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出口处
B. 入口处
C. 阶梯处
D. 站台处
搜题
第5题
A. 临水面滑坡应在滑坡阻滑体部分做土石戗台
B. 临水面滑坡的抢护采取上部削坡,下部推土压重的方法
C. 背水面滑坡的抢护应在滑坡阻滑体部分做土石戗台
D. 背水面滑坡的抢护采取上部削坡,下部推土压重的方法
第6题
A. 临水面滑坡应在滑坡阻滑体部分做土石戗台
B. 临水面滑坡的抢护采取上部削坡,下部推土压重的方法
C. 背水面滑坡的抢护应在滑坡阻滑体部分做土石戗台
D. 背水面滑坡的抢护采取上部削坡,下部推土压重的方法
第7题
A. 临水面滑坡应在滑坡阻滑体部分做土石戗台
B. 临水面滑坡的抢护采取上部削坡,下部推土压重的方法
C. 背水面滑坡的抢护应在滑坡阻滑体部分做土石戗台
D. 背水面滑坡的抢护采取上部削坡,下部推土压重的方法
第8题
A. 临水面滑坡应在滑坡阻滑体部分做土石戗台
B. 临水面滑坡的抢护采取上部削坡,下部推土压重的方法
C. 背水面滑坡的抢护应在滑坡阻滑体部分做土石戗台
D. 背水面滑坡的抢护采取上部削坡,下部推土压重的方法
第9题
A. 临水面滑坡应在滑坡阻滑体部分做土石戗台
B. 临水面滑坡的抢护采取上部削坡,下部推土压重的方法
C. 背水面滑坡的抢护应在滑坡阻滑体部分做土石戗台
D. 背水面滑坡的抢护采取上部削坡,下部推土压重的方法
第10题
A. 临水面滑坡应在滑坡阻滑体部分做土石戗台
B. 临水面滑坡的抢护采取上部削坡,下部推土压重的方法
C. 背水面滑坡的抢护应在滑坡阻滑体部分做土石戗台
D. 背水面滑坡的抢护采取上部削坡,下部推土压重的方法
第11题
A. 悬挂在室内大厅处的疏散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5m。
B. 悬挂在室内大厅处的疏散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Om。
C. 悬挂在室内大厅处的疏散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5m。
D. 悬挂在室内大厅处的疏散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Om。
第12题
A. 悬挂在室内大厅处的疏散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5m。
B. 悬挂在室内大厅处的疏散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Om。
C. 悬挂在室内大厅处的疏散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5m。
D. 悬挂在室内大厅处的疏散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Om。
第13题
A.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3m
B.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面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0.3m
C. 室外用标志杆固定的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高度应大于1.2m
D. 室外用标志竿固定的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0.5m
第14题
A. 各类建筑中的隐蔽式消防设备存放地点应相应地设置"灭火设备"、"灭火器"和"消防水带"等标志,远离消防设备存放地点的地方应将灭火设备标志与疏散指示标志联合设置;
B. 设有火灾报警电话的地方应设置"火警电话"标志;
C. 设有地下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和不易被看到的地上消火栓等消防器具的地方,应设置"地下消火栓"、"地上消火栓"、和"消防水泵接合器"等标志;
D. 存放遇水爆炸的物质或用水灭火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危险的地方应设置"禁止用水灭火"标志。
第15题
A. 各类建筑中的隐蔽式消防设备存放地点应相应地设置"灭火设备"、"灭火器"和"消防水带"等标志,远离消防设备存放地点的地方应将灭火设备标志与疏散指示标志联合设置;
B. 设有火灾报警电话的地方应设置"火警电话"标志;
C. 设有地下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和不易被看到的地上消火栓等消防器具的地方,应设置"地下消火栓"、"地上消火栓"、和"消防水泵接合器"等标志;
D. 存放遇水爆炸的物质或用水灭火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危险的地方应设置"禁止用水灭火"标志。
第16题
A. 疏散标志牌应用不燃材料制作,否则应在其外面加设玻璃或其它不燃透明材料制成的保护罩;
B. 疏散通道中,"紧急出口"标志宜设置在通道两侧部及拐弯处的墙面上,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不应大于1.5m;
C. "紧急出口"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m,袋形走道的尽头离标志的距离不应大于10m;
D. 悬挂在室内大厅处的疏散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m。
第17题
A. 疏散标志牌应用不燃材料制作,否则应在其外面加设玻璃或其它不燃透明材料制成的保护罩;
B. 疏散通道中,"紧急出口"标志宜设置在通道两侧部及拐弯处的墙面上,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不应大于1.5m;
C. "紧急出口"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m,袋形走道的尽头离标志的距离不应大于10m;
D. 悬挂在室内大厅处的疏散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m。
第19题
A. 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
B. 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滑坡方向跑
C. 山体滑坡时不要将避灾场所选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
D. 山体滑坡跑不出去时,应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
第21题
A.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B.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C. 当固定式直梯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
D.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E.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5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第22题
A.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B.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C. 当固定式直梯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
