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B. 对240mm厚的砖墙为9m,对180mm厚的砖墙为6m,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C.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5m,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D.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对砌块、料石墙为4.5m
搜题
第1题
A.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B. 对240mm厚的砖墙为9m,对180mm厚的砖墙为6m,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C.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5m,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D.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对砌块、料石墙为4.5m
第2题
A.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
B. 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
C. 对砌块为4.8m
D. 对120mm厚的砖墙为3.2m
第3题
A.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
B. 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
C. 对砌块为4.8m
D. 对120mm厚的砖墙为3.2m
第4题
A.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
B. 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
C. 对砌块为4.8m
D. 对120mm厚的砖墙为3.2m
第5题
A.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
B. 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
C. 对砌块为4.8m
D. 对120mm厚的砖墙为3.2m
第6题
A.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
B. 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
C. 对砌块为4.8m
D. 对120mm厚的砖墙为3.2m
第12题
A. 当层间高度大于4m时,宜选用桁架支模或多层支架支模
B.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5m时,模板应起拱
C. 模板安装作业高度超过2.5m时,必须搭设脚于架或平台
D. 竖向模板和支架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
第13题
A. 当层间高度大于4m时,宜选用桁架支模或多层支架支模
B.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5m时,模板应起拱
C. 模板安装作业高度超过2.5m时,必须搭设脚于架或平台
D. 竖向模板和支架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
第14题
A. 当层间高度大于4m时,宜选用桁架支模或多层支架支模
B.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5m时,模板应起拱
C. 模板安装作业高度超过2.5m时,必须搭设脚于架或平台
D. 竖向模板和支架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
第15题
A. 当层间高度大于4m时,宜选用桁架支模或多层支架支模
B.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5m时,模板应起拱
C. 模板安装作业高度超过2.5m时,必须搭设脚于架或平台
D. 竖向模板和支架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
第16题
A. 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冻胀土上,应有防冻融措施
B.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
C.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超过规定值时,应起拱
D.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应采用木立柱支模
E. 当层间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应采用桁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模
第17题
A. 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冻胀土上,应有防冻融措施
B.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
C.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超过规定值时,应起拱
D.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应采用木立柱支模
E. 当层间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应采用桁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模
第18题
A. 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冻胀土上,应有防冻融措施
B.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
C.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超过规定值时,应起拱
D.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应采用木立柱支模
E. 当层间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应采用桁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模
第19题
A. 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冻胀土上,应有防冻融措施
B.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
C.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超过规定值时,应起拱
D.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应采用木立柱支模
E. 当层间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应采用桁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模
第20题
A. 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冻胀土上,应有防冻融措施
B.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
C.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超过规定值时,应起拱
D.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应采用木立柱支模
E. 当层间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应采用桁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模
第21题
A. 对松散或稍密的砂土,钻孔灌注桩宜采取改善泥浆性能等措施
B. 对混凝土灌注桩,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内力较大处
C. 素混凝土桩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的超缓混凝土
D. 在有主体建筑地下管线的部位,冠梁宜高于地下管线
E. 对人工挖孔桩宜采取减小每节挖孔和护壁的长度,加固孔壁等措施
第22题
A. 采用伸缩式桁架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上下弦连接销钉规格、数量应按设计规定,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U形卡或钢销钉销紧,2个U形卡距或销距不得小于400mm
B. 安装的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间距设置应与模板设计图一致
C.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强度,否则,应另设立柱支撑
D. 若桁架采用多榀成组排放,在下弦折角处必须加设水平撑
E.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必须另设立柱支撑
第23题
