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斜上方
B. 垂直下方
C. 两侧下方
D. 垂直上方
搜题
第2题
A. 电缆线路宜敷设在人不易触及的地方。
B.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一般应设置警示标识。
C.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应有醒目的警告标识。
D. 沿地面明敷的电缆线路应沿建筑物墙体根部敷设,穿越道路或其他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应采取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周围环境应保持干燥。
第3题
A. 电缆线路宜敷设在人不易触及的地方。
B.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一般应设置警示标识。
C.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应有醒目的警告标识。
D. 沿地面明敷的电缆线路应沿建筑物墙体根部敷设,穿越道路或其他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应采取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周围环境应保持干燥。
第4题
A. 电缆线路宜敷设在人不易触及的地方。
B.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一般应设置警示标识。
C.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应有醒目的警告标识。
D. 沿地面明敷的电缆线路应沿建筑物墙体根部敷设,穿越道路或其他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应采取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周围环境应保持干燥。
第5题
A. 电缆线路宜敷设在人不易触及的地方。
B.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一般应设置警示标识。
C.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应有醒目的警告标识。
D. 沿地面明敷的电缆线路应沿建筑物墙体根部敷设,穿越道路或其他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应采取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周围环境应保持干燥。
第6题
A. 电缆线路宜敷设在人不易触及的地方。
B.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一般应设置警示标识。
C.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应有醒目的警告标识。
D. 沿地面明敷的电缆线路应沿建筑物墙体根部敷设,穿越道路或其他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应采取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周围环境应保持干燥。
第7题
A. 电缆线路宜敷设在人不易触及的地方。
B.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一般应设置警示标识。
C.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应有醒目的警告标识。
D. 沿地面明敷的电缆线路应沿建筑物墙体根部敷设,穿越道路或其他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应采取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周围环境应保持干燥。
第9题
A.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个管内或线槽的同一线槽孔内
B. 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或用端子连接
C. 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
D. 线槽的直线段应每隔0.5~1.0m设置吊点或支点。
第10题
A.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个管内或线槽的同一线槽孔内
B. 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或用端子连接
C. 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
D. 线槽的直线段应每隔0.5~1.0m设置吊点或支点。
第11题
A. 不同压力或不同介质的疏水管或排水管不能接入同一排水管
B. 为了使管道膨胀伸缩时不致破坏保温层,滑动支座的高度应低于保温层的厚度
C.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管道上方应安装防止导线断线触及管道的防护网
D.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网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E. 在水平管道上、阀门的前侧、流量孔板的前侧及其他易积水处,均需安装疏水器或放水阀
第12题
A. 不同压力或不同介质的疏水管或排水管不能接入同一排水管
B. 为了使管道膨胀伸缩时不致破坏保温层,滑动支座的高度应低于保温层的厚度
