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0倍
B. 1.5倍
C. 2.0倍
D. 3.0倍
搜题
第4题
A. 所谓强度,就是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B. 结构杆件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保证不因材料强度发生破坏的要求,称为强度要求。
C.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越大越好。
D. 必须保证杆件内的工作应力不超过杆件的许用应力,满足公式:g=N/A≤[σ]
第5题
A. 强度试验应管道接口防腐、保温施工完成后进行
B. 试验介质为洁净水
C. 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
D. 验压力下稳压时间应为10min,检查应无渗漏、无压力降
E. 在设计压力下稳压时间应为30min,检查应无渗漏、无异常声响、无压力降
第6题
A. 系统试压应在最后一个管口连接后降至常温才能试压
B. 试验压力值为工作压力的1.15倍,但不小于0.6MPA
C. 试压时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
D. 在工作压力的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
E. 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
第7题
A. 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B. 满足刚度的要求
C. 满足裂缝控制的要求
D. 满足模板定型化的要求
E. 满足稳定性的要求
第8题
A. 充装压力与温度无关
B. 在基准温度下应当不超过其公称工作压力
C. 充装压力与气瓶容积有关
D. 在最高工作温度下应当不超过水压试验压力的1倍
第9题
A. 施工时混凝土拌合不均匀或水泥品种混用,收缩不一而产生裂维
B. 所采用的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现象
C. 设计考虑不周,建筑物发生不均匀下沉,使混凝土墙出现裂缝
D. 混凝土结构缺乏足够的刚度,在土的侧压力及水压作用下发生变形,出现裂缝
E. 混凝土结构缺乏足够的强度
第10题
A. 施工时混凝土拌合不均匀或水泥品种混用,收缩不一而产生裂维
B. 所采用的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现象
C. 设计考虑不周,建筑物发生不均匀下沉,使混凝土墙出现裂缝
D. 混凝土结构缺乏足够的刚度,在土的侧压力及水压作用下发生变形,出现裂缝
E. 混凝土结构缺乏足够的强度
第11题
A. 施工时混凝土拌合不均匀或水泥品种混用,收缩不一而产生裂维
B. 所采用的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现象
C. 设计考虑不周,建筑物发生不均匀下沉,使混凝土墙出现裂缝
D. 混凝土结构缺乏足够的刚度,在土的侧压力及水压作用下发生变形,出现裂缝
E. 混凝土结构缺乏足够的强度
第12题
A. 裂缝细微,无空鼓现象,且地面无液体流淌时,一般可不作处理
B. 裂缝宽度在0.5mm以上时,可做用掺适量108胶的细石混冱土做封闭处理
C. 0.5mm以上的裂缝嵌缝后,应在常温下养护3d,然后用细砂轮在裂缝处轻轻磨平
D. 如裂缝涉及结构受力时,则应根据使用情况,结合结构加固一并进行处理
第13题
A. 工作井能满足井壁支护及承受顶管推进后坐力要求
B. 工作井施工应按先支护后开挖的顺序进行开挖
C. 工作井周边堆载应在支护设计允许范围内
D. 机械设备与井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安全距离要求
E. 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顶管最大允许顶力和设计要求
第14题
A. 工作井能满足井壁支护及承受顶管推进后坐力要求
B. 工作井施工应按先支护后开挖的顺序进行开挖
C. 工作井周边堆载应在支护设计允许范围内
D. 机械设备与井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安全距离要求
E. 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顶管最大允许顶力和设计要求
第15题
A. 工作井能满足井壁支护及承受顶管推进后坐力要求
B. 工作井施工应按先支护后开挖的顺序进行开挖
C. 工作井周边堆载应在支护设计允许范围内
D. 机械设备与井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安全距离要求
E. 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顶管最大允许顶力和设计要求
第16题
A. 工作井能满足井壁支护及承受顶管推进后坐力要求
B. 工作井施工应按先支护后开挖的顺序进行开挖
C. 工作井周边堆载应在支护设计允许范围内
D. 机械设备与井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安全距离要求
E. 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顶管最大允许顶力和设计要求
第17题
A. 工作井能满足井壁支护及承受顶管推进后坐力要求
B. 工作井施工应按先支护后开挖的顺序进行开挖
C. 工作井周边堆载应在支护设计允许范围内
D. 机械设备与井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安全距离要求
E. 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顶管最大允许顶力和设计要求
第18题
A. 工作井能满足井壁支护及承受顶管推进后坐力要求
B. 工作井施工应按先支护后开挖的顺序进行开挖
C. 工作井周边堆载应在支护设计允许范围内
D. 机械设备与井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安全距离要求
E. 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顶管最大允许顶力和设计要求
第20题
A. 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性的砌体裂缝,应予以验收
B. 对于仅影响观感质量的裂缝,可以不处理直接验收
C. 对明显影响使用功能和观感质量的裂缝,应进行处理
D. 对有可能影响结构安全性的砌体裂缝,应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需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待返修或加固处理满足使用要求后进行二次验收
第23题
A. 该点在大气中所处的位置和通风机所造成的人工压力有关
B. 该点在大气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和通风机所造成的人工压力无关
C. 该点在大气中所处的位置无关,和通风机所造成的人工压力有关
第24题
A. 深度与压强无关
B. 在同一深度处,沿各个方向的压力均相等
C. 深度增加,压强减小
D. 在同一深度处,沿各个方向的压强均相等
E. 深度增加,压强增大
第25题
A. 深度与压强无关
B. 在同一深度处,沿各个方向的压力均相等
C. 深度增加,压强减小
D. 在同一深度处,沿各个方向的压强均相等
E. 深度增加,压强增大
第26题
A. 当砖砌墙体的长度超过3m时,应当采取加固措施
B. 由于加气混凝土防水防潮的能力较差,因此在潮湿环境下慎重采用
C. 由于加气混凝土防水防潮的能力较差,因此潮湿一侧表面作防潮处理
D. 石膏板用于隔墙时多选用15mm厚石膏板
E. 为了避免石膏板开裂,板的接缝处应加贴盖缝条
第27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28题
A. 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B. 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设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200mm的墙体上
C. 垂直施工缝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D. 板与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板和墙交接处以下150~300mm处
第30题
A. A.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设置。
B. B.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如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
C. C.不得设置在沟边、崖边、河流边、强风口处、高墙下。
D. D.不得设置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质带上和山洪可能冲击到的区域。
第31题
A. A.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设置。