A. 采用伸缩式桁架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上下弦连接销钉规格、数量应按设计规定,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U形卡或钢销钉销紧,2个U形卡距或销距不得小于400mm
B. 安装的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间距设置应与模板设计图一致
C.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强度,否则,应另设立柱支撑
D. 若桁架采用多榀成组排放,在下弦折角处必须加设水平撑
E.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必须另设立柱支撑
第24题
A. 采用伸缩式桁架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上下弦连接销钉规格、数量应按设计规定,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U形卡或钢销钉销紧,2个U形卡距或销距不得小于400mm
B. 安装的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间距设置应与模板设计图一致
C.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强度,否则,应另设立柱支撑
D. 若桁架采用多榀成组排放,在下弦折角处必须加设水平撑
E.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必须另设立柱支撑
第25题
A. 采用伸缩式桁架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500mm,上下弦连接销钉规格数量应按设计规定,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U形卡或钢销钉销紧,2个U形卡距或销距不得小于400mm
B. 安装的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间距设置应与模板设计图一致
C.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强度,否则,应另设立柱支撑
D. 若桁架采用多榀成组排放,在下弦折角处必须加设水平撑
E.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必须另设立柱支撑
第26题
A. 采用伸缩式桁架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500mm,上下弦连接销钉规格数量应按设计规定,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U形卡或钢销钉销紧,2个U形卡距或销距不得小于400mm
B. 安装的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间距设置应与模板设计图一致
C.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强度,否则,应另设立柱支撑
D. 若桁架采用多榀成组排放,在下弦折角处必须加设水平撑
E.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必须另设立柱支撑
第27题
A. 采用伸缩式桁架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500mm,上下弦连接销钉规格数量应按设计规定,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U形卡或钢销钉销紧,2个U形卡距或销距不得小于400mm
B. 安装的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间距设置应与模板设计图一致
C.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强度,否则,应另设立柱支撑
D. 若桁架采用多榀成组排放,在下弦折角处必须加设水平撑
E.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必须另设立柱支撑
第28题
A. 干作业挖孔时孔口周边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不应小于0.5m
B. 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单桩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5根
C. 钻机施工时,当桩孔净间距过小或采用多台钻机同时施工时,相邻桩应间隔施工,当无特别措施时完成浇筑混凝土的桩与邻桩间距不宜小于4倍桩径,或间隔施工时间宜大于36h
D. 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对锚拉式排桩或支撑式排桩,支护桩的桩径宜大于或等于300mm;排桩的中心距不宜大于桩直径的3.0倍
E. 排桩桩间土应采取防护措施。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混凝土面层内配置的钢筋网的纵横向间距不宜大于200mm
第29题
A. 干作业挖孔时孔口周边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不应小于0.5m
B. 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单桩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5根
C. 钻机施工时,当桩孔净间距过小或采用多台钻机同时施工时,相邻桩应间隔施工,当无特别措施时完成浇筑混凝土的桩与邻桩间距不宜小于4倍桩径,或间隔施工时间宜大于36h
D. 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对锚拉式排桩或支撑式排桩,支护桩的桩径宜大于或等于300mm;排桩的中心距不宜大于桩直径的3.0倍
E. 排桩桩间土应采取防护措施。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混凝土面层内配置的钢筋网的纵横向间距不宜大于200mm
第30题
A. 干作业挖孔时孔口周边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不应小于0.5m
B. 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单桩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5根
C. 钻机施工时,当桩孔净间距过小或采用多台钻机同时施工时,相邻桩应间隔施工,当无特别措施时完成浇筑混凝土的桩与邻桩间距不宜小于4倍桩径,或间隔施工时间宜大于36h
D. 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对锚拉式排桩或支撑式排桩,支护桩的桩径宜大于或等于300mm;排桩的中心距不宜大于桩直径的3.0倍
E. 排桩桩间土应采取防护措施。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混凝土面层内配置的钢筋网的纵横向间距不宜大于200mm
第31题
A. 干作业挖孔时孔口周边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不应小于0.5m
B. 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单桩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5根
C. 钻机施工时,当桩孔净间距过小或采用多台钻机同时施工时,相邻桩应间隔施工,当无特别措施时完成浇筑混凝土的桩与邻桩间距不宜小于4倍桩径,或间隔施工时间宜大于36h
D. 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对锚拉式排桩或支撑式排桩,支护桩的桩径宜大于或等于300mm;排桩的中心距不宜大于桩直径的3.0倍
E. 排桩桩间土应采取防护措施。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混凝土面层内配置的钢筋网的纵横向间距不宜大于200mm
第32题
A. 当成槽施工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或成槽壁稳定性较差时,应取较小的槽段长度
B. 必要时,宜采用搅拌桩对槽壁进行加固
C. 地下连续墙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宜取C20~C30
D. 地下连续墙用于截水时,墙体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宜小于P4
E. 水平钢筋及构造钢筋宜选用HPB300或HRB400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水平钢筋间距宜取200mm~400mm
第33题
A. 采用伸缩式桁架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上下弦连接销钉规格、数量应按设计规定,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U形卡或钢销钉销紧,2个U形卡距或销距不得小于400mm
B. 安装的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间距设置应与模板设计图一致
C.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强度,否则,应另设立柱支撑
D. 若桁架采用多榀成组排放,在下弦折角处必须加设水平撑
第34题
