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液化石油气储罐如超装发生的爆炸事故应属于()。”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液化石油气储罐如超装发生的爆炸事故应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液化石油气储罐如超装发生的爆炸事故应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液化石油气贮罐因超装造成夏季中午时发生爆炸,喷出的液化气到空气中遇明火又发生爆炸,这应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储罐超装是危险的,按规定100m³罐允许充装液化石油气()吨。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储罐超装是危险的,按规定50m³罐允许充装液化石油气()吨。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空气储罐因超压而发生的爆炸属于()爆炸。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爆炸属于化学爆炸类型。
A.
一氧化碳气体
B.
液化石油气体
C.
炸药
D.
氧气瓶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爆炸属于化学爆炸类型。
A.
一氧化碳气体
B.
液化石油气体
C.
炸药
D.
氧气瓶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取水口或取水井,为保证消防水池不受建筑物火灾的威胁,要求取水口或取水井与被保护建筑物的外墙(或罐壁)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下述安全距离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低层建筑不宜小于2.5m;
B.
高层建筑不宜小于5m;
C.
甲、乙类液体储罐不宜小于40m
D.
液化石油气储罐不宜小于60m。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取水口或取水井,为保证消防水池不受建筑物火灾的威胁,要求取水口或取水井与被保护建筑物的外墙(或罐壁)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下述安全距离表述正确的是:()
A.
低层建筑不宜小于2.5m;
B.
高层建筑不宜小于5m;
C.
甲、乙类液体储罐不宜小于40m
D.
液化石油气储罐不宜小于60m。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消防保卫标准》(DB11/945-2012),不得在建设工程内和生产区域使用液化石油气。
点击查看答案
第12题
1985年夏,广西某单位在检验液化石油气体槽车,槽车在进行外部检查时,更换了部分阀门,按规定应作气密性试验。试验前槽车没有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只打开放空阀排放器内剩余气体),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火试验,以器内所放出的气体不能点燃为标准,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经多次点火试验,认为器内无残余可燃气体后,即关闭阀门。数小时后通入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试验还未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时,整个槽车破裂,封头飞出。经查,事故是由于器内的石油残液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爆炸时间是14时左右)继续蒸发出可燃气体,与试压的空气混合,在静电或由高速流动的铁锈、油垢等物所产生的摩擦热的诱发下,发生化学爆炸,爆炸产生的压力冲击,造成容器破裂。请判断下列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造成的。
A.
金属疲劳
B.
金属延伸
C.
应力腐蚀
D.
压力冲击
点击查看答案
第13题
1985年夏,广西某单位在检验液化石油气体槽车,槽车在进行外部检查时,更换了部分阀门,按规定应作气密性试验。试验前槽车没有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只打开放空阀排放器内剩余气体),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火试验,以器内所放出的气体不能点燃为标准,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经多次点火试验,认为器内无残余可燃气体后,即关闭阀门。数小时后通入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试验还未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时,整个槽车破裂,封头飞出。经查,事故是由于器内的石油残液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爆炸时间是14时左右)继续蒸发出可燃气体,与试压的空气混合,在静电或由高速流动的铁锈、油垢等物所产生的摩擦热的诱发下,发生化学爆炸,爆炸产生的压力冲击,造成容器破裂。请判断下列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造成的。
A.
金属疲劳
B.
金属延伸
C.
应力腐蚀
D.
压力冲击
点击查看答案
第14题
1985年夏,广西某单位在检验液化石油气体槽车,槽车在进行外部检查时,更换了部分阀门,按规定应作气密性试验。试验前槽车没有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只打开放空阀排放器内剩余气体),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火试验,以器内所放出的气体不能点燃为标准,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经多次点火试验,认为器内无残余可燃气体后,即关闭阀门。数小时后通入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试验还未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时,整个槽车破裂,封头飞出。经查,事故是由于器内的石油残液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爆炸时间是14时左右)继续蒸发出可燃气体,与试压的空气混合,在静电或由高速流动的铁锈、油垢等物所产生的摩擦热的诱发下,发生化学爆炸,爆炸产生的压力冲击,造成容器破裂。请判断下列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造成的。
A.
金属疲劳
B.
金属延伸
C.
应力腐蚀
D.
压力冲击
点击查看答案
第15题
以下液化石油气钢瓶正确的充装方式是()。
A.
由液化石油气储罐直接向钢瓶充装
B.
由液化石油气槽车直接向钢瓶充装
C.
由大容积液化石油气钢瓶向小容积钢瓶直接充装
D.
采用通过充装承重衡器计量自动控制方法进行充装
点击查看答案
第16题
可以从液化石油气储罐或罐车直接向气瓶灌装。
点击查看答案
第17题
可以从液化石油气储罐或罐车直接向气瓶灌装。
点击查看答案
第18题
可以从液化石油气储罐或罐车直接向气瓶灌装。
点击查看答案
第19题
可以从液化石油气储罐或罐车直接向气瓶灌装。
点击查看答案
第20题
液化汽罐、油料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存放在集体宿舍内,防止火灾和()的发生。
A.
