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矩形
B. 圆形
C. 方形
D. 矩形和方形
搜题
第5题
A. 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比较弱时,常采用()。
B. 在民用建筑中()是当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它具有施工速度快,土方量小、适应性强等优点。
C. 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当土质软弱时,宜采用()基础。
D. 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且地基承载能力比较弱,这样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基础称为箱形基础。
第18题
A. 安置两台经纬仪,在两条互相垂直的柱列轴线控制桩上,延轴线方向交汇处各柱基的位置(即各列轴线的焦点),此项工作称为柱基定位
B. 在柱基的四轴线上,打入四个定位小木桩a、b、c、d其桩位应在基础开挖边线以外,比基础深度大1.5倍的地方,作为修坑和立模的依据
C. 按照基础详图所注尺寸和基坑放坡宽度,用特制角尺,放出基坑开挖边界线,并洒出白灰线以便开挖,此项工作称为基础放线
D. 在进行柱基测设时,应注意柱列轴线不一定都是柱基的中心线,而一般立模、吊装等习惯用中心线,此时,应将柱列轴线平移,定出柱基中心线
E. 用墨线弹出墙中线和墙边线
第19题
A. 起重机重心、柱子重心与基础中心
B. 起重机重心、柱的绑扎点与基础中心
C. 柱的绑扎点、柱脚与基础中心
D. 柱的吊点、柱脚中心和杯口中心
第21题
A. 在使用荷载下,两个提升架之间围圈的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变形值均不得大于其计算跨度的1/500;
B. 在使用荷载下,提升架立柱的侧向水平变形值不得大于2mm;
C. 在使用荷载下,提升架立柱的侧向水平变形值不得大于4mm;
D. 支承杆的弯曲度不得大于L/500;
E. 支承杆的弯曲度不得大于L/400。
第22题
A. 柱端中心线对轴线的偏差
B. 柱基准点标高
C. 柱轴线垂直度的偏差
D. 柱轴线水平度的偏差
E. 灌注桩成孔的中心位置偏差
第23题
A. 柱端中心线对轴线的偏差
B. 柱基准点标高
C. 柱轴线垂直度的偏差
D. 柱轴线水平度的偏差
E. 灌注桩成孔的中心位置偏差
第24题
A. 柱端中心线对轴线的偏差
B. 柱基准点标高
C. 柱轴线垂直度的偏差
D. 柱轴线水平度的偏差
E. 灌注桩成孔的中心位置偏差
第25题
A. 木立柱宜选用整料
B. 木立柱底部与垫木之间应设置柔性木块对角楔调整标高
C. 严禁使用板皮替代规定的拉杆
D. 所有单立柱支撑应位于底垫木和梁底模板的中心
E. 所有单立柱支撑可承受一定的偏心荷载
第26题
A. 木立柱宜选用整料
B. 木立柱底部与垫木之间应设置柔性木块对角楔调整标高
C. 严禁使用板皮替代规定的拉杆
D. 所有单立柱支撑应位于底垫木和梁底模板的中心
E. 所有单立柱支撑可承受一定的偏心荷载
第27题
A. 木立柱宜选用整料
B. 木立柱底部与垫木之间应设置柔性木块对角楔调整标高
C. 严禁使用板皮替代规定的拉杆
D. 所有单立柱支撑应位于底垫木和梁底模板的中心
E. 所有单立柱支撑可承受一定的偏心荷载
第28题
A. 木立柱宜选用整料
B. 木立柱底部与垫木之间应设置柔性木块对角楔调整标高
C. 严禁使用板皮替代规定的拉杆
D. 所有单立柱支撑应位于底垫木和梁底模板的中心
E. 所有单立柱支撑可承受一定的偏心荷载
第29题
A. 木立柱宜选用整料
B. 木立柱底部与垫木之间应设置柔性木块对角楔调整标高
C. 严禁使用板皮替代规定的拉杆
D. 所有单立柱支撑应位于底垫木和梁底模板的中心
E. 所有单立柱支撑可承受一定的偏心荷载
第30题
A. 木立柱宜选用整料
B. 木立柱底部与垫木之间应设置柔性木块对角楔调整标高
C. 严禁使用板皮替代规定的拉杆
D. 所有单立柱支撑应位于底垫木和梁底模板的中心
E. 所有单立柱支撑可承受一定的偏心荷载
第33题
A. 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B. 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低差不得大于2m
C.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
D. 钢管支架立柱间距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第35题
A.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构造方式划分的基础形式有()。
B. 在建筑工程上,通常把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做()。
C. 在房屋建筑地基与基础中,基础按使用的材料分为()。
D. 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中,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第36题
A. 下列无筋基础中,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低的是()。
B. 下列基础形式中,不属于无筋扩展基础的是()。
C. 基础按照受力状态和材料性能可以分为()。
D. 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如果土质软弱,为了增强基础的整体刚度,减少不均匀沉降,可以沿柱网纵横方向设置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形成条形基础。
第37题
A. 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承载能力,否则应加设支撑支架
B. 上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并应在立柱底铺设垫板
C. 当采用悬臂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设计构造要求
D. 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承载能力,且不能加设支撑支架
第39题
A. 当厂房的钢筋混凝土柱子再用现浇施工时,一般采用独立杯形基础
B. 屋盖系统主要包括屋架(屋面梁)、屋面板、屋盖支撑体系等
