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1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2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3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13题
A. 前后5m内巷道支架良好,无杂物、积水、淤泥
B. 前后5m内巷道支架完整,无杂物、积水、淤泥
C. 前后5m内巷道支架良好,杂物、积水、淤泥较少
第16题
A. 竖向设置的送风管道应独立设置在管道井内
B. 未设置在管道井内或与其它管道合用管道井的送风管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C. 水平设置的送风管道,当设置在吊顶内时,其它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
D. 水平设置的送风管道未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第17题
A. 竖向设置的送风管道应独立设置在管道井内
B. 未设置在管道井内或与其它管道合用管道井的送风管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C. 水平设置的送风管道,当设置在吊顶内时,其它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
D. 水平设置的送风管道未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第19题
A. 排烟管道及其连接部件应能在70℃时连续30min保证其结构完整性
B. 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C. 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D. 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排烟管道内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第20题
A. 排烟管道及其连接部件应能在70℃时连续30min保证其结构完整性
B. 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C. 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D. 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排烟管道内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第21题
A. 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
B. 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10m
C. 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
D. 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中的最低风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三十六条的有关规定
第23题
A. 水平悬吊的主、干管风管长度超过40m的系统,应设置不少于1个防止风管摆动的固定支架
B. 垂直安装金属风管的支架间距不应大于4000mm,单根垂直风管应设置1个固定支架
C. 矩形风管立面与吊杆的间隙不宜大于150mm
D. 支、吊架不宜设置在风口、阀门、检查门及自控机构处,离风口或插接管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m
E. 吊杆距风管末段不应大于1000mm
第24题
A. 可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设置两道横向水平杆
B. 横向水平杆可设置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
C.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D.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300mm
第25题
A. 可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设置两道横向水平杆
B. 横向水平杆可设置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
C.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D.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300mm
第26题
A. 可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设置两道横向水平杆
B. 横向水平杆可设置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
C.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D.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300mm
第27题
A. 可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设置两道横向水平杆
B. 横向水平杆可设置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
C.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D.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300mm
第28题
A. 可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设置两道横向水平杆
B. 横向水平杆可设置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
C.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D.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300mm
第29题
A. 可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设置两道横向水平杆
B. 横向水平杆可设置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
C.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D.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300mm
第31题
A. 检修硐室
B. 材料库
C. 井底车场
D. 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
E. 主要绞车道
第32题
A. 检修硐室
B. 材料库
C. 井底车场
D. 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
E. 主要绞车道
第33题
A. 检修硐室
B. 材料库
C. 井底车场
D. 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
E. 主要绞车道
第34题
A. 检修硐室
B. 材料库
C. 井底车场
D. 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
E. 主要绞车道
第35题
A. 检修硐室
B. 材料库
C. 井底车场
D. 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
E. 主要绞车道
第36题
A. 检修硐室
B. 材料库
C. 井底车场
D. 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
E. 主要绞车道
第37题
A. 120
B. 100
C. 80
第38题
A. 120
B. 80
C. 100
第39题
A. 120
B. 100
C. 80
第40题
A. 120
B. 100
C. 80
第41题
A. 运输斜井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1m
B. 机车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0.8m
C. 无轨人力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为不小于0.7m
第42题
A. 运输斜井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1m
B. 机车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0.8m
C. 无轨人力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为不小于0.7m
第43题
A. 运输斜井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1m
B. 机车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0.8m
C. 无轨人力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为不小于0.7m
第44题
A. 运输斜井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1m
B. 机车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0.8m
C. 无轨人力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为不小于0.7m
第45题
A. 运输斜井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1m
B. 机车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0.8m
C. 无轨人力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为不小于0.7m
第46题
A. 当立杆间距大于1.5m时,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应设置通高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
B. 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或等于6.0m
C. 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或等于4.5m
D. 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第47题
A. 当立杆间距大于1.5m时,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应设置通高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
B. 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或等于6.0m
C. 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或等于4.5m
D. 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第48题
A. 当立杆间距大于1.5m时,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应设置通高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
B. 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或等于6.0m
C. 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或等于4.5m
D. 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第49题
A. 当立杆间距大于1.5m时,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应设置通高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
B. 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或等于6.0m
C. 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或等于4.5m
D. 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第50题
A. 当立杆间距大于1.5m时,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应设置通高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
B. 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或等于6.0m
C. 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或等于4.5m
D. 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