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网状配筋砌体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0.2%,且不应大于2%
B. 钢筋网的竖向间距不应大于10皮砖,不应大于600mm
C. 钢筋的直径3~4mm(连弯网式钢筋的直径不应大于8mm)
D. 钢筋直径过细,由于锈蚀降低承载力;钢筋过粗,增大灰缝厚度,对砌体受力不利
E. 网内钢筋间距不应大于l20mm且不应小于30mm
搜题
第1题
A. 网状配筋砌体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0.2%,且不应大于2%
B. 钢筋网的竖向间距不应大于10皮砖,不应大于600mm
C. 钢筋的直径3~4mm(连弯网式钢筋的直径不应大于8mm)
D. 钢筋直径过细,由于锈蚀降低承载力;钢筋过粗,增大灰缝厚度,对砌体受力不利
E. 网内钢筋间距不应大于l20mm且不应小于30mm
第2题
A. 网状配筋砌体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0.2%,且不应大于2%
B. 钢筋网的竖向间距不应大于10皮砖,不应大于600mm
C. 钢筋的直径3~4mm(连弯网式钢筋的直径不应大于8mm)
D. 钢筋直径过细,由于锈蚀降低承载力;钢筋过粗,增大灰缝厚度,对砌体受力不利
E. 网内钢筋间距不应大于l20mm且不应小于30mm
第3题
A. 网状配筋砌体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0.2%,且不应大于2%
B. 钢筋网的竖向间距不应大于10皮砖,不应大于600mm
C. 钢筋的直径3~4mm(连弯网式钢筋的直径不应大于8mm)
D. 钢筋直径过细,由于锈蚀降低承载力;钢筋过粗,增大灰缝厚度,对砌体受力不利
E. 网内钢筋间距不应大于l20mm且不应小于30mm
第4题
A. 网状配筋砌体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0.2%,且不应大于2%
B. 钢筋网的竖向间距不应大于10皮砖,不应大于600mm
C. 钢筋的直径3~4mm(连弯网式钢筋的直径不应大于8mm)
D. 钢筋直径过细,由于锈蚀降低承载力;钢筋过粗,增大灰缝厚度,对砌体受力不利
E. 网内钢筋间距不应大于l20mm且不应小于30mm
第5题
A. 网状配筋砌体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0.2%,且不应大于2%
B. 钢筋网的竖向间距不应大于10皮砖,不应大于600mm
C. 钢筋的直径3~4mm(连弯网式钢筋的直径不应大于8mm)
D. 钢筋直径过细,由于锈蚀降低承载力;钢筋过粗,增大灰缝厚度,对砌体受力不利
E. 网内钢筋间距不应大于l20mm且不应小于30mm
第6题
A. 砌体结构工程宽度超过()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单选题)
B. 雨天不宜在露天砌筑墙体,对下雨当日砌筑的墙体应进行遮盖。继续施工时,应复核墙体的()。(单选题)
C. 砌体结构工程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的规定有()。(多选题)
D. 砌体结构中钢筋(包括夹心复合墙内外叶墙间的拉结件或钢筋)的防腐,应符合设计规定。(判断题)
第7题
A. 构造柱可以使墙体的抗剪强度提高10%-30%
B.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C. 构造柱中箍筋间距应大于等于250mm
D. 构造柱是提高砌块墙体抗震能力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
E.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外侧穿过,以保障枃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第8题
A. 为了承受门窗洞口上部墙体的重量和楼盖传来的荷载,在门窗洞口上沿设置的梁称为()。
B. 配筋砌体构造中,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及拉结筋的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mm.。
C. 在无筋砌体中,墙体的构造措施主要包括()方面。
D. 在配筋砌体中:配筋率过小,强度提高不明显;配筋率过大,破坏时,钢筋不能充分利用。
第10题
A. 砌体砂浆饱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B. 砌体标高、轴线等几何尺寸偏差
C. 砖墙与构造柱连接不符合要求
D. 构造柱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和露筋
E. 灰饼厚度不均匀
第11题
A. 砌体结构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型式检验报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B.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前,应编制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C. 砌体结构的标高、轴线,应引自基准控制点
D. 基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低处向高处搭砌
第12题
A. 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约定的项目。
B. 结构实体检验应由监理单位组织检测单位实施
C. 结构实体检验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
D. 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应按不同强度等级分别检验
E. 当未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或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回弹一取芯法进行检验
第13题
A. 与构造柱相邻的砌块孔洞,6度时宜填实,7度时应填实,8度时应填实并插筋
B. 沿墙高每隔600mm应设拉结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0.5m
C.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D.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
E. 内墙转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第14题
A. 与构造柱相邻的砌块孔洞,6度时宜填实,7度时应填实,8度时应填实并插筋
B. 沿墙高每隔600mm应设拉结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0.5m
C.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D.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
E. 内墙转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第15题
A. 与构造柱相邻的砌块孔洞,6度时宜填实,7度时应填实,8度时应填实并插筋
B. 沿墙高每隔600mm应设拉结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0.5m
C.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D.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
E. 内墙转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第16题
A. 与构造柱相邻的砌块孔洞,6度时宜填实,7度时应填实,8度时应填实并插筋
B. 沿墙高每隔600mm应设拉结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0.5m
C.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D.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
E. 内墙转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第17题
A. 与构造柱相邻的砌块孔洞,6度时宜填实,7度时应填实,8度时应填实并插筋
B. 沿墙高每隔600mm应设拉结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0.5m
C.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D.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
E. 内墙转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第18题
A. 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B. 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C. 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
D. 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300mm或与埋深小于3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E. 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
第19题
A. 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B. 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C. 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
D. 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300mm或与埋深小于3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E. 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
第20题
A. 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B. 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C. 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
D. 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300mm或与埋深小于3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E. 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
第21题
