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4题
A. 大于20,大于1.0
B. 大于20,小于1.0
C. 小于20,大于1.0
D. 小于20,大于1.0
第5题
A. 50mmx5mm
B. 40mmx4mm
C. 40mmx5mm
D. 50mmx4mm
第6题
A. 超薄石材蜂窝板用于幕墙时,总厚度不宜小于20mm
B. 石材面板宜进行防护处理
C. 地面用超薄石材蜂窝板面板厚度不宜小于5mm
D. 吊顶用超薄石材蜂窝板面板厚度不宜大于5mm
第9题
A. 抗震设防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B. 抗震设防等级为二级时,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C. 抗震设防等级为三级时,不应小于140rnrn且不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D. 抗震设防等级为四级时,不应小于140mm且不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第10题
A. 抗震设防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B. 抗震设防等级为二级时.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C. 抗震设防等级为三级时.不应小于140rnrn且不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D. 抗震设防等级为四级时.不应小于140mm且不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第12题
A. 幕墙玻璃的公称厚度应经过强度和刚度验算后确定,单片玻璃、中空玻璃的任一片玻璃厚度不宜小于6mm。
B. 幕墙玻璃边缘应进行磨边和倒角处理
C. 幕墙玻璃的反射比不应大于0.3
D. 幕墙用中空玻璃的间隔铝框可采用连续折弯型或插角型
E. 幕墙用钢化玻璃不宜经过热浸处
第13题
A. 幕墙玻璃的公称厚度应经过强度和刚度验算后确定,单片玻璃、中空玻璃的任一片玻璃厚度不宜小于6mm。
B. 幕墙玻璃边缘应进行磨边和倒角处理
C. 幕墙玻璃的反射比不应大于0.3
D. 幕墙用中空玻璃的间隔铝框可采用连续折弯型或插角型
E. 幕墙用钢化玻璃不宜经过热浸处
第14题
A. 把金属板直接安装在主体结构的固定件上的是()。
B. 既可以用在室外,也可以用在室内的石材幕墙为()。
C. 构件式幕墙分为()。
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15题
A.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B. 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C.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D.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有大差异
E.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构造柱构造要求
第16题
A.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B. 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C.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D.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有大差异
E.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构造柱构造要求
第17题
A.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B. 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C.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D.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有大差异
E.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构造柱构造要求
第18题
A.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B. 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C.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D.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有大差异
E.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构造柱构造要求
第19题
A.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B. 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C.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D.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有大差异
E.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构造柱构造要求
第20题
A. 毛石砌体外露面的灰缝厚度不宜大于30mm
B. 毛料石和粗料石的灰缝厚度不宜大于25mm
C. 毛石砌体外露面的灰缝厚度不宜大于40mm
D. 毛料石和粗料石的灰缝厚度不宜大于20mm
E. 细料石的灰缝厚度不宜大于5mm
第21题
A. 100
B. 24
C. 9
D. 8
E. 7
第22题
A. 100、8
B. 24、7
C. 50、9
D. 200、7
第23题
A. 甲类建筑,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地区,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震作用按地震安全评价的结果确定
B. 乙类建筑,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地区,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震作用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
C. 丙类建筑,按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
D. 丁类建筑,应按低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并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
第24题
A. 每120mm墙厚放置1φ6拉结钢筋
B. 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且竖向间距偏差不应超过100mm
C. 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
D. 未端应有90°弯钩
E. 120m墙可不设置拉结钢筋
第25题
A. 室内高度不大于3.5m的场所,标志灯底边距地面的高度宜为2.2m~2.5m;
B. 室内高度大于3.5m的场所,特大型、大型、中型标志灯底边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3m,且不宜大于6m
C. 采用吸顶或吊装式安装时,标志灯距安全出口或疏散门所在墙面的距离不宜大于50mm。
