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木格栅的含水率应大于20%
B. 木格栅应在室内环境比较干燥的情况下铺设
C. 格栅铺钉完,要认真检查有无响声
D. 基层为预制楼板的,其锚固铁应设于叠合层
搜题
第1题
A. 木格栅的含水率应大于20%
B. 木格栅应在室内环境比较干燥的情况下铺设
C. 格栅铺钉完,要认真检查有无响声
D. 基层为预制楼板的,其锚固铁应设于叠合层
第2题
A. 墙面上设有热水器时,其防水高度为1000mm
B. 墙体根部与地面的转角处找平层应做成钝角
C. 防水层施工时,应保持基层干净、干燥
D. 地漏、洞口、预埋件周边必须设有防渗漏的附加层防水措施
第3题
A. 基层必须清理干净,并充分浇水湿润,垫层砂浆应为干硬性砂浆;粘贴用的纯水泥浆应涂刷均匀,不得使用扫浆法
B. 预制板和石板背面必须清理干净,并刷水事先湿润,待表面稍晾干后方可铺设
C. 当基层较低或过凹时,宜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再垫1:3~1:4干硬性水泥砂浆,厚度在2.5~3cm为宜
D. 板材铺设2h后,应洒水养护1~2次,以补充水泥砂浆在硬化过程中所需水分,保证板材与砂浆粘结牛固
第4题
A. A.木杆常用剥皮杉杆或落叶松
B. B.木杆立杆和斜杆(包括斜撑、抛撑、剪刀撑等)的小头直径一般不小于70mm
C. C.木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的小头一般不小于80mm
D. D.木质脚手板的厚度一般不小于30mm
第5题
A. A.木杆常用剥皮杉杆或落叶松
B. B.木杆立杆和斜杆(包括斜撑、抛撑、剪刀撑等)的小头直径一般不小于70mm
C. C.木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的小头一般不小于80mm
D. D.木质脚手板的厚度一般不小于30mm
第6题
A. 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B. 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C.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D. 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上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第7题
A. 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B. 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水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C.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D. 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第8题
A. 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B. 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水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C.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D. 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第9题
A. 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B. 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C.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D. 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上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第10题
A. 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B. 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C.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D. 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上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第11题
A. 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B. 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C.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D. 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上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第12题
A.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B.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C. 用人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D.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第13题
A.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B.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C. 用人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D.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第14题
A.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B.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C. 用人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D.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第15题
A.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B.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C. 用人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D.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第16题
A.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B.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C. 用人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D.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第17题
A.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B.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C. 用人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D.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第18题
A. 实木地板毛地板宜采用变形较小的天然、风干、长条板材
B. 铺设时木材髓心应向下
C. 板间缝隙应≤3mm
D. 与墙之间应留8~12mm的空隙,表面应刨平
第19题
A. 根据地面标筋铺找平层,找平层起到控制标高和粘结面层的作用
B. 按设计要求用1:1~1:3干硬性水泥砂浆,在地面均匀铺一层厚度为20~30mm的干硬性水泥砂浆
C. 空铺式一般用于平房、底层房屋或较潮湿地面以及地面敷设管道需要将木地板架空等情况
D. 搁栅式实铺木地板的施工工艺流程为:基层处理→安装木搁栅→钉毛地板→弹线、铺钉硬木地板、钉踢脚板→刨光、打磨→油漆
第20题
A. 根据地面标筋铺找平层,找平层起到控制标高和粘结面层的作用
B. 按设计要求用1:1~1:3干硬性水泥砂浆,在地面均匀铺一层厚度为20~30mm的干硬性水泥砂浆
C. 空铺式一般用于平房、底层房屋或较潮湿地面以及地面敷设管道需要将木地板架空等情况
D. 搁栅式实铺木地板的施工工艺流程为:基层处理→安装木搁栅→钉毛地板→弹线、铺钉硬木地板、钉踢脚板→刨光、打磨→油漆
第21题
A. 根据地面标筋铺找平层,找平层起到控制标高和粘结面层的作用
B. 按设计要求用1:1~1:3干硬性水泥砂浆,在地面均匀铺一层厚度为20~30mm的干硬性水泥砂浆
C. 空铺式一般用于平房、底层房屋或较潮湿地面以及地面敷设管道需要将木地板架空等情况
D. 搁栅式实铺木地板的施工工艺流程为:基层处理→安装木搁栅→钉毛地板→弹线、铺钉硬木地板、钉踢脚板→刨光、打磨→油漆
第22题
A. 行为人是否有违反了有关消防管理法规的行为;
B. 行为人违反消防管理法规后,是否接到了消防监督机构要求采取改正措施书面的通知;
C. 行为人是否对消防监督机构采取改正措施的通知拒绝执行;
D. 行为人拒不执行的行为是否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第23题
A. 行为人是否有违反了有关消防管理法规的行为;
B. 行为人违反消防管理法规后,是否接到了消防监督机构要求采取改正措施书面的通知;
C. 行为人是否对消防监督机构采取改正措施的通知拒绝执行;
D. 行为人拒不执行的行为是否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第24题
A. 在地下建筑室内贮存易燃易爆建筑施工材料等物品
B. 地下建筑室内不得当作木工加工作业区
C. 地下建筑室内不得在空气不畅通的室内熬制或配制用于防腐、防水、装饰所用的危险化学品溶液
D. 地下建筑场所内应当标示安全通道,通道处不得堆放障碍物,保证通道畅通
