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1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3题
A. 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
B. 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之间分别取样
C. 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0分钟,然后人工搅拌均匀
D. 从取样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
第6题
A. 混凝土抗压强度是评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
B. 取3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C. 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D. 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
E. 不同尺寸试块结果可以等同使用
第7题
A. 混凝土抗压强度是评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
B. 取3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C. 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D. 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
E. 不同尺寸试块结果可以等同使用
第10题
A. 摆放应稳固,铭牌朝外
B. 外表完好无缺陷
C. 表面清洁无锈蚀
D. 只要不超过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可不设防潮或防腐蚀的防护措施
第11题
A.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B. 24h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平均浓度
C. 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平均浓度
D. 60分钟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最高浓度
第12题
A.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B. 24h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平均浓度
C. 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平均浓度
D. 60分钟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最高浓度
第13题
A.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B. 24h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平均浓度
C. 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平均浓度
D. 60分钟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最高浓度
第14题
A.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B. 24h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平均浓度
C. 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平均浓度
D. 60分钟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最高浓度
第15题
A.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B. 24h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平均浓度
C. 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平均浓度
D. 60分钟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最高浓度
第16题
A.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B. 24h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平均浓度
C. 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平均浓度
D. 60分钟内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的最高浓度
第17题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第18题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第19题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第20题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第21题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第22题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第25题
A.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工程
B. 开挖深度超过3米(含3米)的基坑工程
C. 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D. 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第26题
A.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工程
B. 开挖深度超过3米(含3米)的基坑工程
C. 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D. 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第27题
A.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工程
B. 开挖深度超过3米(含3米)的基坑工程
C. 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D. 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第28题
A.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工程
B. 开挖深度超过3米(含3米)的基坑工程
C. 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D. 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第29题
A.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工程
B. 开挖深度超过3米(含3米)的基坑工程
C. 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D. 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第30题
A.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工程
B. 开挖深度超过3米(含3米)的基坑工程
C. 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D. 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第31题
A. 新投用的GC1、GC2级的(首次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B. 发现应力腐蚀或者严重局部腐蚀的
C. 材质产生劣化的
D. 检验人员和使用单位认为需要缩短检验周期的
第32题
A. 以三个试件强度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代表值(精确至0.1mpa)