食物中毒
B.
爆炸事故
C.
腐蚀
D.
触电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21题
液化汽罐、油料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存放在集体宿舍内,防止火灾和()的发生。
A.
食物中毒
B.
爆炸事故
C.
腐蚀
D.
触电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22题
液化汽罐、油料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存放在集体宿舍内,防止火灾和()的发生。
A.
食物中毒
B.
爆炸事故
C.
腐蚀
D.
触电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23题
液化汽罐、油料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存放在集体宿舍内,防止火灾和()的发生。
A.
食物中毒
B.
爆炸事故
C.
腐蚀
D.
触电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24题
液化汽罐、油料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存放在集体宿舍内,防止火灾和()的发生。
A.
食物中毒
B.
爆炸事故
C.
腐蚀
D.
触电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25题
液化汽罐、油料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存放在集体宿舍内,防止火灾和()的发生。
A.
食物中毒
B.
爆炸事故
C.
腐蚀
D.
触电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26题
2007年11月24日7时51分,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点击查看答案
第27题
2007年11月24日7时51分,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点击查看答案
第28题
2007年11月24日7时51分,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点击查看答案
第29题
2007年11月24日7时51分,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点击查看答案
第30题
2007年11月24日7时51分,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点击查看答案
第31题
2007年11月24日7时51分,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点击查看答案
第32题
2007年11月24日7时51分,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点击查看答案
第33题
某用户的LPG-15型钢瓶因超装液化石油气,升温引起钢瓶爆炸,属于()。
A.
化学性爆炸
B.
简单分解爆炸
C.
复分解爆炸
D.
物理性爆炸
点击查看答案
第34题
液化石油气钢瓶过量充装,会导致马上发生钢瓶爆炸事故。这种观点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35题
保护液化石油气储罐宜采用()。
A.
预作用系统
B.
雨淋系统
C.
水喷雾灭火系统
D.
水幕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第36题
保护液化石油气储罐宜采用()。
A.
预作用系统
B.
雨淋系统
C.
水喷雾灭火系统
D.
水幕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第37题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设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
点击查看答案
第38题
液化石油气储罐上使用的压力表不应当低于()。
A.
1级
B.
1.6级
C.
2.5级
D.
2级
点击查看答案
第39题
本题哪项不符合室外消火栓的布置要求:()
A.
室外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
B.
室外消火栓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
C.
室外消火栓应沿高层建筑均匀布置,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大于40m;
D.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内。
点击查看答案
第40题
符合室外消火栓的布置要求的是:()
A.
室外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
B.
室外消火栓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
C.
室外消火栓应沿高层建筑均匀布置,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大于40m;
D.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内。
点击查看答案
第41题
液化石油气一旦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即会发生爆炸。
点击查看答案
第42题
液化氯气贮罐因超装,在温度升高情况下造成的爆炸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第43题
下列关于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爆炸一般威力较小,而物理性爆炸往往威力非常大
B.
物理性爆炸只有极少数是氧化反应引起的爆炸
C.
液化气钢瓶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D.
水蒸气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点击查看答案
第44题
下列关于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爆炸一般威力较小,而物理性爆炸往往威力非常大
B.
物理性爆炸只有极少数是氧化反应引起的爆炸
C.
液化气钢瓶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D.
水蒸气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点击查看答案
第45题
下列关于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爆炸一般威力较小,而物理性爆炸往往威力非常大
B.
物理性爆炸只有极少数是氧化反应引起的爆炸
C.
液化气钢瓶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D.
水蒸气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点击查看答案
第46题
液化石油气储罐属储存压力容器。以上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点击查看答案
第47题
以下()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A.
可燃粉尘
B.
天然气
C.
汽油
D.
氧气钢瓶
E.
锅炉
点击查看答案
第48题
液化石油气储罐及可燃性液化气体的低温储灌的液体入口及出口处,应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点击查看答案
第49题
液化石油气储罐属储存压力容器。以上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
第50题
某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燃爆事故。事发当天16时38分,接班巡线职工检查发现,白茫茫的雾状液化气带着呼啸声从罐区容积400㎥的11号球罐底部喷出。虽经单位职工及当地消防队员奋力抢险,最终还是在18时50分发生第一次爆炸,造成参加现场抢险人员中的12人当场死亡,31人受伤。19时25分,11号球罐再次发生爆炸,20时,12号球罐也发生爆炸,引发邻近3台100㎥卧罐安全阀排放、着火燃烧。此次燃爆事故烧毁400㎥球罐2台,100㎥卧罐4台,燃损槽车7辆,炸毁配电室、水泵房等建筑物,直接经济损失477万元。根据上述情况,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本事故属于()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