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耕植土
B. 砂砾土
C. 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
D. 砂土
E. 黏土
搜题
第3题
A. 土体含水量大且不稳定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B. 一般应采用“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开挖原则
C. 开挖时如有超挖应立即整平
D.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应采取降水措施后开挖
E. 一般应采用"分层开挖,先挖后撑"的开挖原则
第4题
A. 土体含水量大且不稳定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B. 一般应采用“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开挖原则
C. 开挖时如有超挖应立即整平
D.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应采取降水措施后开挖
E. 一般应采用“分层开挖,先挖后撑”的开挖原则
第5题
A. 换土垫层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黏性土地基的加固
B. 重锤夯实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C. 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较深、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承载力不大于0.12MPa的饱和黏土和软黏土、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D. 灰土挤密桩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量12%~25%、厚度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第6题
A. 换土垫层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黏性土地基的加固
B. 重锤夯实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C. 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较深、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承载力不大于0.12MPa的饱和黏土和软黏土、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D. 灰土挤密桩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量12%~25%、厚度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第7题
A. 砂石桩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B. 振冲桩适用于加固松散的素填土、杂填土地基
C.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D. 沙井堆载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深厚软土和冲填土地基,对于泥炭等有机质沉积地基同样适用
E. 沙井堆载预压法多用于处理机场跑道、水工结构、道路、路堤、码头、岸坡等工程地基
第8题
A. 用较粗的砂拌制混凝土比用较细的砂所需的水泥浆少,故应优选粗砂
B. 配制混凝土时优选ⅱ区砂
C. 当采用ⅰ区砂时,应适当降低砂率,以保证混凝土强度
D. 当采用ⅲ区砂时,应适当提高砂率,并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
E. 混凝土用砂应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
第9题
A. 不属于的石灰稳定土是()。
B. 不属于碾压原则的是()。
C. 石灰土基层拌合法包括()法。
D. 石灰稳定土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的底基层,可作主干道的基层。
第10题
A. 砂石桩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B. 振冲桩适用于加固松散的素填土、杂填土地基
C.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D. 沙井堆载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深厚软土和冲填土地基,对于泥炭等有机质沉积地基同样适用
E. 沙井堆载预压法多用于处理机场跑道、水工结构、道路、路堤、码头、岸坡等工程地基
第11题
A. 砂石桩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B. 振冲桩适用于加固松散的素填土、杂填土地基
C.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D. 沙井堆载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深厚软土和冲填土地基,对于泥炭等有机质沉积地基同样适用
E. 沙井堆载预压法多用于处理机场跑道、水工结构、道路、路堤、码头、岸坡等工程地基
第12题
A. 用于软土基坑时,深度不宜大于12m
B. 用于淤泥质土基坑时,深度不宜大于6m
C. 用于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的深基坑
D. 不宜用在高水位的碎石土中
E. 当基坑潜在滑动面内有建(构)筑物、重要地下管线时,不宜采用土钉墙
第13题
A. 用于软土基坑时,深度不宜大于12m
B. 用于淤泥质土基坑时,深度不宜大于6m
C. 用于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的深基坑
D. 不宜用在高水位的碎石土中
E. 当基坑潜在滑动面内有建(构)筑物、重要地下管线时,不宜采用土钉墙
第14题
A. 用于软土基坑时,深度不宜大于12m
B. 用于淤泥质土基坑时,深度不宜大于6m
C. 用于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的深基坑
D. 不宜用在高水位的碎石土中
E. 当基坑潜在滑动面内有建(构)筑物、重要地下管线时,不宜采用土钉墙
第15题
