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沉降
B. 反拱
C. 冻胀
D. 湿陷
搜题
第2题
A. 为了便于柱的安装,杯口顶每边应比柱每边大()mm。
B. 基础产生沉降时,梁底的坚实土壤也对基础梁产生反拱作用,因此在基础梁底部应留空隙,宽度是()mm。
C. 连系梁是柱与柱之间在纵向的水平连系构件,其作用是()。
D. 基础梁顶面标高应至少低于室内地坪50mm,比室外地坪至少高100mm。
第4题
A. 当厂房的钢筋混凝土柱子再用现浇施工时,一般采用独立杯形基础
B. 屋盖系统主要包括屋架(屋面梁)、屋面板、屋盖支撑体系等
C. 连系梁主要作用是保证厂房横向刚度
D. 钢制吊车梁多采用“工”形截面
E. 侧窗主要解决中间跨或跨中的采光问题
第5题
A. 当厂房的钢筋混凝土柱子再用现浇施工时,一般采用独立杯形基础
B. 屋盖系统主要包括屋架(屋面梁)、屋面板、屋盖支撑体系等
C. 连系梁主要作用是保证厂房横向刚度
D. 钢制吊车梁多采用“工”形截面
E. 侧窗主要解决中间跨或跨中的采光问题
第6题
A. 当厂房的钢筋混凝土柱子用现浇施工时,一般采用独立杯形基础
B. 屋盖系统主要包括屋架(屋面梁)、屋面板、屋盖支撑体系等
C. 连系梁主要作用是保证厂房横向刚度
D. 钢制吊车梁多采用“工”形截面
E. 侧窗主要解决中间跨或跨中的采光问题
第7题
A.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没有留一定空隙
B. 墙砌至梁板底前留了一定空隙但没有在停歌14d后将留空处补砌挤紧
C. 顶砖砌筑采用斜砖
D. 砂浆不饱满
E. 建筑的屋顶层以及受日照较强烈的外墙,在结合处产生伸缩错动裂缝
第8题
A.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时,墙体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凹凸尺寸不宜小于()mm。
B. 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间的空(缝)隙部位施工,应在填充墙砌筑()d后进行。
C. 填充墙砌体砌筑的一般工序为:墙砌至接近梁、板底应预留3/4砖高度的空隙→间隔14d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
D. 填充墙与梁、板接合处开裂的原因有()。
第13题
A. 筏形基础常用于高层建筑中
B. 筏形基础的钢筋间距宜为120mm
C. 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5
D. 梁板式筏形基础纵横方向的底部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1%
E. 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000mm时,宜在板厚中间部位设置双向钢筋网
第14题
A. 地产,亦指土地,是指未被开发的,可作为未来开发房地产基础的商业地产之一
B. 商业房地产投资以出租而赚取收益为目的,其投资对象主要包括写字楼.零售房地产等设施
C. 土地本身的不确定性非常高,因此土地投资可能具有较高的投机性
D. 零售房地产是指包括生产用设备.研究和开发用空地和仓库等各种工业用资产的所在地
第15题
A. 筏形基础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梁板式又分为正向梁板式和反向梁板式
B. 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基坑支护→排水、降水(或隔水)→基坑开挖,验槽→混凝土垫层施工→支基础模板→钢筋绑扎→浇基础混凝土
C. 回填应由两侧向中间进行,并分层夯实
D. 当采用机械开挖时,应保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挖除
E. 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
第16题
A. 筏形基础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梁板式又分为正向梁板式和反向梁板式
B. 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基坑支护→排水、降水(或隔水)→基坑开挖、验槽→混凝土垫层施工→支基础模板→钢筋绑扎→浇基础混凝土
C. 回填应由两侧向中问进行,并分层夯实
D. 当采用机械开挖时,应保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挖除
E. 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0cn
第17题
A. 基础平面图是假想用一个水平剖切平面在室内地面出剖切建筑,并移去基础周围的土层,向下投影所得到的图样
B. 在基础平面图中,只画出基础墙、柱及基础底面的轮廓线,基础的细部轮廓可省略不画
C. 基础详图中标注基础各部分的详细尺寸即可
D. 基础详图是的轮廓线用中实线表示,断面内应画出材料图例
第18题
A. 基础平面图是假想用一个水平剖切平面在室内地面出剖切建筑,并移去基础周围的土层,向下投影所得到的图样
B. 在基础平面图中,只画出基础墙、柱及基础底面的轮廓线,基础的细部轮廓可省略不画
C. 基础详图中标注基础各部分的详细尺寸即可
D. 基础详图是的轮廓线用中实线表示,断面内应画出材料图例
第27题
A.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B. 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C.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D.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有大差异
E.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构造柱构造要求
第28题
A.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B. 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C.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D.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有大差异
E.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构造柱构造要求
第29题
A.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B. 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C.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D.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有大差异
E.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构造柱构造要求
第30题
A.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B. 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C.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D.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有大差异
E.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构造柱构造要求
第31题
A.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B. 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C.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D.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有大差异
E.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构造柱构造要求
第35题
A. 空心板是一种梁板结合的预制构件
B. 槽形板是一种梁板结合的构件
C. 结构布置时应优先选用窄板,宽板作为调节使用
D. 预制板的板缝内用细石混凝土现浇
第36题
A. 空心板是一种梁板结合的预制构件
B. 槽形板是一种梁板结合的构件
C. 结构布置时应优先选用窄板,宽板作为调剂使用
D. 预制板的板缝内用细石混凝土现浇
第41题
A. 以几何公式考虑放坡、操作工作面等因素计算
B. 基础挖土方按基础垫层底面积加工作面乘挖土深度
C. 基础挖土方按基础垫层底面积加支挡土板宽度乘挖土深度
D. 基础挖土方按基础垫层底面乘挖土深度
第43题
A. 地基应坚实、平整
B. 立杆底部应设底座、垫板或混凝土垫层
C. 立杆与基础应接触紧密
D. 基础排水设施应完善
E. 基础可不用进行承载力验算
第44题
A. 地基应坚实、平整
B. 立杆底部应设底座、垫板或混凝土垫层
C. 立杆与基础应接触紧密
D. 基础排水设施应完善
E. 基础可不用进行承载力验算
第45题
A. 地基应坚实、平整
B. 立杆底部应设底座、垫板或混凝土垫层
C. 立杆与基础应接触紧密
D. 基础排水设施应完善
E. 基础可不用进行承载力验算
第46题
A. 地基应坚实、平整
B. 立杆底部应设底座、垫板或混凝土垫层
C. 立杆与基础应接触紧密
D. 基础排水设施应完善
E. 基础可不用进行承载力验算
第47题
A. 地基应坚实、平整
B. 立杆底部应设底座、垫板或混凝土垫层
C. 立杆与基础应接触紧密
D. 基础排水设施应完善
E. 基础可不用进行承载力验算
第48题
A. 地基应坚实、平整
B. 立杆底部应设底座、垫板或混凝土垫层
C. 立杆与基础应接触紧密
D. 基础排水设施应完善
E. 基础可不用进行承载力验算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