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3.0
B. 4.5
C. 6.0
D. 10.0
搜题
第1题
A. 遇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B. 防火分区自避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
C. 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D. 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E. 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
第3题
A. 避难走道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B. 避难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C. 防火分区到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
D. 避难走道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用电话
第4题
A. 避难走道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B. 避难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C. 防火分区到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
D. 避难走道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用电话
第6题
A. 疏散走道,不应低于1.0lx
B.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消防设备房应设置备用照明,其作业面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
C. 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5.0lx
D. 老年人照料设施、病房楼或手术部内的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5.0lx。
第7题
A. 疏散走道,不应低于1.0lx
B.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消防设备房应设置备用照明,其作业面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
C. 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5.0lx
D. 老年人照料设施、病房楼或手术部内的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5.0lx。
第9题
A.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B. 疏散楼梯
C. 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
D.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第11题
A.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B. 疏散楼梯
C. 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
D.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第13题
A. 自然通风条件不符合防烟要求的封闭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防烟措施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B. 不应设置可燃材料的储藏室
C. 不应设置或穿过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D. 住宅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小于6.0m2
E. 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上的开口与建筑外墙上的其他相邻开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第14题
A. 除可布置设备用房外,避难层不能用于其他用途
B. 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C. 应设置可开启外窗
D. 避难层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标志避难层和楼层位置的灯光标识
E. 避难区应采取防止烟气进入或积聚的措施
第15题
A. 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B. 建筑面积大于100m?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
C. 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200m?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D. 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走道长度小于20m的内走道。
第16题
A. 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B. 建筑面积大于100m²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
C. 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200m²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D. 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走道长度小于20m的内走道。
第17题
A. 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B. 建筑面积大于100m?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
C. 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200m?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D. 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走道长度小于20m的内走道。
第18题
A. 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B. 建筑面积大于100m²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
C. 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200m²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D. 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走道长度小于20m的内走道。
第19题
A. 敞开的阳台或凹廊
B. 独立前室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分别不应小于2.0㎡
C. 独立前室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分别不应小于3.0㎡
D. 合用前室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分别不应小于3.0㎡
第20题
A. 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B. 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待工作的其它房间;
C. 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和商业营业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D. 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走道长度小于20m的内走道。
第21题
A. 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B. 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待工作的其它房间;
C. 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和商业营业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D. 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走道长度小于20m的内走道。
第22题
A. 净面积应满足避难间所在区域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
B. 应采取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或积聚的措施
C. 避难间应设置在可燃物库房、锅炉房等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的正下方
D. 应设置消防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第23题
A. 为了使在场人员能及时发现和使用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应有明显的标志。
B. 室内消火栓栓口离地面高度应为1.5m。为减小局部水头损失,并便于操作,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度角。
C. 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
D. 冷库进入闷顶的入口处,应设有消火栓,便于扑救顶部保温层的火灾。
第24题
A. 为了使在场人员能及时发现和使用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应有明显的标志。
B. 室内消火栓栓口离地面高度应为1.5m。为减小局部水头损失,并便于操作,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度角。
C. 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
D. 冷库进入闷顶的入口处,应设有消火栓,便于扑救顶部保温层的火灾。
第25题
A. 防火隔间的净面积不应小于6.0m2
B. 防火隔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C. 不同防火分区通向防火隔间的门不应计入安全出口,门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5m
D. 防火隔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E. 不应用于除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
第26题
A. 防烟楼梯间
B. 展览厅
C. 建筑面积300m2的地下商场
D. 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
第27题
A. 防烟楼梯间
B. 展览厅
C. 建筑面积300m2的地下商场
D. 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
第28题
A. 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60m
B. 避难层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等设施
C. 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D. 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E.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宜按5人/m2计算
第32题
A. 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
B. 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处应设置供消防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C. 电梯轿厢的内部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装修可采用难燃材料
D. 电梯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
第33题
A. 疏散楼梯间及前室与其他部位的防火分隔不应使用卷帘
B. 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
C. 不应设置或穿过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D. 在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间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时,应采用敞开楼梯间
E. 自然通风条件不符合防烟要求的,应设置机械加压防烟措施或防烟楼梯间
第34题
A. 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
B. 区域显示器应设置在出入口等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1.3至1.5m
C. 消防控制室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多线制消防专用电话系统中的每个电话分机应与总机单独连接
D. 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5W。
第35题
A. 报警区域应根据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可将一个防火分区或一个楼层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B. 将发生火灾时需要同时联动消防设备的相邻几个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C.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走道、坡道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D.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报警区域应由一个储罐区组成,每个50000m3及以上的外浮顶储罐应单独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E. 列车的报警区域应按车厢划分,每节车厢应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第41题
A. 防烟楼梯间为40~50Pa
B. 前室、合用前室为25~30Pa
C. 前室、合用前室为40~50Pa
D. 消防电梯前室为25~30Pa
E. 封闭避难层为25~30Pa
第43题
A. 20PA~30PA
B. 40PA~50PA
C. 25PA~35PA
D. 25PA~30PA
第45题
A. 45PA~50PA
B. 40PA~45PA
C. 40PA~50PA
D. 25PA~30PA
第47题
A. 20Pa~30Pa
B. 40Pa~50Pa
C. 25Pa~35Pa
D. 25Pa~30Pa
第48题
A. 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及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
B.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要求,宜按5人/m2计算
C. 避难层不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
D. 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第49题
A. 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及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
B.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要求,宜按5人/m2计算
C. 避难层不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
D. 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第50题
A. 防火隔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B. 防火隔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6.0m2
C. 防火隔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D. 不同防火分区通向防火隔间的门不应计入安全出口,门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m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