第25题
A. 在地下建筑室内贮存易燃易爆建筑施工材料等物品
B. 地下建筑室内不得当作木工加工作业区
C. 地下建筑室内不得在空气不畅通的室内熬制或配制用于防腐、防水、装饰所用的危险化学品溶液
D. 地下建筑场所内应当标示安全通道,通道处不得堆放障碍物,保证通道畅通
第26题
A. 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体检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B. 不得安排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C. 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D.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第27题
A. 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体检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B. 不得安排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C. 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D.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第28题
A. 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体检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B. 不得安排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C. 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D.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第29题
A. 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体检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B. 不得安排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C. 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D.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第30题
A. 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体检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B. 不得安排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C. 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D.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第31题
A. 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体检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B. 不得安排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C. 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D.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第32题
A. 钻机行走弯道半径不应小于4m
B. 在未放平滑架而作较长距离行走时,钻头球面离地不得高于30cm
C. 行走时应有专人指挥,做好上下联络
D. 转向时,不应急转向,尤其在松软路面作大角度转向时,应事先铺垫木板
第33题
A. 钻机行走弯道半径不应小于4m
B. 在未放平滑架而作较长距离行走时,钻头球面离地不得高于30cm
C. 行走时应有专人指挥,做好上下联络
D. 转向时,不应急转向,尤其在松软路面作大角度转向时,应事先铺垫木板
第34题
A. 钻机行走弯道半径不应小于4m
B. 在未放平滑架而作较长距离行走时,钻头球面离地不得高于30cm
C. 行走时应有专人指挥,做好上下联络
D. 转向时,不应急转向,尤其在松软路面作大角度转向时,应事先铺垫木板
第35题
A. 钻机行走弯道半径不应小于4m
B. 在未放平滑架而作较长距离行走时,钻头球面离地不得高于30cm
C. 行走时应有专人指挥,做好上下联络
D. 转向时,不应急转向,尤其在松软路面作大角度转向时,应事先铺垫木板
第36题
A. 钻机行走弯道半径不应小于4m
B. 在未放平滑架而作较长距离行走时,钻头球面离地不得高于30cm
C. 行走时应有专人指挥,做好上下联络
D. 转向时,不应急转向,尤其在松软路面作大角度转向时,应事先铺垫木板
第37题
A. 钻机行走弯道半径不应小于4m
B. 在未放平滑架而作较长距离行走时,钻头球面离地不得高于30cm
C. 行走时应有专人指挥,做好上下联络
D. 转向时,不应急转向,尤其在松软路面作大角度转向时,应事先铺垫木板
第38题
A. 运输斜井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1m
B. 机车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0.8m
C. 无轨人力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为不小于0.7m
第39题
A. 运输斜井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1m
B. 机车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0.8m
C. 无轨人力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为不小于0.7m
第40题
A. 运输斜井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1m
B. 机车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0.8m
C. 无轨人力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为不小于0.7m
第41题
A. 运输斜井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1m
B. 机车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0.8m
C. 无轨人力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为不小于0.7m
第42题
A. 运输斜井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1m
B. 机车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小于0.8m
C. 无轨人力运输巷道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为不小于0.7m
第43题
A.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B.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C.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D. 建筑施工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可以要求工程项目边施工边整改
第44题
A.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B.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C.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D. 建筑施工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可以要求工程项目边施工边整改
第45题
A.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B.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C.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D. 建筑施工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可以要求工程项目边施工边整改
第46题
A.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B.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C.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D. 建筑施工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可以要求工程项目边施工边整改
第47题
A.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B.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C.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D. 建筑施工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可以要求工程项目边施工边整改
第48题
A.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B.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C.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D. 建筑施工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可以要求工程项目边施工边整改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