C.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管道上方应安装防止导线断线触及管道的防护网
D.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网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E. 在水平管道上、阀门的前侧、流量孔板的前侧及其他易积水处,均需安装疏水器或放水阀
第13题
A. 不同压力或不同介质的疏水管或排水管不能接入同一排水管
B. 为了使管道膨胀伸缩时不致破坏保温层,滑动支座的高度应低于保温层的厚度
C.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管道上方应安装防止导线断线触及管道的防护网
D.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网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E. 在水平管道上、阀门的前侧、流量孔板的前侧及其他易积水处,均需安装疏水器或放水阀
第14题
A. 不同压力或不同介质的疏水管或排水管不能接入同一排水管
B. 为了使管道膨胀伸缩时不致破坏保温层,滑动支座的高度应低于保温层的厚度
C.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管道上方应安装防止导线断线触及管道的防护网
D.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网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E. 在水平管道上、阀门的前侧、流量孔板的前侧及其他易积水处,均需安装疏水器或放水阀
第15题
A. 不同压力或不同介质的疏水管或排水管不能接入同一排水管
B. 为了使管道膨胀伸缩时不致破坏保温层,滑动支座的高度应低于保温层的厚度
C.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管道上方应安装防止导线断线触及管道的防护网
D.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网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E. 在水平管道上、阀门的前侧、流量孔板的前侧及其他易积水处,均需安装疏水器或放水阀
第16题
A. 不同压力或不同介质的疏水管或排水管不能接入同一排水管
B. 为了使管道膨胀伸缩时不致破坏保温层,滑动支座的高度应低于保温层的厚度
C.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管道上方应安装防止导线断线触及管道的防护网
D.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网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E. 在水平管道上、阀门的前侧、流量孔板的前侧及其他易积水处,均需安装疏水器或放水阀
第17题
A. 不同压力或不同介质的疏水管或排水管不能接入同一排水管
B. 为了使管道膨胀伸缩时不致破坏保温层,滑动支座的高度应低于保温层的厚度
C.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管道上方应安装防止导线断线触及管道的防护网
D.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网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E. 在水平管道上、阀门的前侧、流量孔板的前侧及其他易积水处,均需安装疏水器或放水阀
第18题
A. 电缆线路宜敷设在人不易触及的地方。
B.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一般应设置警示标识。
C.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应有醒目的警告标识。
D. 沿地面明敷的电缆线路应沿建筑物墙体根部敷设,穿越道路或其他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应采取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周围环境应保持干燥。
E. 在电缆敷设路径附近,当有产生明火的作业时,应采取防止火花损伤电缆的措施。
第19题
A. 电缆线路宜敷设在人不易触及的地方。
B.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一般应设置警示标识。
C.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应有醒目的警告标识。
D. 沿地面明敷的电缆线路应沿建筑物墙体根部敷设,穿越道路或其他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应采取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周围环境应保持干燥。
E. 在电缆敷设路径附近,当有产生明火的作业时,应采取防止火花损伤电缆的措施。
第20题
A. 电缆线路宜敷设在人不易触及的地方。
B.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一般应设置警示标识。
C.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应有醒目的警告标识。
D. 沿地面明敷的电缆线路应沿建筑物墙体根部敷设,穿越道路或其他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应采取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周围环境应保持干燥。
E. 在电缆敷设路径附近,当有产生明火的作业时,应采取防止火花损伤电缆的措施。
第21题