A. 浅基坑(槽)开挖,应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长度
B. 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在四侧或两侧直立开挖或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C. 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15~30cm的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
D. 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基坑(槽)四侧或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或采用井点降水,将水位降低至坑、槽底以下200mm
第17题
A. 地基土
B. 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
C. 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
D. 预制桩
E. 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
第19题
A. 沟槽开挖不得超挖、扰动基底土层,如有扰动、超挖,严禁用土松填,应按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B. 当采用机械开挖时,沟底留200~300mm厚的土层暂不挖掉,在铺管前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C. 沟槽应排水顺畅,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
D. 沟槽遇软土地基、杂质土或地下水时,应按设计要求做人工处理
第20题
A. (单选题)不属于的石灰稳定土是()。
B. (单选题)不属于碾压原则的是()。
C. (多选题)石灰土基层拌合法包括()法。
D. (判断题)石灰稳定土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的底基层,可作主干道的基层。
第22题
A. 灰土地基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mm,接缝处应夯密压实。
B. 本工程灰土地基所用石灰应用()级以上新鲜的块灰,且不应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及其他杂质。
C. 灰土、砂及砂石地基的施工质量控制点不包括()。
D. 本工程用生石灰粉代替熟石灰的做法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第23题
A. 放坡开挖是最经济的挖土方案,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周围环境又允许时,均可采用放坡开挖;放坡坡度经计算确定
B. 土钉墙支护与其他支护方法比较,具有施工操作简便、设备简单、噪声小、工期短、费用低的特点
C. 中心岛(墩)式挖土,宜用于中小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形式为角撑、环梁式或边桁(框)架,中间具有较大空间情况下
D. 土钉墙支护适用于深度较大,面积不大、地基土质较差的基坑
E. 工程开挖土方时,地下连续墙可用作支护结构,既挡土又挡水,地下连续墙还可同时用作建筑物的承重结构
第24题
A. 放坡开挖是最经济的挖土方案,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周围环境又允许时,均可采用放坡开挖;放坡坡度经计算确定
B. 土钉墙支护与其他支护方法比较,具有施工操作简便、设备简单、噪声小、工期短、费用低的特点
C. 中心岛(墩)式挖土,宜用于中小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形式为角撑、环梁式或边桁(框)架,中间具有较大空间情况下
D. 土钉墙支护适用于深度较大,面积不大、地基土质较差的基坑
E. 工程开挖土方时,地下连续墙可用作支护结构,既挡土又挡水,地下连续墙还可同时用作建筑物的承重结构
第25题
A. 不适用于工程量清单计价
B. 也适用于工程量清单计价
C. 不适用于单独地下室工程土方计价
D. 适用于挖土深度超过4.5m的房屋基础土方
E. 适用于室内地沟土方
第26题
A. 不宜采用静力破碎法
B. 使用的破碎剂不可以与其他材料混放
C. 破碎拆除时,挖出的土方应堆积在基坑边沿
D. 拆除地下构筑物时,应了解地下构筑物情况,切断进入构筑物的管线
第27题
A. 不宜采用静力破碎法
B. 使用的破碎剂不可以与其他材料混放
C. 破碎拆除时,挖出的土方应堆积在基坑边沿
D. 拆除地下构筑物时,应了解地下构筑物情况,切断进入构筑物的管线
第28题
A. 不宜采用静力破碎法
B. 使用的破碎剂不可以与其他材料混放
C. 破碎拆除时,挖出的土方应堆积在基坑边沿
D. 拆除地下构筑物时,应了解地下构筑物情况,切断进入构筑物的管线
第29题
A. 宜采用静力破碎法
B. 使用的破碎剂不可以与其他材料混放
C. 破碎拆除时,挖出的土方应堆积在基坑边沿
D. 拆除地下构筑物时,应了解地下构筑物情况,切断进入构筑物的管线
第30题
A. 宜采用静力破碎法
B. 使用的破碎剂不可以与其他材料混放
C. 破碎拆除时,挖出的土方应堆积在基坑边沿
D. 拆除地下构筑物时,应了解地下构筑物情况,切断进入构筑物的管线
第31题
A. 宜采用静力破碎法
B. 使用的破碎剂不可以与其他材料混放
C. 破碎拆除时,挖出的土方应堆积在基坑边沿
D. 拆除地下构筑物时,应了解地下构筑物情况,切断进入构筑物的管线
第32题
A. 不宜采用静力破碎法
B. 使用的破碎剂不可以与其他材料混放
C. 破碎拆除时,挖出的土方应堆积在基坑边沿
D. 拆除地下构筑物时,应了解地下构筑物情况,切断进入构筑物的管线
第33题
A. 宜采用静力破碎法
B. 使用的破碎剂不可以与其他材料混放
C. 破碎拆除时,挖出的土方应堆积在基坑边沿
D. 拆除地下构筑物时,应了解地下构筑物情况,切断进入构筑物的管线
第34题
A. 不宜采用静力破碎法
B. 使用的破碎剂不可以与其他材料混放
C. 破碎拆除时,挖出的土方应堆积在基坑边沿
D. 拆除地下构筑物时,应了解地下构筑物情况,切断进入构筑物的管线
第35题
A. 宜采用静力破碎法
B. 使用的破碎剂不可以与其他材料混放
C. 破碎拆除时,挖出的土方应堆积在基坑边沿
D. 拆除地下构筑物时,应了解地下构筑物情况,切断进入构筑物的管线
第36题
A. 不宜采用静力破碎法
B. 使用的破碎剂不可以与其他材料混放
C. 破碎拆除时,挖出的土方应堆积在基坑边沿
D. 拆除地下构筑物时,应了解地下构筑物情况,切断进入构筑物的管线
第37题
A. 宜采用静力破碎法
B. 使用的破碎剂不可以与其他材料混放
C. 破碎拆除时,挖出的土方应堆积在基坑边沿
