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7题
A. 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B. 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m;
C. 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18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m;
D. 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混凝土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
第8题
A. 钢筋绑扎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间距放样
B. 垫块宜采用高强度专用混凝土垫块
C. 钢筋位置与预应力管道或锚件位置发生冲突时,可适当预应力管道位置
D. 钢筋焊接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钢绞线和波纹管道被电焊烧伤
第9题
A. 对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HPB235级光面钢筋代换变形钢筋,以免裂缝开展过大
B. 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代换后应进行刚度、裂缝验算
C. 不同种类的钢筋代换,按钢筋强度实测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D. 有抗震要求的梁、柱和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换原设计中的钢筋
第10题
A. 对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HPB300级光面钢筋代换变形钢筋,以免裂缝开展过大
B. 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代换后应进行刚度、裂缝验算
C. 不同种类的钢筋代换,按钢筋强度实测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D. 有抗震要求的梁、柱和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换原设计中的钢筋
第11题
A. 普通钢筋宜采用热轧钢筋
B. 冷拉钢筋是用作预应力钢筋的
C.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D. 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钢绞线
第12题
A. 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
B. 焊接接头应优先选择电阻点焊
C. 当普通混凝土中钢筋直径等于或小于22mm时,在无焊接条件时,可采用绑扎连接,但受拉构件中的主钢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
D. 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的交叉点焊接宜采用电阻点焊
E. 钢筋与钢板的T形连接,宜采用电渣压力焊
第13题
A. 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间距不宜大于200mm
B. 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间距不宜大于250mm
C. 当板厚h≤150mm时,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D. 当板厚h>150mm时,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
第14题
A. 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的受力钢筋不得釆用绑扎搭接接头
B. 直径大于25mm的ii.iii级钢筋的接头,宜釆用焊接
C. 需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其纵向受拉钢筋不得釆用绑扎搭接接头,宜釆用焊接接头
D. 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第15题
A.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当采用HRB335级钢筋时,混凝土不宜低于C20
B. 当本工程采用HRB400、RRB400级钢筋时,混凝土不得低于C25
C. 预应力混凝土部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D. 当采用钢绞线、钢丝、热处理钢筋做预应力时,混凝土不宜低于C40
第16题
A. 对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HPB235级光面钢筋代换变形钢筋,以免裂缝开展过大
B. 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代换后应进行刚度、裂缝验算
C. 不同种类的钢筋代换,按钢筋强度实测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D. 有抗震要求的梁、柱和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换原设计中的钢筋
第20题
A. 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
B. 焊接接头应优先选择闪光对焊
C. 当普通混凝土中钢筋直径等于或小于22mm时,在无焊接条件时,可采用绑扎连接,但受拉构件中的主钢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
D. 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的交叉点焊接宜采用埋弧压力焊或电弧焊
E. 钢筋与钢板的T形连接,宜采用电阻点焊
第21题
A. 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
B. 焊接接头应优先选择电阻点焊
C. 当普通混凝土中钢筋直径等于或小于22mm时,在无焊接条件时,可采用绑扎连接,但受拉构件中的主钢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
D. 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的交叉点焊接宜采用电阻点焊
E. 钢筋与钢板的T形连接,宜采用电渣压力焊
第22题
A. 施工配筋小砌块砌体剪力墙,应采用专用的小砌块砌筑砂浆砌筑,专用小砌块灌孔混凝土浇筑芯柱
B. 设置在灰缝内的钢筋,应居中置于灰缝内,水平灰缝厚度应大于钢筋直径5mm以上
C. 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设置部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D. 预留拉结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及位置应正确,拉结钢筋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ϕ6,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
第24题
A. 宜设在弯矩或剪力较大处
B.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在同一根杆件里不宜设置两个接头
C.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在同一根杆件里不宜设置两个以上接头
D. 钢筋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第25题
A. 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m)的10%-15%,伸长值应量测最终应力
B. 同时张拉多根预应力筋时,应预先调整其初应力,是相互之间的应力一致,在正式分级整体张拉到控制应力
C. 锚固完毕后并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切割宜采用砂轮机,严禁使用电弧焊切割
D. 张拉过程中,应使活动横梁与固定横梁始终保持平行,并应抽查预应力值,其偏差的绝对值不得超过按一个构件全部力筋预应力总值的5%
