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2题
A. 管道垫层→承口下挖工作坑→下管一清理承口→对口→刷润滑剂→临时紧固→螺栓全方位紧固→检查螺栓扭矩
B. 管道垫层→承口下挖工作坑→下管→清理承口→安装机具设备→清理胶圈、上胶圈→在插口外表面和胶圈上刷润滑剂→顶推管节插人承口→检查
C. 下管→清理插口、压兰和橡胶圈→压兰和胶圈定位→清理承口→清理胶圈、上胶圈→安装机具设备→在插口外表面和胶圈上刷润滑剂→顶推管节插人承口→检查
D. 下管→清理插口、压兰和橡胶圈→压垩和胶圈定位→清理承口→刷润滑剂→对口→临时紧固→螺栓全方位紧固→检查螺栓扭矩
第5题
A. 厚度不应小于40mm,钢筋网放置在混凝土的中上部,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
B. 厚度不应小于40mm,钢筋网放置在混凝土的中下部,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
C. 厚度不应小于30mm,钢筋网放置在混凝土的中上部,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
D. 厚度不应小于30mm,钢筋网放置在混凝土的中下部,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
第6题
A. 管节管件、橡胶圈等产品质量符合规范规定
B. 承插、套筒式连接,承口、插口部位及套筒连接紧密,无破损、变形、开裂等现象
C. 插入后胶圈应位置正确,无扭曲等现象
D. 双道橡胶圈的单口水压试验合格,也可不进行试验
E. 聚乙烯管、聚丙烯管接口熔焊连接符合规范规定
第7题
A. 当受拉区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钢筋网
B. 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
C. I类环境墩台身、挡土结构(受力主筋)保护层不小于30mm
D. I类环境承台(受力主筋)保护层不小于30mm
E. 护栏等行车道构件(受力主筋)保护层不小于25mm
第9题
A. 多为水泥类材料密封或用法兰连接的管道接口
B. 不能承受一定量的轴向线变位
C. 能承受一定量的轴向线变位
D. 一般用在有条形基础的无压管道上
第10题
A. 多为水泥类材料密封或用法兰连接的管道接口
B. 不能承受一定量的轴向线变位
C. 能承受一定量的轴向线变位
D. 一般用在有条形基础的无压管道上
第11题
A. 多为水泥类材料密封或用法兰连接的管道接口
B. 不能承受一定量的轴向线变位
C. 能承受一定量的轴向线变位
D. 一般用在有条形基础的无压管道上
第15题
A. 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
B. 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100mm
C.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支承长度可为80mm
D.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板端缝宽不小于80mm
E. 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
第16题
A. 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
B. 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100mm
C.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支承长度可为80mm
D.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板端缝宽不小于80mm
E. 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
第17题
A. 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
B. 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100mm
C.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支承长度可为80mm
D.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板端缝宽不小于80mm
E. 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
第18题
A. 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
B. 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100mm
C.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支承长度可为80mm
D.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板端缝宽不小于80mm
E. 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
第19题
A. 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
B. 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100mm