D.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第23题
A.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B.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C. 当固定式直梯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
D.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第24题
A.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B.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C. 当固定式直梯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
D.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第25题
A.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B.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C. 当固定式直梯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
D.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第26题
A.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B.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C. 当固定式直梯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
D.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第27题
A.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B.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C. 当固定式直梯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
D.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第28题
A. 在安全出口、疏散出口附近设置的标志灯,应安装在安全出口、疏散出口附近疏散走道、疏散通道的顶部
B. 标志灯的标志面应与疏散方向垂直、指示疏散方向的箭头应指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
C. 标志灯底边距地面的高度应小于1m
D. 安装在楼梯间内朝向楼梯的正面墙上
第32题
A.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8m;
B. 日常情况下使用的各种标志牌的表面最低平均照度不应小于5.0Lx;
C. 对于地下工程,"紧急出口"标志宜设置在通道的两侧部及拐弯处的墙面上,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10m;
D. 给标志提供应急照明的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应满足所处环境的相应标准或规范要求,但不应小于20min。
第33题
A.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8m;
B. 日常情况下使用的各种标志牌的表面最低平均照度不应小于5.0Lx;
C. 对于地下工程,"紧急出口"标志宜设置在通道的两侧部及拐弯处的墙面上,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10m;
D. 给标志提供应急照明的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应满足所处环境的相应标准或规范要求,但不应小于20min。
第35题
A.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3m;
B.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4m;
C.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5m;
D.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6m;
第36题
A.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3m;
B.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4m;
C.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5m;
D. 室外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6m;
第42题
A. 梯子下部应绑扎防滑绝缘橡皮,并且不得破损
B. 当梯子靠在吊线上时,梯子上端至少应高出吊线25CM以上
C. 上、下梯子时,作业人员应面向梯子,保持三点接触的原则
D. 移动超过8米长的梯子,应有二个人抬
E. 作业人员在梯子上操作时。下方要有人扶梯
第43题
A. 滑车应按出厂铭牌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不得超负荷使用
B. 滑车组动、定(静)滑车的最小距离应小于滑轮轮径的5倍
C. 当滑车的轮数超过5个时.跑绳应采用双抽头方式
D. 滑车的起重能力应按使用的轮数与滑车全部轮数的比例进行折减
第44题
A. 滑车应按出厂铭牌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不得超负荷使用
B. 滑车组动、定(静)滑车的最小距离应小于滑轮轮径的5倍
C. 当滑车的轮数超过5个时.跑绳应采用双抽头方式
D. 滑车的起重能力应按使用的轮数与滑车全部轮数的比例进行折减
第45题
A. 控制方式
B. 梯级材料
C. 主机功率
D. 润滑型式
第46题
A. 操作平台的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
B. 单独设置的操作平台应设置供人上下的扶梯;
C. 扶梯的踏步间距不大于450mm;
D. 应在操作平台明显位置标明允许负载值的限载牌;
第47题
A. 操作平台的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
B. 单独设置的操作平台应设置供人上下的扶梯;
C. 扶梯的踏步间距不大于450mm;
D. 应在操作平台明显位置标明允许负载值的限载牌;
第48题
A. 操作平台的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
B. 单独设置的操作平台应设置供人上下的扶梯;
C. 扶梯的踏步间距不大于450mm;
D. 应在操作平台明显位置标明允许负载值的限载牌;
第49题
A. 操作平台的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
B. 单独设置的操作平台应设置供人上下的扶梯;
C. 扶梯的踏步间距不大于450mm;
D. 应在操作平台明显位置标明允许负载值的限载牌;
第50题
A. 操作平台的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
B. 单独设置的操作平台应设置供人上下的扶梯;
C. 扶梯的踏步间距不大于450mm;
D. 应在操作平台明显位置标明允许负载值的限载牌;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