B. B.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如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
C. C.不得设置在沟边、崖边、河流边、强风口处、高墙下。
D. D.不得设置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质带上和山洪可能冲击到的区域。
第32题
A. A.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设置。
B. B.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如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
C. C.不得设置在沟边、崖边、河流边、强风口处、高墙下。
D. D.不得设置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质带上和山洪可能冲击到的区域
第33题
A. A.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设置。
B. B.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如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
C. C.不得设置在沟边、崖边、河流边、强风口处、高墙下。
D. D.不得设置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质带上和山洪可能冲击到的区域。
第34题
A. A.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设置。
B. B.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如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
C. C.不得设置在沟边、崖边、河流边、强风口处、高墙下。
D. D.不得设置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质带上和山洪可能冲击到的区域
第35题
A. A.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设置。
B. B.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如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
C. C.不得设置在沟边、崖边、河流边、强风口处、高墙下。
D. D.不得设置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质带上和山洪可能冲击到的区域
第36题
A. A.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设置。
B. B.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如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
C. C.不得设置在沟边、崖边、河流边、强风口处、高墙下。
D. D.不得设置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质带上和山洪可能冲击到的区域。
第37题
A. A.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设置。
B. B.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如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
C. C.不得设置在沟边、崖边、河流边、强风口处、高墙下。
D. D.不得设置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质带上和山洪可能冲击到的区域
第38题
A. A.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设置。
B. B.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如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
C. C.不得设置在沟边、崖边、河流边、强风口处、高墙下。
D. D.不得设置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质带上和山洪可能冲击到的区域
第39题
A. A.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设置。
B. B.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如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
C. C.不得设置在沟边、崖边、河流边、强风口处、高墙下。
D. D.不得设置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质带上和山洪可能冲击到的区域。
第40题
A. A.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设置。
B. B.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如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
C. C.不得设置在沟边、崖边、河流边、强风口处、高墙下。
D. D.不得设置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质带上和山洪可能冲击到的区域
第41题
A. A.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设置。
B. B.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如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
C. C.不得设置在沟边、崖边、河流边、强风口处、高墙下。
D. D.不得设置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质带上和山洪可能冲击到的区域。
第44题
A. 找平层不具有独立的防水能力
B. 外墙面找平层一次成活
C. 外墙砖接缝宽度宜为3~8mm,不得采用密缝粘贴
D. 外墙砖勾缝应饱满、密实,无裂纹,选用具有抗渗性能和收缩率小的材料勾缝
E. 粘贴砂浆宜采用聚合物砂浆
第45题
A. 通风网络的阻力大、单台风机不能满足需要
B. 通风网络的阻力小、单台风机不能满足需要
C. 通风网络的阻力小、现场有多余风机
第46题
A. 风管型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进行
B. 风管型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直管段的下游
C. 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管道的压力试验、清洗、防腐和保温前进行
D. 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小于管道直径的1/2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
第47题
A. 1.该案例中给水管道的试压压力不得小于()MPa。
B. 2.该案例中的给水管道应在使用压力下观察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MPa。
C. 3.如果采取塑料给水管道,试验要求正确的有()。
D. 4.质量员判断该案例中的给水管道试压合格。
第48题
A. 该案例中给水管道的试压压力不得小于()MPA。
B. 该案例中的给水管道应在使用压力下观察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MPA。
C. 如果采取塑料给水管道,试验要求正确的有()。
D. 质量员判断该案例中的给水管道试压合格。
第49题
A. 工作井能满足井壁支护及承受顶管推进后坐力要求
B. 工作井施工应按先支护后开挖的顺序进行开挖
C. 工作井周边堆载应在支护设计允许范围内
D. 机械设备与井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安全距离要求
E. 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顶管最大允许顶力和设计要求
第50题
A. 工作井能满足井壁支护及承受顶管推进后坐力要求
B. 工作井施工应按先支护后开挖的顺序进行开挖
C. 工作井周边堆载应在支护设计允许范围内
D. 机械设备与井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安全距离要求
E. 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顶管最大允许顶力和设计要求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