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0
B. 2
C. 4
搜题
第2题
A. 引至屋顶以上3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B. 引至屋顶以上2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C. 可燃气体的排放管应有接地装置
第3题
A. 引至屋顶以上3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B. 引至屋顶以上2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C. 可燃气体的排放管应有接地装置
第4题
A. 引至屋顶以上3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B. 引至屋顶以上2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C. 可燃气体的排放管应有接地装置
第5题
A. 引至屋顶以上3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B. 引至屋顶以上2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C. 可燃气体的排放管应有接地装置
第6题
A. 引至屋顶以上3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B. 引至屋顶以上2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C. 可燃气体的排放管应有接地装置
第7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米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米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8题
A. 闪点低于或者等于43℃,或者物料最高工作压力高于或者等于物料闪点的储罐的直接放空管
B. 可燃气体在线分析设备的放空总管
C. 爆炸危险场所内的内燃发动机的排气管道
D. 可燃、有毒介质管道
第10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11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12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13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14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15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16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17题
A. 室外使用的空气压缩机应搭设防护棚
B. 用电设备的保护地线或保护零线应串联接地
C. 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工作前应将前后轮卡住,不应有窜动
D. 高海拔地区应选用高原电器设备P84
E. 固定式空气压缩机应安装在室内符合规定的基础上,并应高出室内地面0.
第18题
A. 室外使用的空气压缩机应搭设防护棚
B. 用电设备的保护地线或保护零线应串联接地
C. 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工作前应将前后轮卡住,不应有窜动
D. 高海拔地区应选用高原电器设备P84
E. 固定式空气压缩机应安装在室内符合规定的基础上,并应高出室内地面0.
第19题
A. 室外使用的空气压缩机应搭设防护棚
B. 用电设备的保护地线或保护零线应串联接地
C. 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工作前应将前后轮卡住,不应有窜动
D. 高海拔地区应选用高原电器设备P84
E. 固定式空气压缩机应安装在室内符合规定的基础上,并应高出室内地面0.
第20题
A. 室外使用的空气压缩机应搭设防护棚
B. 用电设备的保护地线或保护零线应串联接地
C. 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工作前应将前后轮卡住,不应有窜动
D. 高海拔地区应选用高原电器设备P84
E. 固定式空气压缩机应安装在室内符合规定的基础上,并应高出室内地面0.
第21题
A. 室外使用的空气压缩机应搭设防护棚
B. 用电设备的保护地线或保护零线应串联接地
C. 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工作前应将前后轮卡住,不应有窜动
D. 高海拔地区应选用高原电器设备P84
E. 固定式空气压缩机应安装在室内符合规定的基础上,并应高出室内地面0.
第22题
A. 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空气通道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通信不畅
B.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
C. 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相互联系不便,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救援
D. 湿度和热度等物理危害因素较高,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劳
E. 存在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LEL)的10%
第23题
A. 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空气通道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通信不畅
B.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
C. 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相互联系不便,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救援
D. 湿度和热度等物理危害因素较高,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劳
E. 存在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LEL)的10%
第24题
A. 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空气通道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通信不畅
B.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
C. 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相互联系不便,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救援
D. 湿度和热度等物理危害因素较高,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劳
E. 存在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LEL)的10%
第25题
A. 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空气通道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通信不畅
B.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
C. 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相互联系不便,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救援
D. 湿度和热度等物理危害因素较高,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劳
E. 存在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LEL)的10%
第26题
A. 钎焊设备操作场地周围5m内,不准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B. 所有的手把导线与地线可以与氧气、乙炔软管混放
C. 钎焊设备不准放在高温或潮湿的地方
第27题
A. 氢气排放管应设置阻火器,阻火器设在管口处
B. 排放口应垂直设置,并高出屋顶2m以上
C. 排放管应设静电接地,排放区域应在避雷范围之外
第28题
A. 每一台电压在36V以上的电气设备
B. 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C. 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D. 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第29题
A. 每一台电压在36V以上的电气设备
B. 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C. 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D. 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第30题
A. 每一台电压在36V以上的电气设备
B. 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C. 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D. 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第31题
A.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3m;
B.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4m;
C.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5m;
D.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6m;
第32题
A.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3m;
B.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4m;
C.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5m;
D.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6m;
第33题
A. 气压水罐安装时其四周要设检修通道,其宽度不宜小于0.7m,消防气压给水设备顶部至楼板或梁底的距离不宜小于0.6m;消防稳压罐的布置应合理、紧凑;当气压水罐设置在非采暖房间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结冰。
B. 设备的管路上应设置安全阀,其开启压力不大于最高的工作压力的1.5倍。
C. 气压水罐的顶部应设有显示罐内气压压力的显示仪表,并便于观察。
D. 气压给水设备的附件安装(安全阀、压力表、泄水管和密闭人孔或手孔)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E. 补气式气压罐的出水管上应装设止气阀,在罐体上宜设水位计。
第34题
A. 保存在档案室内
B. 有操作者保管
C. 由项目的机械管理员保管
D. 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第35题
A. 保存在档案室内
B. 有操作者保管
C. 由项目的机械管理员保管
D. 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第36题
A. 保存在档案室内
B. 有操作者保管
C. 由项目的机械管理员保管
D. 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第37题
A. 保存在档案室内
B. 有操作者保管
C. 由项目的机械管理员保管
D. 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第38题
A. 保存在档案室内
B. 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C. 有操作者保管
D. 由项目的机械管理员保管
第39题
A. 保存在档案室内
B. 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C. 有操作者保管
D. 由项目的机械管理员保管
第40题
A. 保存在档案室内
B. 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C. 有操作者保管
D. 由项目的机械管理员保管
第41题
A. 保存在档案室内
B. 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C. 有操作者保管
D. 由项目的机械管理员保管
第42题
A. 保存在档案室内
B. 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C. 有操作者保管
D. 由项目的机械管理员保管
第43题
A. 保存在档案室内
B. 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C. 有操作者保管
D. 由项目的机械管理员保管
第44题
A.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3m
B.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面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0.3m
C. 室外用标志杆固定的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高度应大于1.2m
D. 室外用标志竿固定的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0.5m
第45题
A. 线路所处的环境是否存在高温、高湿、高腐蚀等现象
B. 导线与用电设备的连接处是否有松动打火的痕迹
C. 电线外皮是否损坏甚至裸线外露
D. 电气线路附近是否有人活动
第46题
A. 保存在档案室内
B. 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C. 由操作人员保管
D. 由项目机管员保管
第47题
A. 保存在档案室内
B. 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C. 由操作人员保管
D. 由项目机管员保管
第48题
A. 保存在档案室内
B. 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C. 由操作人员保管
D. 由项目机管员保管
第49题
A. 保存在档案室内
B. 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C. 由操作人员保管
D. 由项目机管员保管
第50题
A. 保存在档案室内
B. 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C. 由操作人员保管
D. 由项目机管员保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