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0.5
B. 1.0
C. 1.5
D. 2.0
搜题
第1题
A. 可以在上层底板设置出入口
B. 两平台底板之间设置可以安全通过的爬梯
C. 可以在下层地板设置出入口
D. 不可以设置上下爬梯
E. 上下层均不可以设置出入口
第2题
A. 可以在上层底板设置出入口
B. 两平台底板之间设置可以安全通过的爬梯
C. 可以在下层地板设置出入口
D. 不可以设置上下爬梯
E. 上下层均不可以设置出入口
第3题
A. 可以在上层底板设置出入口
B. 两平台底板之间设置可以安全通过的爬梯
C. 可以在下层地板设置出入口
D. 不可以设置上下爬梯
E. 上下层均不可以设置出入口
第4题
A. 可以在上层底板设置出入口
B. 两平台底板之间设置可以安全通过的爬梯
C. 可以在下层地板设置出入口
D. 不可以设置上下爬梯
E. 上下层均不可以设置出入口
第5题
A. 可以在上层底板设置出入口
B. 两平台底板之间设置可以安全通过的爬梯
C. 可以在下层地板设置出入口
D. 不可以设置上下爬梯
E. 上下层均不可以设置出入口
第6题
A. 可以在上层底板设置出入口
B. 两平台底板之间设置可以安全通过的爬梯
C. 可以在下层地板设置出入口
D. 不可以设置上下爬梯
E. 上下层均不可以设置出入口
第7题
A. 可以在上层底板设置出入口
B. 两平台底板之间设置可以安全通过的爬梯
C. 可以在下层地板设置出入口
D. 不可以设置上下爬梯
E. 上下层均不可以设置出入口
第8题
A. 可以在上层底板设置出入口
B. 两平台底板之间设置可以安全通过的爬梯
C. 可以在下层地板设置出入口
D. 不可以设置上下爬梯
E. 上下层均不可以设置出入口
第9题
A. 可以在上层底板设置出入口
B. 两平台底板之间设置可以安全通过的爬梯
C. 可以在下层地板设置出入口
D. 不可以设置上下爬梯
E. 上下层均不可以设置出入口
第10题
A. 可以在上层底板设置出入口
B. 两平台底板之间设置可以安全通过的爬梯
C. 可以在下层地板设置出入口
D. 不可以设置上下爬梯
E. 上下层均不可以设置出入口
第11题
A. 上层;爬梯;向上
B. 下层;爬梯;向上
C. 上层;楼梯;向下
D. 下层;楼梯;向上
第12题
A. 楼梯口:应设置1.2m高度双层防护栏杆,栏杆底部应设置不小于0.18m的挡脚板
B. 电梯井口必须设高度不低于1.2m的金属防护门(上翻式可开启的),防护门下部应设置不低于0.18m的挡脚板
C. 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并满挂密目安全网。回转式楼梯间支设首层水平安全网,每隔4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D. 电梯井道和采光井必须逐层设置固定的水平硬质防护层
第13题
A. 楼梯口:应设置1.2m高度双层防护栏杆,栏杆底部应设置不小于0.18m的挡脚板
B. 电梯井口必须设高度不低于1.2m的金属防护门(上翻式可开启的),防护门下部应设置不低于0.18m的挡脚板
C. 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并满挂密目安全网。回转式楼梯间支设首层水平安全网,每隔4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D. 电梯井道和采光井必须逐层设置固定的水平硬质防护层
第14题
A. 楼梯口:应设置1.2m高度双层防护栏杆,栏杆底部应设置不小于0.18m的挡脚板
B. 电梯井口必须设高度不低于1.2m的金属防护门(上翻式可开启的),防护门下部应设置不低于0.18m的挡脚板
C. 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并满挂密目安全网。回转式楼梯间支设首层水平安全网,每隔4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D. 电梯井道和采光井必须逐层设置固定的水平硬质防护层
第15题
A. 楼梯口:应设置1.2m高度双层防护栏杆,栏杆底部应设置不小于0.18m的挡脚板
B. 电梯井口必须设高度不低于1.2m的金属防护门(上翻式可开启的),防护门下部应设置不低于0.18m的挡脚板
C. 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并满挂密目安全网。回转式楼梯间支设首层水平安全网,每隔4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D. 电梯井道和采光井必须逐层设置固定的水平硬质防护层
第16题
A. 楼梯口:应设置1.2m高度双层防护栏杆,栏杆底部应设置不小于0.18m的挡脚板
B. 电梯井口必须设高度不低于1.2m的金属防护门(上翻式可开启的),防护门下部应设置不低于0.18m的挡脚板
C. 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并满挂密目安全网。回转式楼梯间支设首层水平安全网,每隔4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D. 电梯井道和采光井必须逐层设置固定的水平硬质防护层
第17题
A. 楼梯口:应设置1.2m高度双层防护栏杆,栏杆底部应设置不小于0.18m的挡脚板
B. 电梯井口必须设高度不低于1.2m的金属防护门(上翻式可开启的),防护门下部应设置不低于0.18m的挡脚板