A. 电缆线路宜敷设在人不易触及的地方。
B.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一般应设置警示标识。
C.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应有醒目的警告标识。
D. 沿地面明敷的电缆线路应沿建筑物墙体根部敷设,穿越道路或其他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应采取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周围环境应保持干燥。
E. 在电缆敷设路径附近,当有产生明火的作业时,应采取防止火花损伤电缆的措施。
第22题
A. 电缆线路宜敷设在人不易触及的地方。
B.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一般应设置警示标识。
C.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应有醒目的警告标识。
D. 沿地面明敷的电缆线路应沿建筑物墙体根部敷设,穿越道路或其他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应采取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周围环境应保持干燥。
E. 在电缆敷设路径附近,当有产生明火的作业时,应采取防止火花损伤电缆的措施。
第23题
A. 电缆线路宜敷设在人不易触及的地方。
B.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一般应设置警示标识。
C. 电缆线路敷设路径应有醒目的警告标识。
D. 沿地面明敷的电缆线路应沿建筑物墙体根部敷设,穿越道路或其他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应采取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周围环境应保持干燥。
E. 在电缆敷设路径附近,当有产生明火的作业时,应采取防止火花损伤电缆的措施。
第24题
A. 强电绝缘导线采用穿管时,穿管应到位或通过金属软管过渡连接。
B. 弱电绝缘导线采用穿管时,穿管应到位或通过金属软管过渡连接。
C.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采用绝缘导线时,应穿金属管、硬质塑料管、半质塑料菅或封闭线槽保护方式布线。
D.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
E. 敷设于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管路,其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应作密封处理。
第25题
A. 建筑线与红线之间的地带,用于敷设热力管网
B. 建筑线与红线之间的地带,用于敷设电缆
C. 街道宽度超过60m时,自来水管应设在街道中央
D. 人行道用于敷设通信电缆
第26题
A. 照明线路中的导线截面大于或等于5m㎡以上时,应执行动力线路穿线相应项目
B. 管内穿线的工程量,应区别线路性质、导线材质、导线截面,以单线“延长米”为计量单位计算,线路分支接头线的长度已综合考虑在定额中,不得另行计算
C. 各种配管应区别不同敷设方式、敷设位置、管材材质、规格,以“延长米”为计量单位,不扣除管路中间的接线箱(盒)、灯头盒、开关盒所占长度
D. 线夹配线工程量,应区别线夹材质(塑料、瓷质)、线式(两线、三线)、敷设位置(在木、砖、混凝土)以及导线规格,以线路“延长米”为计量单位计算
E. 定额中未包括钢索架设及拉紧装置、接线箱(盒)、支架的制作安装,其工程量应另行计算
第27题
A. 在正式施工时,应该首先进行全场性工程的施工
B. 在安排架设电线、敷设管网和修筑公路的施工程序时,场外需要由远而近,先主干后分支
C. 在安排架设电线、敷设管网和修筑公路的施工程序时,应先场内后场外
D. 排水工程要先下游后上游
第28题
A. 多为水泥类材料密封或用法兰连接的管道接口
B. 不能承受一定量的轴向线变位
C. 能承受一定量的轴向线变位
D. 一般用在有条形基础的无压管道上
第29题
A. 室内配线在穿过楼板或墙壁时应用绝缘保护管保护。
B. 明敷线路应采用护套绝缘电缆或导线,且应固定牢固,塑料护套线应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敷设。
C. 明敷线路应采用护套绝缘电缆或导线,且应固定牢固,塑料护套线不应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敷设。
D. 当采用无护套绝缘导线时应穿管或线槽敷设。
第30题
A. 室内配线在穿过楼板或墙壁时应用绝缘保护管保护。
B. 明敷线路应采用护套绝缘电缆或导线,且应固定牢固,塑料护套线应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敷设。
C. 明敷线路应采用护套绝缘电缆或导线,且应固定牢固,塑料护套线不应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敷设。
D. 当采用无护套绝缘导线时应穿管或线槽敷设。
第31题
A. 室内配线在穿过楼板或墙壁时应用绝缘保护管保护。
B. 明敷线路应采用护套绝缘电缆或导线,且应固定牢固,塑料护套线应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敷设。
C. 明敷线路应采用护套绝缘电缆或导线,且应固定牢固,塑料护套线不应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敷设。
D. 当采用无护套绝缘导线时应穿管或线槽敷设。
第32题
A. 室内配线在穿过楼板或墙壁时应用绝缘保护管保护。
B. 明敷线路应采用护套绝缘电缆或导线,且应固定牢固,塑料护套线应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敷设。