D. 室内高度大于3.5m的场所,特大型、大型、中型标志灯底边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3m,且不宜大于7m。
第31题
A. 毛石、料石砌体,叠砌面的砂浆饱满度应大于9
B. 毛石、料石砌体,叠砌面的砂浆饱满度应大于80%
C. 毛石砌体灰缝厚度宜为20-30mm
D. 细料石砌体灰缝厚度不宜大于5mm
E. 粗料石和毛料石砌体灰缝厚度不宜大于20mm
第32题
A. 毛石、料石砌体,叠砌面的砂浆饱满度应大于9
B. 毛石、料石砌体,叠砌面的砂浆饱满度应大于80%
C. 毛石砌体灰缝厚度宜为20-30mm
D. 细料石砌体灰缝厚度不宜大于5mm
E. 粗料石和毛料石砌体灰缝厚度不宜大于20mm
第33题
A. 毛石、料石砌体,叠砌面的砂浆饱满度应大于9
B. 毛石、料石砌体,叠砌面的砂浆饱满度应大于80%
C. 毛石砌体灰缝厚度宜为20-30mm
D. 细料石砌体灰缝厚度不宜大于5mm
E. 粗料石和毛料石砌体灰缝厚度不宜大于20mm
第34题
A. 毛石、料石砌体,叠砌面的砂浆饱满度应大于9
B. 毛石、料石砌体,叠砌面的砂浆饱满度应大于80%
C. 毛石砌体灰缝厚度宜为20-30mm
D. 细料石砌体灰缝厚度不宜大于5mm
E. 粗料石和毛料石砌体灰缝厚度不宜大于20mm
第35题
A. 装饰用石材主要为板材
B. 细料石通过细加工、外形规则,叠砌面凹入深度不应大于10mm,截面的宽度、高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长度的1/4
C. 毛料石外形大致方正,一般不加工或稍加修整,高度不应小于200mm,叠砌面凹人深度不应大于20mm
D. 毛石指形状不规则,中部厚度不小于300mm的石材
E. 装饰用石材主要用于公共建筑或装饰等级要求较高的室内外装饰工程
第36题
A. 装饰用石材主要为板材
B. 细料石通过细加工、外形规则,叠砌面凹入深度不应大于10mm,截面的宽度、高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长度的1/4
C. 毛料石外形大致方正,一般不加工或稍加修整,高度不应小于200mm,叠砌面凹人深度不应大于20mm
D. 毛石指形状不规则,中部厚度不小于300mm的石材
E. 装饰用石材主要用于公共建筑或装饰等级要求较高的室内外装饰工程
第37题
A. 装饰用石材主要为板材
B. 细料石通过细加工、外形规则,叠砌面凹入深度不应大于10mm,截面的宽度、高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长度的1/4
C. 毛料石外形大致方正,一般不加工或稍加修整,高度不应小于200mm,叠砌面凹入深度不应大于20mm
D. 毛石指形状不规则,中部厚度不小于300mm的石材
E. 装饰用石材主要用于公共建筑或装饰等级要求较高的室内外装饰工程
第38题
A. 装饰用石材主要为板材
B. 细料石通过细加工、外形规则,叠砌面凹人深度不应大于10mm,截面的宽度、高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长度的1/4
C. 毛料石外形大致方正,一般不加工或稍加修整,高度不应小于200mm,叠砌面凹入深度不应大于20mm
D. 毛石指形状不规则,中部厚度不小于300mm的石材
E. 装饰用石材主要用于公共建筑或装饰等级要求较高的室内外装饰工程
第39题
A. 装饰用石材主要为板材
B. 细料石通过细加工、外形规则,叠砌面凹入深度不应大于10mm,截面的宽度、高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长度的1/4
C. 毛料石外形大致方正,一般不加工或稍加修整,高度不应小于200mm,叠砌面凹人深度不应大于20mm
D. 毛石指形状不规则,中部厚度不小于300mm的石材
E. 装饰用石材主要用于公共建筑或装饰等级要求较高的室内外装饰工程
第40题
A. 幕墙玻璃的公称厚度应经过强度和刚度验算后确定,单片玻璃、中空玻璃的任一片玻璃厚度不宜小于6mm
B. 幕墙玻璃边缘应进行磨边和倒角处理
C. 幕墙玻璃的反射比不应大于0.3
D. 幕墙用中空玻璃的间隔铝框可采用连续折弯型或插角型
E. 幕墙用钢化玻璃不宜经过热浸处
第41题
A. 幕墙玻璃的公称厚度应经过强度和刚度验算后确定,单片玻璃、中空玻璃的任一片玻璃厚度不宜小于6mm
B. 幕墙玻璃边缘应进行磨边和倒角处理
C. 幕墙玻璃的反射比不应大于0.3
D. 幕墙用中空玻璃的间隔铝框可采用连续折弯型或插角型
E. 幕墙用钢化玻璃不宜经过热浸处
第43题
A. 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B. 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C. 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
D. 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300mm或与埋深小于3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E. 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
第44题
A. 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B. 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C. 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
D. 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300mm或与埋深小于3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E. 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
第45题
A. 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B. 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C. 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
D. 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300mm或与埋深小于3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E. 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
第46题
A. 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B. 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C. 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
D. 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300mm或与埋深小于3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E. 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
第47题
A. 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B. 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C. 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
D. 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300mm或与埋深小于3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E. 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