C. 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并满挂密目安全网。回转式楼梯间支设首层水平安全网,每隔4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D. 电梯井道和采光井必须逐层设置固定的水平硬质防护层
第18题
A. 楼梯口:应设置1.2m高度双层防护栏杆,栏杆底部应设置不小于0.18m的挡脚板
B. 电梯井口必须设高度不低于1.2m的金属防护门(上翻式可开启的),防护门下部应设置不低于0.18m的挡脚板
C. 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并满挂密目安全网。回转式楼梯间支设首层水平安全网,每隔4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D. 电梯井道和采光井必须逐层设置固定的水平硬质防护层
第19题
A. 楼梯口:应设置1.2m高度双层防护栏杆,栏杆底部应设置不小于0.18m的挡脚板
B. 电梯井口必须设高度不低于1.2m的金属防护门(上翻式可开启的),防护门下部应设置不低于0.18m的挡脚板
C. 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并满挂密目安全网。回转式楼梯间支设首层水平安全网,每隔4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D. 电梯井道和采光井必须逐层设置固定的水平硬质防护层
第20题
A. 架体应设置不少于两道全密封层,并应设置在架体最底层和架体走道板与主体结构平层处;
B. 应设置翻转或抽拉式的硬质密封板;
C. 架体走道可以使用镂空板或拉伸板,首层走道板应有固定防下翻措施;
D. 架体底部临边的间距应进行严密封闭。
第21题
A. 架体应设置不少于两道全密封层,并应设置在架体最底层和架体走道板与主体结构平层处;
B. 应设置翻转或抽拉式的硬质密封板;
C. 架体走道可以使用镂空板或拉伸板,首层走道板应有固定防下翻措施;
D. 架体底部临边的间距应进行严密封闭。
第22题
A. 架体应设置不少于两道全密封层,并应设置在架体最底层和架体走道板与主体结构平层处;
B. 应设置翻转或抽拉式的硬质密封板;
C. 架体走道可以使用镂空板或拉伸板,首层走道板应有固定防下翻措施;
D. 架体底部临边的间距应进行严密封闭。
第23题
A. 架体应设置不少于两道全密封层,并应设置在架体最底层和架体走道板与主体结构平层处;
B. 应设置翻转或抽拉式的硬质密封板;
C. 架体走道可以使用镂空板或拉伸板,首层走道板应有固定防下翻措施;
D. 架体底部临边的间距应进行严密封闭。
第24题
A. 架体应设置不少于两道全密封层,并应设置在架体最底层和架体走道板与主体结构平层处;
B. 应设置翻转或抽拉式的硬质密封板;
C. 架体走道可以使用镂空板或拉伸板,首层走道板应有固定防下翻措施;
D. 架体底部临边的间距应进行严密封闭。
第25题
A. 架体应设置不少于两道全密封层,并应设置在架体最底层和架体走道板与主体结构平层处;
B. 应设置翻转或抽拉式的硬质密封板;
C. 架体走道可以使用镂空板或拉伸板,首层走道板应有固定防下翻措施;
D. 架体底部临边的间距应进行严密封闭。
第26题
A. 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用马凳操作
B. 拼装完的大块模板或整体模板,吊装前应确定吊点位置,先进行试吊,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吊运安装
C.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若采用多层支架支模,则在两层支架立柱间应铺设垫板,且应平整,上下层支柱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D. 当模板高度大于5m以上时,应搭脚手架,设置防护栏,上下可以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
第27题
A. 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用马凳操作
B. 拼装完的大块模板或整体模板,吊装前应确定吊点位置,先进行试吊,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吊运安装
C.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若采用多层支架支模,则在两层支架立柱间应铺设垫板,且应平整,上下层支柱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D. 当模板高度大于5m以上时,应搭脚手架,设置防护栏,上下可以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
第28题
A. 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用马凳操作
B. 拼装完的大块模板或整体模板,吊装前应确定吊点位置,先进行试吊,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吊运安装
C.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若采用多层支架支模,则在两层支架立柱间应铺设垫板,且应平整,上下层支柱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D. 当模板高度大于5m以上时,应搭脚手架,设置防护栏,上下可以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
