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50
B. 100
C. 200
D. 500
搜题
第2题
A. 胶泥浇注时间<2min
B. 胶泥浇注时间<4min
C. 浇注后停歇时间>7min
D. 浇注后停歇时间>20min
E. 胶泥要有一定的延性
第4题
A.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
B. 每组3个试样随机取样制作
C. 每次取样应至少制作一组标准养护试件
D. 采用蒸汽养护的构件,其试件应先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然后应置入标准养护条件下继续养护,两段养护时间的总和应为设计规定龄期
第5题
A.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
B. 每组3个试样随机取样制作
C. 每次取样应至少制作一组标准养护试件
D. 采用蒸汽养护的构件,其试件应先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然后应置入标准养护条件下继续养护,两段养护时间的总和应为设计规定龄期
第6题
A.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
B. 每组3个试样随机取样制作
C. 每次取样应至少制作一组标准养护试件
D. 采用蒸汽养护的构件,其试件应先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然后应置入标准养护条件下继续养护,两段养护时间的总和应为设计规定龄期
第9题
A. 每组试样平均粘贴强度不应小于0.4MPa
B. 每组试样的最小强度不应小于0.3MPa
C. 每组可有一个试样的粘结强度小于0.4MPa,但不应小于0.3MPa
D. 每组试样的强度中间值不应小于0.4MPa
E. 每组可有一个试样的粘结强度小于0.4MPa
第10题
A. 1.玻璃板块的玻璃与铝合金框采用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粘接时,应进行()试验,以检验结构胶两个组分的配合比是否正确。
B. 2.关于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剥离试验,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C. 3.该工程的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除了剥离试验外,还应做()试验。
D. 4.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第19题
A. 施工前进行试桩,确定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作为施工控制依据,试桩数量不应少于2根
B. 水泥浆液的水胶比按要求确定,可取0.3~1.5,常用为1.0
C. 注浆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一般大于50mm
D. 钻机与高压泵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E. 高压喷射注浆完毕,可在原孔位采用冒浆回灌或第二次注浆等措施
第20题
A. 施工前进行试桩,确定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作为施工控制依据,试桩数量不应少于2根
B. 水泥浆液的水胶比按要求确定,可取0.3~1.5,常用为1.0
C. 注浆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一般大于50mm
D. 钻机与高压泵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E. 高压喷射注浆完毕,可在原孔位采用冒浆回灌或第二次注浆等措施
第21题
A. 施工前进行试桩,确定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作为施工控制依据,试桩数量不应少于2根
B. 水泥浆液的水胶比按要求确定,可取0.3~1.5,常用为1.0
C. 注浆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一般大于50mm
D. 钻机与高压泵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E. 高压喷射注浆完毕,可在原孔位采用冒浆回灌或第二次注浆等措施
第22题
A. 同盘砂浆只应制作一组试块
B. 当同一验收批只有一组或2组试块时,每组B试B块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1.10倍
C. 每个检验批至少留置一组抗压强度试块
D. 砂浆强度应以同条件养护试块为准
E. 在第六层砂浆砌筑地取样制作砂浆试块
第23题
A. 70.7mm*70.7mm*70.7mm
B. 40mm*40mm*40mm
C. 150mm*150mm*150mm
D. 240mm*115mm*53mm
第24题
A. 70.7mm*70.7mm*70.7mm
B. 40mm*40mm*40mm
C. 150mm*150mm*150mm
D. 240mm*115mm*53mm
第25题
A. 70.7mm*70.7mm*70.7mm
B. 40mm*40mm*40mm
C. 150mm*150mm*150mm
D. 240mm*115mm*53mm
第26题
A. 70.7mm*70.7mm*70.7mm
B. 40mm*40mm*40mm
C. 150mm*150mm*150mm
D. 240mm*115mm*53mm
第28题
A. 1366
B. 1429
C. 1248
D. 1294
第29题
A. 支护结构采用排桩时,可采用高压旋喷或摆喷注浆与排桩相互咬合的组合帷幕形式
B. 截水帷幕在平面布置上应沿基坑周边闭合
C. 当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作为局部截水帷幕时,应采用复喷工艺,喷浆下沉或提升速度应大于100mm/min
D. 采用水泥土截水帷幕时,搅拌桩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宜取0.6~0.8