A. 采用伸缩式桁架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上下弦连接销钉规格、数量应按设计规定,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U形卡或钢销钉销紧,2个U形卡距或销距不得小于400mm
B. 安装的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间距设置应与模板设计图一致
C.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强度,否则,应另设立柱支撑
D. 若桁架采用多榀成组排放,在下弦折角处必须加设水平撑
第35题
A. 采用伸缩式桁架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上下弦连接销钉规格、数量应按设计规定,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U形卡或钢销钉销紧,2个U形卡距或销距不得小于400mm
B. 安装的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间距设置应与模板设计图一致
C.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强度,否则,应另设立柱支撑
D. 若桁架采用多榀成组排放,在下弦折角处必须加设水平撑
第36题
A. 连接点应与水平杆同层设置
B. 连接点水平向间距不宜大于8m
C. 连接点至架体碗扣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m
D. 当遇柱时,宜采用抱箍式连接措施
E. 当架体两端均有墙体或边梁时,可设置水平杆与墙或梁顶紧
第37题
A. 连接点应与水平杆同层设置
B. 连接点水平向间距不宜大于8m
C. 连接点至架体碗扣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m
D. 当遇柱时,宜采用抱箍式连接措施
E. 当架体两端均有墙体或边梁时,可设置水平杆与墙或梁顶紧
第38题
A.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1%(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2%(体积百分数)
B.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
C.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3%(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1%(体积百分数)
第41题
A. 干作业挖孔时孔口周边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不应小于0.5m
B. 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单桩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5根
C. 钻机施工时,当桩孔净间距过小或采用多台钻机同时施工时,相邻桩应间隔施工,当无特别措施时完成浇筑混凝土的桩与邻桩间距不宜小于4倍桩径,或间隔施工时间宜大于
D. 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对锚拉式排桩或支撑式排桩,支护桩的桩径宜大于或等于300mm;排桩的中心距不宜大于桩直径的3.0倍
E. 排桩桩间土应采取防护措施。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混凝土面层内配置的钢筋网的纵横向间距不宜大于200mm
第42题
A. 干作业挖孔时孔口周边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不应小于0.5m
B. 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单桩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5根
C. 钻机施工时,当桩孔净间距过小或采用多台钻机同时施工时,相邻桩应间隔施工,当无特别措施时完成浇筑混凝土的桩与邻桩间距不宜小于4倍桩径,或间隔施工时间宜大于
D. 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对锚拉式排桩或支撑式排桩,支护桩的桩径宜大于或等于300mm;排桩的中心距不宜大于桩直径的3.0倍
E. 排桩桩间土应采取防护措施。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混凝土面层内配置的钢筋网的纵横向间距不宜大于200mm
第43题
A. 干作业挖孔时孔口周边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不应小于0.5m
B. 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单桩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5根
C. 钻机施工时,当桩孔净间距过小或采用多台钻机同时施工时,相邻桩应间隔施工,当无特别措施时完成浇筑混凝土的桩与邻桩间距不宜小于4倍桩径,或间隔施工时间宜大于
D. 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对锚拉式排桩或支撑式排桩,支护桩的桩径宜大于或等于300mm;排桩的中心距不宜大于桩直径的3.0倍
E. 排桩桩间土应采取防护措施。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混凝土面层内配置的钢筋网的纵横向间距不宜大于200mm
第44题
A. 设备应安装牢固,不应倾斜;
B. 落地安装时:设备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1-0.2m;
C. 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3-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D. 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第45题
A. 设备应安装牢固,不应倾斜;
B. 落地安装时:设备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2-0.3m;
C. 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5-1.8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D. 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第46题
A. 设备应安装牢固,不应倾斜;
B. 落地安装时:设备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1-0.2m;
C. 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3-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D. 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第47题
A. 设备应安装牢固,不应倾斜;
B. 落地安装时:设备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2-0.3m;
C. 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5-1.8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D. 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第48题
A. 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重要建筑主体结构用钢材
B.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的一般建筑,当其结构跨度大于60m或高度大于100m时或承受动力荷载需要验算疲劳的主体结构用钢材
C. 板厚小于40mm的钢板
D. 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420MPa高强度钢材
E. 进口钢材、混批钢材或质量证明文件不齐全的钢材
第49题
A.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B.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C. 当固定式直梯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
D.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E.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5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第50题
A. 采用伸缩式桁架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上下弦连接销钉规格、数量应按设计规定,并应采用不少于两个U型卡或钢销钉销紧,两U型卡距或销距不得小于400mm。
B. 安装的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间距设置应与模板设计图一致
C. 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强度,否则,应另设立柱支撑
D. 若桁架采用多榀成组排放,在下弦折角处必须加设水平撑
E. 若桁架采用多榀成组排放,在下弦折角处必须加设剪刀撑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