第29题
A. 处于起重设备的起重机臂回转范围内的通道,顶部应搭设防护棚
B. 操作平台内侧通道的上下方应设置阻挡物体坠落的隔离防护措施
C. 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可采用单层搭设
D. 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防护棚,两层防护棚的间距不应小于700mm
第30题
A. 处于起重设备的起重机臂回转范围内的通道,顶部应搭设防护棚
B. 操作平台内侧通道的上下方应设置阻挡物体坠落的隔离防护措施
C. 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可采用单层搭设
D. 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防护棚,两层防护棚的间距不应小于700mm
第31题
A. 处于起重设备的起重机臂回转范围内的通道,顶部应搭设防护棚
B. 操作平台内侧通道的上下方应设置阻挡物体坠落的隔离防护措施
C. 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可采用单层搭设
D. 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防护棚,两层防护棚的间距不应小于700mm
第32题
A. 处于起重设备的起重机臂回转范围内的通道,顶部应搭设防护棚
B. 操作平台内侧通道的上下方应设置阻挡物体坠落的隔离防护措施
C. 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可采用单层搭设
D. 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防护棚,两层防护棚的间距不应小于700mm
第33题
A. 处于起重设备的起重机臂回转范围内的通道,顶部应搭设防护棚
B. 操作平台内侧通道的上下方应设置阻挡物体坠落的隔离防护措施
C. 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可采用单层搭设
D. 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防护棚,两层防护棚的间距不应小于700mm
第34题
A. 处于起重设备的起重机臂回转范围内的通道,顶部应搭设防护棚
B. 操作平台内侧通道的上下方应设置阻挡物体坠落的隔离防护措施
C. 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可采用单层搭设
D. 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防护棚,两层防护棚的间距不应小于700mm
第35题
A. 作业平台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
B. 脚手板探头长度不应大于250mm
C. 立杆碗扣节点间距按0.6m模数设置时,外侧应在立杆0.6m及1.2m高的碗扣节点处搭设两道防护栏杆
D. 作业层脚手板下应采用安全平网兜底,以下每隔10m应采用安全平网封闭
第36题
A. 作业平台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
B. 脚手板探头长度不应大于250mm
C. 立杆碗扣节点间距按0.6m模数设置时,外侧应在立杆0.6m及1.2m高的碗扣节点处搭设两道防护栏杆
D. 作业层脚手板下应采用安全平网兜底,以下每隔10m应采用安全平网封闭
第37题
A. 作业平台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
B. 脚手板探头长度不应大于250mm
C. 立杆碗扣节点间距按0.6m模数设置时,外侧应在立杆0.6m及1.2m高的碗扣节点处搭设两道防护栏杆
D. 作业层脚手板下应采用安全平网兜底,以下每隔10m应采用安全平网封闭
第38题
A. 作业平台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
B. 脚手板探头长度不应大于250mm
C. 立杆碗扣节点间距按0.6m模数设置时,外侧应在立杆0.6m及1.2m高的碗扣节点处搭设两道防护栏杆
D. 作业层脚手板下应采用安全平网兜底,以下每隔10m应采用安全平网封闭
第39题
A. 作业平台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
B. 脚手板探头长度不应大于250mm
C. 立杆碗扣节点间距按0.6m模数设置时,外侧应在立杆0.6m及1.2m高的碗扣节点处搭设两道防护栏杆
D. 作业层脚手板下应采用安全平网兜底,以下每隔10m应采用安全平网封闭
第40题
A. 作业平台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
B. 脚手板探头长度不应大于250mm
C. 立杆碗扣节点间距按0.6m模数设置时,外侧应在立杆0.6m及1.2m高的碗扣节点处搭设两道防护栏杆
D. 作业层脚手板下应采用安全平网兜底,以下每隔10m应采用安全平网封闭
第41题
A. 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应具备抗高处坠物穿透的性能
B. 防护棚的顶棚使用竹笆或胶合板搭设时,应采用双层搭设,间距不应小于700mm
C. 当使用木板时,可采用单层搭设,木板厚度不应小于14mm,或可采用与木板等强度的其它材料搭设