B. 以三个试件强度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代表值(精确至1mpa)
C. 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有一个与中间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应剔除该值后取另外两个平均值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代表值
D. 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代表值
E. 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的15%时,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第33题
A. 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以每组八个试件,六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所能承受的最大静水压来确定
B. 主要包括抗渗性、抗冻性、耐久性、抗碳化、抗碱一骨料反应等方面
C. 抗冻等级是28d龄期的混凝土标准试件,在浸水饱和状态下,进行冻融循环试验,以抗压强度损失不超过20%,同时质量损失不超过10%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
D. 当工程所处环境存在侵蚀介质时,对混凝土必须提出耐久性要求
第34题
A. 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以每组八个试件,六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所能承受的最大静水压来确定
B. 主要包括抗渗性、抗冻性、耐久性、抗碳化、抗碱一骨料反应等方面
C. 抗冻等级是28d龄期的混凝土标准试件,在浸水饱和状态下,进行冻融循环试验,以抗压强度损失不超过20%,同时质量损失不超过10%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
D. 当工程所处环境存在侵蚀介质时,对混凝土必须提出耐久性要求
第35题
A. 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以每组八个试件,六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所能承受的最大静水压来确定
B. 主要包括抗渗性、抗冻性、耐久性、抗碳化、抗碱一骨料反应等方面
C. 抗冻等级是28d龄期的混凝土标准试件,在浸水饱和状态下,进行冻融循环试验,以抗压强度损失不超过20%,同时质量损失不超过10%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
D. 当工程所处环境存在侵蚀介质时,对混凝土必须提出耐久性要求
第36题
A. 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以每组八个试件,六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所能承受的最大静水压来确定
B. 主要包括抗渗性、抗冻性、耐久性、抗碳化、抗碱一骨料反应等方面
C. 抗冻等级是28d龄期的混凝土标准试件,在浸水饱和状态下,进行冻融循环试验,以抗压强度损失不超过20%,同时质量损失不超过10%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
D. 当工程所处环境存在侵蚀介质时,对混凝土必须提出耐久性要求
第37题
A. 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以每组八个试件,六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所能承受的最大静水压来确定
B. 主要包括抗渗性、抗冻性、耐久性、抗碳化、抗碱一骨料反应等方面
C. 抗冻等级是28d龄期的混凝土标准试件,在浸水饱和状态下,进行冻融循环试验,以抗压强度损失不超过20%,同时质量损失不超过10%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
D. 当工程所处环境存在侵蚀介质时,对混凝土必须提出耐久性要求
第40题
A. 接地线位置不正确引起的电弧偏吹、铁磁性物质引起的磁偏吹、焊条与工件的相对位置不对称引起的电弧偏吹
B. 接地线位置不正确引起的电弧偏吹、铁磁性物质引起的磁偏吹、电弧周围气流的干扰引起的偏吹
C. 焊条偏向度过大引起的电弧偏吹、铁磁性物质引起的磁偏吹、焊条与工件的相对位置不对称引起的电弧偏吹
D. 焊条偏向度过大引起的电弧偏吹、铁磁性物质引起的磁偏吹、使用交流机焊接引起的电弧偏吹
第41题
A. 接地线位置不正确引起的电弧偏吹、铁磁性物质引起的磁偏吹、焊条与工件的相对位置不对称引起的电弧偏吹
B. 接地线位置不正确引起的电弧偏吹、铁磁性物质引起的磁偏吹、电弧周围气流的干扰引起的偏吹
C. 焊条偏向度过大引起的电弧偏吹、铁磁性物质引起的磁偏吹、焊条与工件的相对位置不对称引起的电弧偏吹
D. 焊条偏向度过大引起的电弧偏吹、铁磁性物质引起的磁偏吹、使用交流机焊接引起的电弧偏吹
第42题
A. 接地线位置不正确引起的电弧偏吹、铁磁性物质引起的磁偏吹、焊条与工件的相对位置不对称引起的电弧偏吹
B. 接地线位置不正确引起的电弧偏吹、铁磁性物质引起的磁偏吹、电弧周围气流的干扰引起的偏吹
C. 焊条偏向度过大引起的电弧偏吹、铁磁性物质引起的磁偏吹、焊条与工件的相对位置不对称引起的电弧偏吹
D. 焊条偏向度过大引起的电弧偏吹、铁磁性物质引起的磁偏吹、使用交流机焊接引起的电弧偏吹
第43题
A. 作业超过15分钟,必须有防止轿厢移动的措施
B. 作业超过15分钟,可以不对轿厢使用支撑物
C. 作业不到15分钟,不对轿厢使用支撑物,但应把电梯运行到可能的最高点。
第44题
A. 系统试压应在最后一个管口连接后降至常温才能试压
B. 试验压力值为工作压力的1.15倍,但不小于0.6MPA
C. 试压时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
D. 在工作压力的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
E. 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
第45题
A. 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物料提升机作业周期超过1年;
B. 物料提升机闲置时间超过6个月;
C. 经过大修、技术改进及新安装的物料提升机交付使用前;
D. 经过暴风、地震及机械事故,物料提升机结构的刚度、稳定性及安全装置的功能受到损害的。
E. 物料提升机闲置时间超过12个月;
第46题
A. 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物料提升机作业周期超过1年;
B. 物料提升机闲置时间超过6个月;
C. 经过大修、技术改进及新安装的物料提升机交付使用前;
D. 经过暴风、地震及机械事故,物料提升机结构的刚度、稳定性及安全装置的功能受到损害的。
E. 物料提升机闲置时间超过12个月;
第47题
A. 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物料提升机作业周期超过1年;
B. 物料提升机闲置时间超过6个月;
C. 经过大修、技术改进及新安装的物料提升机交付使用前;
D. 经过暴风、地震及机械事故,物料提升机结构的刚度、稳定性及安全装置的功能受到损害的。
E. 物料提升机闲置时间超过12个月;
第48题
A. 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物料提升机作业周期超过1年;
B. 物料提升机闲置时间超过6个月;
C. 经过大修、技术改进及新安装的物料提升机交付使用前;
D. 经过暴风、地震及机械事故,物料提升机结构的刚度、稳定性及安全装置的功能受到损害的。
E. 物料提升机闲置时间超过12个月;
第49题
A. 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物料提升机作业周期超过1年;
B. 物料提升机闲置时间超过6个月;
C. 经过大修、技术改进及新安装的物料提升机交付使用前;
D. 经过暴风、地震及机械事故,物料提升机结构的刚度、稳定性及安全装置的功能受到损害的。
E. 物料提升机闲置时间超过12个月;
第50题
A. 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物料提升机作业周期超过1年;
B. 物料提升机闲置时间超过6个月;
C. 经过大修、技术改进及新安装的物料提升机交付使用前;
D. 经过暴风、地震及机械事故,物料提升机结构的刚度、稳定性及安全装置的功能受到损害的。
E. 物料提升机闲置时间超过12个月;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