E. 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10Cm,锚具应采用封端混凝土保护
第26题
A. 对多层锚杆支挡式结构,宜在不同剖面的每层锚杆上设置测点
B. 测斜管顶部应设置垂直位移监测点
C. 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且不少于2根
D. 对重力式挡墙,测斜管应设置在紧邻支护结构的土体内,测斜管深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
第27题
A. 335MPa级、400MPa级带肋钢筋,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B.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或设计有专门要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
C. 箍筋弯折处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纵向受力钢筋的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光圆钢筋末端作180°弯钩时,弯钩的
D. 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E. 盘卷钢筋调查后应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
第29题
A.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不宜小于8mm,通常在8mm~28mm范围内选用
B. 矩形截面的钢筋根数不应小于6根
C. 圆形截面的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不应小于6根
D. 受压构件的最大配筋率为5%
E. 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最大净距不宜大于300mm
第30题
A.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不宜小于8mm,通常在8mm~28mm范围内选用
B. 矩形截面的钢筋根数不应小于6根
C. 圆形截面的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不应小于6根
D. 受压构件的最大配筋率为5%
E. 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最大净距不宜大于300mm
第31题
A.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不宜小于8mm,通常在8mm~28mm范围内选用
B. 矩形截面的钢筋根数不应小于6根
C. 圆形截面的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不应小于6根
D. 受压构件的最大配筋率为5%
E. 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最大净距不宜大于300mm
第32题
A.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不宜小于8mm,通常在8mm~28mm范围内选用
B. 矩形截面的钢筋根数不应小于6根
C. 圆形截面的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不应小于6根
D. 受压构件的最大配筋率为5%
E. 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最大净距不宜大于300mm
第33题
A.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不宜小于8mm,通常在8mm~28mm范围内选用
B. 矩形截面的钢筋根数不应小于6根
C. 圆形截面的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不应小于6根
D. 受压构件的最大配筋率为5%
E. 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最大净距不宜大于300mm
第41题
A. 对多层锚杆支挡式结构,宜在不同剖面的每层锚杆上设置测点
B. 测斜管顶部应设置垂直位移监测点
C. 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且不少于2根
D. 对重力式挡墙,测斜管应设置在紧邻支护结构的土体内,测斜管深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1.5倍
第42题
A.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B. 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20﹪
C. 钢筋作不大于90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D. 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第43题
A. 孔隙水压力计的主要类型为钢弦式和应变式孔隙水压力计
B. 孔隙水压力计的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范围的要求,可取静水压力与超孔隙水压力之和的2倍
C. 孔隙水压力计应事前埋设,埋设前应浸泡饱和,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
D. 采用钻孔法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钻孔直径不应大于110mm
E. 宜使用泥浆护壁成孔
第44题
A.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包括钢筋成型图和钢筋布置图
B. 构造图用做模板、支架设计依据,钢筋布置图和钢筋表用作钢筋下料、加工和安装的依据
C. 钢筋成型图识读,应核对钢筋成型图上标注的钢筋实际尺寸、钢筋编号、根数、直径及单根钢筋的断料长度
D. 识读钢筋布置图,通过立面图、断面图结合对比识读,要掌握钢筋的分布与安装要求
E. 桥梁预应力结构图上预应力筋束位置实际上是预应力筋的孔道位置
第45题
A.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包括钢筋成型图和钢筋布置图
B. 构造图用做模板、支架设计依据,钢筋布置图和钢筋表用作钢筋下料、加工和安装的依据
C. 钢筋成型图识读,应核对钢筋成型图上标注的钢筋实际尺寸、钢筋编号、根数、直径及单根钢筋的断料长度
D. 识读钢筋布置图,通过立面图、断面图结合对比识读,要掌握钢筋的分布与安装要求
E. 桥梁预应力结构图上预应力筋束位置实际上是预应力筋的孔道位置
第46题
A. 用埋设孔隙水压力计的方法监测,精度不低于1kPa
B. 在墙体内预埋测斜管,用测斜仪监测墙体是否变形,精度为2mm
C. 用安装在支撑端部的轴力计测试,精度不低于满量程的1/200
D. 在锚杆上安装钢筋拉力计,精度不低于满量程的1/100
E. 通常在管线接头位置安装测量点,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测量,精度不低于1mm
第47题
A. 用埋设孔隙水压力计的方法监测,精度不低于1kPa
B. 在墙体内预埋测斜管,用测斜仪监测墙体是否变形,精度为2mm
C. 用安装在支撑端部的轴力计测试,精度不低于满量程的1/200
D. 在锚杆上安装钢筋拉力计,精度不低于满量程的1/100
E. 通常在管线接头位置安装测量点,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测量,精度不低于1mm
第48题
A. 用埋设孔隙水压力计的方法监测,精度不低于1kPa
B. 在墙体内预埋测斜管,用测斜仪监测墙体是否变形,精度为2mm
C. 用安装在支撑端部的轴力计测试,精度不低于满量程的1/200
D. 在锚杆上安装钢筋拉力计,精度不低于满量程的1/100
E. 通常在管线接头位置安装测量点,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测量,精度不低于1mm
第49题
A. 在角部和四边的中部布置测点
B. 支撑结构的顶层、底层及每5步设置位移监测点
C. 高度区间内测点数是不应少于3个
D. 角部立杆宜布置测点
E. 受力大的立杆宜布置测点
第50题
A. 在角部和四边的中部布置测点
B. 支撑结构的顶层、底层及每5步设置位移监测点
C. 高度区间内测点数是不应少于3个
D. 角部立杆宜布置测点
E. 受力大的立杆宜布置测点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