D. 当建筑物高度大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防护棚,两层防护棚的间距不应小于700mm
第42题
A. 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应具备抗高处坠物穿透的性能
B. 防护棚的顶棚使用竹笆或胶合板搭设时,应采用双层搭设,间距不应小于700mm
C. 当使用木板时,可采用单层搭设,木板厚度不应小于14mm,或可采用与木板等强度的其它材料搭设
D. 当建筑物高度大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防护棚,两层防护棚的间距不应小于700mm
第43题
A. 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应具备抗高处坠物穿透的性能
B. 防护棚的顶棚使用竹笆或胶合板搭设时,应采用双层搭设,间距不应小于700mm
C. 当使用木板时,可采用单层搭设,木板厚度不应小于14mm,或可采用与木板等强度的其它材料搭设
D. 当建筑物高度大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防护棚,两层防护棚的间距不应小于700mm
第44题
A. 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应具备抗高处坠物穿透的性能
B. 防护棚的顶棚使用竹笆或胶合板搭设时,应采用双层搭设,间距不应小于700mm
C. 当使用木板时,可采用单层搭设,木板厚度不应小于14mm,或可采用与木板等强度的其它材料搭设
D. 当建筑物高度大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防护棚,两层防护棚的间距不应小于700mm
第45题
A. 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应具备抗高处坠物穿透的性能
B. 防护棚的顶棚使用竹笆或胶合板搭设时,应采用双层搭设,间距不应小于700mm
C. 当使用木板时,可采用单层搭设,木板厚度不应小于14mm,或可采用与木板等强度的其它材料搭设
D. 当建筑物高度大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防护棚,两层防护棚的间距不应小于700mm
第46题
A. 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应具备抗高处坠物穿透的性能
B. 防护棚的顶棚使用竹笆或胶合板搭设时,应采用双层搭设,间距不应小于700mm
C. 当使用木板时,可采用单层搭设,木板厚度不应小于14mm,或可采用与木板等强度的其它材料搭设
D. 当建筑物高度大24m、并采用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防护棚,两层防护棚的间距不应小于700mm
第47题
A.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B. 楼梯间应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设置,便于双向疏散
C. 楼梯间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D. 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应错位设置
第48题
A.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B. 楼梯间应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设置,便于双向疏散
C. 楼梯间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D. 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应错位设置
第49题
A. 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
B. 单层、多层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数量为2个
C.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以及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
D.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少于5米
第50题
A. 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
B. 单层、多层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数量为2个
C.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以及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
D.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少于5米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