风压通风的进风流中
C. 独头巷道口设置栅栏,并悬挂明显警标牌,严禁人员入内
D. 停风的独头巷道,每班在栅栏处至少检查1次瓦斯。如发现栅栏内侧1m处瓦斯浓度超过3%,应采用木板密闭予以封闭
第25题
A. 单层格栅风口,叶片垂直
B. 单层格栅风口,叶片水平
C. 双层格栅风口,前组叶片垂直
D. 双层格栅风口,前组叶片水平
第29题
A. 进回风井、用风地点、主要漏风地点及所有通风设施
B. 进风井、用风地点、主要漏风地点及主要通风设施
C. 进回风井、用风地点、主要漏风地点及主要通风设施
第37题
A. 密闭设备应尽量减少漏风的缝隙和孔洞,但可设置必要的观察窗和操作口
B. 柜形排毒罩内有热源存在时,应在排风罩上部吸风
C. 同一车间厂房内存在分别逸散氯气、汽油等毒物的多个发生源,可设置统一的局部排风系统
第38题
A. 密闭设备应尽量减少漏风的缝隙和孔洞,但可设置必要的观察窗和操作口
B. 柜形排毒罩内有热源存在时,应在排风罩上部吸风
C. 同一车间厂房内存在分别逸散氯气、汽油等毒物的多个发生源,可设置统一的局部排风系统
第39题
A. 密闭设备应尽量减少漏风的缝隙和孔洞,但可设置必要的观察窗和操作口
B. 柜形排毒罩内有热源存在时,应在排风罩上部排风
C. 同一车间厂房内存在分别逸散氯气、汽油等毒物的多个发生源,可设置统一的局部排风系统
第40题
A. 密闭设备应尽量减少漏风的缝隙和孔洞,但可设置必要的观察窗和操作口
B. 柜形排毒罩内有热源存在时,应在排风罩上部排风
C. 同一车间厂房内存在分别逸散氯气、汽油等毒物的多个发生源,可设置统一的局部排风系统
第41题
A. 密闭设备应尽量减少漏风的缝隙和孔洞,但可设置必要的观察窗和操作口
B. 柜形排毒罩内有热源存在时,应在排风罩上部排风
C. 同一车间厂房内存在分别逸散氯气、汽油等毒物的多个发生源,可设置统一的局部排风系统
第42题
A. 密闭设备应尽量减少漏风的缝隙和孔洞,但可设置必要的观察窗和操作口
B. 柜形排毒罩内有热源存在时,应在排风罩上部排风
C. 同一车间厂房内存在分别逸散氯气、汽油等毒物的多个发生源,可设置统一的局部排风系统
第43题
A. 密闭设备应尽量减少漏风的缝隙和孔洞,但可设置必要的观察窗和操作口
B. 柜形排毒罩内有热源存在时,应在排风罩上部排风
C. 同一车间厂房内存在分别逸散氯气、汽油等毒物的多个发生源,可设置统一的局部排风系统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