C. 明敷线路应采用护套绝缘电缆或导线,且应固定牢固,塑料护套线不应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敷设。
D. 当采用无护套绝缘导线时应穿管或线槽敷设。
第33题
A. 室内配线在穿过楼板或墙壁时应用绝缘保护管保护。
B. 明敷线路应采用护套绝缘电缆或导线,且应固定牢固,塑料护套线应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敷设。
C. 明敷线路应采用护套绝缘电缆或导线,且应固定牢固,塑料护套线不应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敷设。
D. 当采用无护套绝缘导线时应穿管或线槽敷设。
第34题
A. 室内配线在穿过楼板或墙壁时应用绝缘保护管保护。
B. 明敷线路应采用护套绝缘电缆或导线,且应固定牢固,塑料护套线应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敷设。
C. 明敷线路应采用护套绝缘电缆或导线,且应固定牢固,塑料护套线不应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敷设。
D. 当采用无护套绝缘导线时应穿管或线槽敷设。
第35题
A. 大口径多指大孔径顶管多指Ф3m以上的顶管,人可以在其中直立行走。
B. 中孔径顶管的管径多为1.2~1.8m,人在其中需弯腰行走,大多数顶管为中孔径顶管。
C. 小孔径顶管直径为500~1000mm,人只能在其中爬行,有时甚至爬行都比较困难。
D. 微型顶管的直径通常在500mm以下,最小的只有75mm。
第36题
A. 大口径多指大孔径顶管多指Ф3m以上的顶管,人可以在其中直立行走。
B. 中孔径顶管的管径多为1.2~1.8m,人在其中需弯腰行走,大多数顶管为中孔径顶管。
C. 小孔径顶管直径为500~1000mm,人只能在其中爬行,有时甚至爬行都比较困难。
D. 微型顶管的直径通常在500mm以下,最小的只有75mm。
第37题
A. 大口径多指大孔径顶管多指Ф3m以上的顶管,人可以在其中直立行走。
B. 中孔径顶管的管径多为1.2~1.8m,人在其中需弯腰行走,大多数顶管为中孔径顶管。
C. 小孔径顶管直径为500~1000mm,人只能在其中爬行,有时甚至爬行都比较困难。
D. 微型顶管的直径通常在500mm以下,最小的只有75mm。
第38题
A. 大口径多指大孔径顶管多指Ф3m以上的顶管,人可以在其中直立行走。
B. 中孔径顶管的管径多为1.2~1.8m,人在其中需弯腰行走,大多数顶管为中孔径顶管。
C. 小孔径顶管直径为500~1000mm,人只能在其中爬行,有时甚至爬行都比较困难。
D. 微型顶管的直径通常在500mm以下,最小的只有75mm。
第39题
A. 大口径多指大孔径顶管多指Ф3m以上的顶管,人可以在其中直立行走。
B. 中孔径顶管的管径多为1.2~1.8m,人在其中需弯腰行走,大多数顶管为中孔径顶管。
C. 小孔径顶管直径为500~1000mm,人只能在其中爬行,有时甚至爬行都比较困难。
D. 微型顶管的直径通常在500mm以下,最小的只有75mm。
第40题
A. 大口径多指大孔径顶管多指Ф3m以上的顶管,人可以在其中直立行走。
B. 中孔径顶管的管径多为1.2~1.8m,人在其中需弯腰行走,大多数顶管为中孔径顶管。
C. 小孔径顶管直径为500~1000mm,人只能在其中爬行,有时甚至爬行都比较困难。
D. 微型顶管的直径通常在500mm以下,最小的只有75mm。
第41题
A. 接地线和零线在短路电流作用下符合热稳定的要求
B.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配电网的接地线、零线宜与相线一起敷设
C. 携带式电气设备可以利用其他用电设备的零线接地
D. 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他用
第42题
A. 接地线和零线在短路电流作用下符合热稳定的要求
B.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配电网的接地线、零线宜与相线一起敷设
C. 携带式电气设备可以利用其他用电设备的零线接地
D. 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他用
第43题
A. 接地线和零线在短路电流作用下符合热稳定的要求
B.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配电网的接地线、零线宜与相线一起敷设
C. 携带式电气设备可以利用其他用电设备的零线接地
D. 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他用
第44题
A. 接地线和零线在短路电流作用下符合热稳定的要求
B.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配电网的接地线、零线宜与相线一起敷设
C. 携带式电气设备可以利用其他用电设备的零线接地
D. 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他用
第45题
A. 接地线和零线在短路电流作用下符合热稳定的要求
B.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配电网的接地线、零线宜与相线一起敷设
C. 携带式电气设备可以利用其他用电设备的零线接地
D. 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他用
第46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47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48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49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50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