D. 拆除地下构筑物时,应了解地下构筑物情况,切断进入构筑物的管线
第38题
A. 旧基础埋置深度大于2.0m时,采用人工开挖和清除
B. 对旧基础进行爆破作业时,应按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C. 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高于旧基础底部,挖方边坡不加支撑
D. 可塑性的粘性土,开挖深度超过1.5m,应放坡或采取支护措施
E. 稍密的杂填土、素填土、砂土等,开挖深度超过1m,应放坡或采取支护措施
第39题
A. 旧基础埋置深度大于2.0m时,采用人工开挖和清除
B. 对旧基础进行爆破作业时,应按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C. 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高于旧基础底部,挖方边坡不加支撑
D. 可塑性的粘性土,开挖深度超过1.5m,应放坡或采取支护措施
E. 稍密的杂填土、素填土、砂土等,开挖深度超过1m,应放坡或采取支护措施
第40题
A. 旧基础埋置深度大于2.0m时,采用人工开挖和清除
B. 对旧基础进行爆破作业时,应按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C. 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高于旧基础底部,挖方边坡不加支撑
D. 可塑性的粘性土,开挖深度超过1.5m,应放坡或采取支护措施
E. 稍密的杂填土、素填土、砂土等,开挖深度超过1m,应放坡或采取支护措施
第41题
A. 旧基础埋置深度大于2.0m时,采用人工开挖和清除
B. 对旧基础进行爆破作业时,应按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C. 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高于旧基础底部,挖方边坡不加支撑
D. 可塑性的粘性土,开挖深度超过1.5m,应放坡或采取支护措施
E. 稍密的杂填土、素填土、砂土等,开挖深度超过1m,应放坡或采取支护措施
第42题
A. 沟槽开挖不得超挖、扰动基底土层。如有扰动、超挖,严禁用土松填,应按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B. 当采用机械开挖时,沟底留200~300mm厚的土层暂不挖掉,在铺管前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C. 沟槽应排水顺畅,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
D. 沟槽遇软土地基、杂质土或地下水时,应按设计要求做人工处理
E. 槽底高程允许偏差±20mm
第43题
A. 沟槽应排水顺畅,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
B. 当采用机械开挖时,沟底留200~300mm厚的士层暂不挖掉,在铺管前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C. 沟槽开挖不得超挖、扰动基底土层。如有扰动、超挖,严禁用土松填,应按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D. 沟槽遇软土地基、杂质土或地下水时,应按设计要求做人工处理
E. 槽底高程允许偏差土20mm
第44题
A. 土钉支护工艺,可以先锚后喷,但不能先喷后锚
B. 土钉深固于土体内部,主动支护土体,并与土体共同作用,有效地提高周围土的强度
C. 钢筋网能调整喷层与锚杆应力分布,墙大支护体系柔性与整体性
D. 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用降水或截水措施
第45题
A. 土钉支护工艺,可以先锚后喷,但不能先喷后锚
B. 土钉深固于土体内部,主动支护土体,并与土体共同作用,有效地提高周围土的强度
C. 钢筋网能调整喷层与锚杆应力分布,墙大支护体系柔性与整体性
D. 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用降水或截水措施
第46题
A. 土钉支护工艺,可以先锚后喷,但不能先喷后锚
B. 土钉深固于土体内部,主动支护土体,并与土体共同作用,有效地提高周围土的强度
C. 钢筋网能调整喷层与锚杆应力分布,墙大支护体系柔性与整体性
D. 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用降水或截水措施
第47题
A. 土钉支护工艺,可以先锚后喷,但不能先喷后锚
B. 土钉深固于土体内部,主动支护土体,并与土体共同作用,有效地提高周围土的强度
C. 钢筋网能调整喷层与锚杆应力分布,墙大支护体系柔性与整体性
D. 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用降水或截水措施
第48题
A. 土钉支护工艺,可以先锚后喷,但不能先喷后锚
B. 土钉深固于土体内部,主动支护土体,并与土体共同作用,有效地提高周围土的强度
C. 钢筋网能调整喷层与锚杆应力分布,墙大支护体系柔性与整体性
D. 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用降水或截水措施
第49题
A. 一般情况下,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0~1.5倍
B. 天然砂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砂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C. 和易性一定时,采用粗砂配制混凝土,可减少拌合用水量,节约水泥用量
D. 按水源不同分为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及工业废水
E. 混凝土用水应优先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第50题
A. 一般情况下,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0~1.5倍
B. 天然砂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砂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C. 和易性一定时,采用粗砂配制混凝土,可减少拌合用水量,节约水泥用量
D. 按水源不同分为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及工业废水
E. 混凝土用水应优先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