C.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支承长度可为80mm
D.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板端缝宽不小于80mm
E. 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
第20题
A. ⑥②①⑤③④
B. ⑥②⑤①③④
C. ①⑥②⑤③④
D. ①⑤⑥②③④
第24题
A. 应在模板安装前进行
B. 应在模板安装后进行
C. 墙插筋可在基础钢筋绑扎之后,浇筑混凝土前插入基础内
D. 墙插筋可在基础钢筋绑邦之前,浇筑混凝土前插入基础内
E. 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第25题
A. 宜采用只承受一块面板自重荷载的挂件
B. 挂件与面板之间的空隙应填充胶粘剂,且不得污染面板
C. 纤维水泥板的自重应由面板上部挂槽的顶部承受
D. 挂件在承托面板处宜设置弹性垫片,垫片厚度不宜小于2.0m
E. 挂件安装槽口中心线宜以外表面为基准定位,并宜位于面板计算厚度的中心
第26题
A. 宜采用只承受一块面板自重荷载的挂件
B. 挂件与面板之间的空隙应填充胶粘剂,且不得污染面板
C. 纤维水泥板的自重应由面板上部挂槽的顶部承受
D. 挂件在承托面板处宜设置弹性垫片,垫片厚度不宜小于2.0m
E. 挂件安装槽口中心线宜以外表面为基准定位,并宜位于面板计算厚度的中心
第29题
A. 宜采用柔性联接方式进行拉接固定
B. 应安装在混凝土结构、型钢承重平台等下方
C. 应安装在混凝土结构、型钢承重平台等上方
D. 可以安装在外架上,但不宜安装在钢管扣件搭设的架子上
第31题
A. 不属于球墨铸铁管接口形式的是()。
B. 不属于推入式柔性接口机具的是()。
C. 承插式球墨铸铁管接口作业要求包括()。
D. 球墨铸铁给水管属于刚性管材。
第34题
A. 作业人员应与出料软管保持安全距离
B. 作业人员不得在出料口下方停留
C. 应将出料软管固定在钢筋上
D. 出料软管不得埋在混凝土中
第35题
A. 作业人员应与出料软管保持安全距离
B. 作业人员不得在出料口下方停留
C. 应将出料软管固定在钢筋上
D. 出料软管不得埋在混凝土中
第36题
A. 作业人员应与出料软管保持安全距离
B. 作业人员不得在出料口下方停留
C. 应将出料软管固定在钢筋上
D. 出料软管不得埋在混凝土中
第37题
A. 作业人员应与出料软管保持安全距离
B. 作业人员不得在出料口下方停留
C. 应将出料软管固定在钢筋上
D. 出料软管不得埋在混凝土中
第38题
A. 作业人员应与出料软管保持安全距离
B. 作业人员不得在出料口下方停留
C. 应将出料软管固定在钢筋上
D. 出料软管不得埋在混凝土中
第39题
A. 作业人员应与出料软管保持安全距离
B. 作业人员不得在出料口下方停留
C. 应将出料软管固定在钢筋上
D. 出料软管不得埋在混凝土中
第40题
A. 作业人员应与出料软管保持安全距离
B. 作业人员不得在出料口下方停留
C. 应将出料软管固定在钢筋上
D. 出料软管不得埋在混凝土中
第41题
A. 管道连接就位后,应采用有效方法对管道进行定位,防止管道中心、高程发生位移变化
B. 当沟槽深度和宽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在基础相对应的管道接口位置下挖下个长约50cm、深约20cm的接口工作坑
C. 在承口内表面均匀涂上润滑剂,然后把两个“O”形橡胶圈分别套装在插口上
D. 校核管道高程,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管道安装完毕
E. 玻璃钢管与钢管、球墨铸铁管的连接:按照厂家提供的工艺执行
第42题
A. 管道连接就位后,应采用有效方法对管道进行定位,防止管道中心、高程发生位移变化
B. 当沟槽深度和宽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在基础相对应的管道接口位置下挖下个长约50cm、深约20cm的接口工作坑
C. 在承口内表面均匀涂上润滑剂,然后把两个“O”形橡胶圈分别套装在插口上
D. 校核管道高程,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管道安装完毕
E. 玻璃钢管与钢管、球墨铸铁管的连接:按照厂家提供的工艺执行
第44题
A. 自落式搅拌机宜用于搅拌塑性混凝土
B. 常用的混凝土输送管为钢管,也有橡胶和塑料软管
C.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筒只能用单独发动机驱动
D. 插入式振动器施工时应垂直插入
E. 对于小截面直立构件,插入式振动器的振动棒很难插入,可以不振捣
第45题
A. 宜采用柔性联接方式进行拉接固定
B. 应安装在混凝土结构、型钢承重平台等下方
C. 应安装在混羡土结构、型钢承重平台等上方
D. 可以安装在外架上,但不宜安装在钢管扣件搭设的架子上
第46题
A. 宜采用柔性联接方式进行拉接固定
B. 应安装在混凝土结构、型钢承重平台等下方
C. 应安装在混羡土结构、型钢承重平台等上方
D. 可以安装在外架上,但不宜安装在钢管扣件搭设的架子上
第47题
A. 宜采用柔性联接方式进行拉接固定
B. 应安装在混凝土结构、型钢承重平台等下方
C. 应安装在混羡土结构、型钢承重平台等上方
D. 可以安装在外架上,但不宜安装在钢管扣件搭设的架子上
第48题
A. 宜采用柔性联接方式进行拉接固定
B. 应安装在混凝土结构、型钢承重平台等下方
C. 应安装在混羡土结构、型钢承重平台等上方
D. 可以安装在外架上,但不宜安装在钢管扣件搭设的架子上
第49题
A. 10
B. 20
C. 15
D. 18
第50题
A. 10
B. 20
C. 15
D. 18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