第30题
A. 支护结构采用排桩时,可采用高压旋喷或摆喷注浆与排桩相互咬合的组合帷幕形式
B. 截水帷幕在平面布置上应沿基坑周边闭合
C. 当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作为局部截水帷幕时,应采用复喷工艺,喷浆下沉或提升速度应大于100mm/min
D. 采用水泥土截水帷幕时,搅拌桩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宜取0.6~0.8
第31题
A. 骨架如选用型钢,连接件可采用螺栓也可采用焊接的方法连接。
B. 幕墙骨架锚固件应尽量采用预埋件,在无预埋件的情况下采用后置埋件,埋件的结构形式要符合设计要求。
C. 面板要根据其材质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一般采用自攻钉直接固定到骨架上,或板折边加角铝后再用自攻钉固定角铝的方法
D. 嵌缝打胶时,打胶厚度一般为缝宽的1/3
E. 幕墙个别污染严重的地方可采用溶剂清洗,也可用尖锐物体刮干净
第32题
A. 骨架如选用型钢,连接件可采用螺栓也可采用焊接的方法连接。
B. 幕墙骨架锚固件应尽量采用预埋件,在无预埋件的情况下采用后置埋件,埋件的结构形式要符合设计要求。
C. 面板要根据其材质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一般采用自攻钉直接固定到骨架上,或板折边加角铝后再用自攻钉固定角铝的方法
D. 嵌缝打胶时,打胶厚度一般为缝宽的1/3
E. 幕墙个别污染严重的地方可采用溶剂清洗,也可用尖锐物体刮干净
第33题
A. 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呈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连墙杆应采用可承受拉、压荷载的刚性结构,连接应牢固可靠
B. 每层连墙件应在同一平面,其位置应由建筑结构和风荷载计算确定,且水平间距不应大于6.0m
C. 每层连墙件应在同一平面,其位置应由建筑结构和风荷载计算确定,且水平间距不应大于4.5m
D. 连墙件应设置在有横向横杆的碗口节点处。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连墙件应与立杆连接,连接点距碗口节点距离不应大于150mm
第34题
A. 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呈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连墙杆应采用可承受拉、压荷载的刚性结构,连接应牢固可靠
B. 每层连墙件应在同一平面,其位置应由建筑结构和风荷载计算确定,且水平间距不应大于6.0m
C. 每层连墙件应在同一平面,其位置应由建筑结构和风荷载计算确定,且水平间距不应大于4.5m
D. 连墙件应设置在有横向横杆的碗口节点处。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连墙件应与立杆连接,连接点距碗口节点距离不应大于150mm
第35题
A. 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呈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连墙杆应采用可承受拉、压荷载的刚性结构,连接应牢固可靠
B. 每层连墙件应在同一平面,其位置应由建筑结构和风荷载计算确定,且水平间距不应大于6.0m
C. 每层连墙件应在同一平面,其位置应由建筑结构和风荷载计算确定,且水平间距不应大于4.5m
D. 连墙件应设置在有横向横杆的碗口节点处。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连墙件应与立杆连接,连接点距碗口节点距离不应大于150mm
第36题
A. 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呈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连墙杆应采用可承受拉、压荷载的刚性结构,连接应牢固可靠
B. 每层连墙件应在同一平面,其位置应由建筑结构和风荷载计算确定,且水平间距不应大于6.0m
C. 每层连墙件应在同一平面,其位置应由建筑结构和风荷载计算确定,且水平间距不应大于4.5m
D. 连墙件应设置在有横向横杆的碗口节点处。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连墙件应与立杆连接,连接点距碗口节点距离不应大于150mm
第37题
A. 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呈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连墙杆应采用可承受拉、压荷载的刚性结构,连接应牢固可靠
B. 每层连墙件应在同一平面,其位置应由建筑结构和风荷载计算确定,且水平间距不应大于6.0m
C. 每层连墙件应在同一平面,其位置应由建筑结构和风荷载计算确定,且水平间距不应大于4.5m
D. 连墙件应设置在有横向横杆的碗口节点处。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连墙件应与立杆连接,连接点距碗口节点距离不应大于150mm
第38题
A. 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呈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连墙杆应采用可承受拉、压荷载的刚性结构,连接应牢固可靠
B. 每层连墙件应在同一平面,其位置应由建筑结构和风荷载计算确定,且水平间距不应大于6.0m
C. 每层连墙件应在同一平面,其位置应由建筑结构和风荷载计算确定,且水平间距不应大于4.5m
D. 连墙件应设置在有横向横杆的碗口节点处。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连墙件应与立杆连接,连接点距碗口节点距离不应大于150mm
第39题
A. 144
B. 105
C. 170
D. 180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