A. 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B. 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C. 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
D. 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300mm或与埋深小于3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E. 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
第22题
A. 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B. 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C. 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
D. 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300mm或与埋深小于3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E. 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
第23题
A. 工具式钢管单立柱支撑的间距应符合支撑设计的规定
B. 立柱可以接长使用
C. 立柱不得接长使用
D. 所有夹具、螺栓、销子和其他配件应处在闭合或拧紧的位置
E. 构造措施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第24题
A. 工具式钢管单立柱支撑的间距应符合支撑设计的规定
B. 立柱可以接长使用
C. 立柱不得接长使用
D. 所有夹具、螺栓、销子和其他配件应处在闭合或拧紧的位置
E. 构造措施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第25题
A. 工具式钢管单立柱支撑的间距应符合支撑设计的规定
B. 立柱可以接长使用
C. 立柱不得接长使用
D. 所有夹具、螺栓、销子和其他配件应处在闭合或拧紧的位置
E. 构造措施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第26题
A. 工具式钢管单立柱支撑的间距应符合支撑设计的规定
B. 立柱可以接长使用
C. 立柱不得接长使用
D. 所有夹具、螺栓、销子和其他配件应处在闭合或拧紧的位置
E. 构造措施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第27题
A. 工具式钢管单立柱支撑的间距应符合支撑设计的规定
B. 立柱可以接长使用
C. 立柱不得接长使用
D. 所有夹具、螺栓、销子和其他配件应处在闭合或拧紧的位置
E. 构造措施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第28题
A. 工具式钢管单立柱支撑的间距应符合支撑设计的规定
B. 立柱可以接长使用
C. 立柱不得接长使用
D. 所有夹具、螺栓、销子和其他配件应处在闭合或拧紧的位置
E. 构造措施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第29题
A.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B. 所有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作业、安全网等技术措施的设置状况;
C. 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及材质;
D. 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E. 扣件和连接件的坚固程度;
第30题
A.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B. 所有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作业、安全网等技术措施的设置状况;
C. 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及材质;
D. 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E. 扣件和连接件的坚固程度;
第31题
A.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B. 所有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作业、安全网等技术措施的设置状况;
C. 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及材质;
D. 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E. 扣件和连接件的坚固程度;
第32题
A.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B. 所有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作业、安全网等技术措施的设置状况;
C. 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及材质;
D. 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E. 扣件和连接件的坚固程度;
第33题
A.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B. 所有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作业、安全网等技术措施的设置状况;
C. 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及材质;
D. 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E. 扣件和连接件的坚固程度;
第34题
A.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B. 所有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作业、安全网等技术措施的设置状况;
C. 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及材质;
D. 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E. 扣件和连接件的坚固程度;
第35题
A.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B. 所有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作业、安全网等技术措施的设置状况;
C. 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及材质;
D. 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E. 扣件和连接件的坚固程度;
第36题
A.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B. 所有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作业、安全网等技术措施的设置状况;
C. 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及材质;
D. 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E. 扣件和连接件的坚固程度;
第37题
A.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B. 所有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作业、安全网等技术措施的设置状况;
C. 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及材质;
D. 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E. 扣件和连接件的坚固程度;
第38题
A.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B. 所有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作业、安全网等技术措施的设置状况;
C. 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及材质;
D. 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E. 扣件和连接件的坚固程度;
第39题
A.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B. 所有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作业、安全网等技术措施的设置状况;
C. 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及材质;
D. 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E. 扣件和连接件的坚固程度;
第40题
A.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B. 所有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作业、安全网等技术措施的设置状况;
C. 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及材质;
D. 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E. 扣件和连接件的坚固程度;
第41题
A.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B. 所有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作业、安全网等技术措施的设置状况;
C. 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及材质;
D. 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
E. 扣件和连接件的坚固程度;
第47题
A. 施工单位编制归档文件时,收集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检验批验收记录应属于()分项工程。
B. 施工单位编制归档文件时,构造柱、填充墙水平系梁、填充墙洞口边框、压顶、现浇过梁混凝土采用C20《混凝土浇灌申请书》应属于()类资料。
C. 施工单位编制归档文件时,构造柱选用的钢材应提交的C4类文件包括()。
D.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表示该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达到20兆帕以上。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