C. 连系梁主要作用是保证厂房横向刚度
D. 钢制吊车梁多采用“工”形截面
E. 侧窗主要解决中间跨或跨中的采光问题
第40题
A. 当厂房的钢筋混凝土柱子再用现浇施工时,一般采用独立杯形基础
B. 屋盖系统主要包括屋架(屋面梁)、屋面板、屋盖支撑体系等
C. 连系梁主要作用是保证厂房横向刚度
D. 钢制吊车梁多采用“工”形截面
E. 侧窗主要解决中间跨或跨中的采光问题
第41题
A. 当厂房的钢筋混凝土柱子用现浇施工时,一般采用独立杯形基础
B. 屋盖系统主要包括屋架(屋面梁)、屋面板、屋盖支撑体系等
C. 连系梁主要作用是保证厂房横向刚度
D. 钢制吊车梁多采用“工”形截面
E. 侧窗主要解决中间跨或跨中的采光问题
第42题
A. 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承载能力
B. 应在立柱底铺设垫板
C. 上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
D. 上下层支柱位移允许偏差30mm
E. 多层悬挑结构模板的立柱应连续支撑,并不得少于2层
第43题
A. 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承载能力
B. 应在立柱底铺设垫板
C. 上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
D. 上下层支柱位移允许偏差30mm
E. 多层悬挑结构模板的立柱应连续支撑,并不得少于2层
第44题
A. 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80mm
B. 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
C. 立柱接长严禁采用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D.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拉杆上
E. 立柱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时,相连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第45题
A. 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80mm
B. 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
C. 立柱接长严禁采用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D.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拉杆上
E. 立柱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时,相连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第46题
A. 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80mm
B. 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
C. 立柱接长严禁采用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D.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拉杆上
E. 立柱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时,相连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第47题
A. 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80mm
B. 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
C. 立柱接长严禁采用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D.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拉杆上
E. 立柱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时,相连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第48题
A. 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80mm
B. 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
C. 立柱接长严禁采用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D.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拉杆上
E. 立柱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时,相连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第49题
A. 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80mm
B. 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
C. 立柱接长严禁采用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D.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拉杆上
E. 立柱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时,相连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第50题
A. 横、竖、斜杆件之间有偏心,对立柱受压有不利影响
B. 搭设质量有人为因素影响
C. 由于立柱受弯压力作用,步距和搭设高度受立柱的长细比制
D. 立柱和大横杆的间距不受模数限制。
E. 对拆装过程有较高要求。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