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无永久变形
B. 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
C. 试验期间和试验后,门的安全功能不受影响
D. 可以有不大于5cm永久变形
E. 弹性变形不大于10mm
搜题
第1题
A. 无永久变形
B. 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
C. 试验期间和试验后,门的安全功能不受影响
D. 可以有不大于5cm永久变形
E. 弹性变形不大于10mm
第2题
A. 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
B. 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其他楼层时,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且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m2
C. 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
D. 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
第3题
A. 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
B. 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400m2
C. 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
D. 布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的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第5题
A. 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
B. 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3层
C. 在其他民用建筑时,至少应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D. 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观众厅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200m2
E. 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屋
第6题
A. 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时,对于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B. 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时,对于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
C. 形成建筑空间的坡屋顶,结构净高在2.10M及以上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
D. 形成建筑空间的坡屋顶,结构净高在1.20M及以上至2.20M以下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
E. 形成建筑空间的坡屋顶,结构净高在1.20M以下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
第7题
A.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并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B.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使物体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C. 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意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应。
D.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的任意点时,会改变原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第8题
A. 垂直矩形平面所受的静水总压力的大小等于该平面形心点的压力与平面面积的乘积
B. 垂直矩形平面所受的静水总压力的大小等于该平面重心点的压力与平面面积的乘积
C. 总静压力P的方向是垂直指向作用面的,其作用点为在作用面对称轴上
D. 总静压力P的方向是垂直指向作用面的,其作用点离液面的距离为2/3h,h是液面的高度
E. 总静压力P的方向平行于作用面
第9题
A. 对于形成建筑空间的坡屋顶,结构净高在2.10m及以上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
B. 对于场馆看台下的建筑空间,结构净高在2.10m及以上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
C.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自然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计算,结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应计算全面积,结构层高在2.20m以下的,应计算12面积
D. 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时,对于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且结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应计算全面积,结构层高在2.20m以下的,应计算12面积
第10题
A. 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
B. 区域显示器应设置在出入口等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1.3至1.5m
C. 消防控制室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多线制消防专用电话系统中的每个电话分机应与总机单独连接
D. 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5W。
第11题
A. 遇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B. 防火分区自避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
C. 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D. 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E. 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
第12题
A. 保温层的位置只能设置在结构层与防水层之间
B. 隔汽层应设置在保温层上面
C. 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上面时,当使用具有吸湿性低、耐气候性强的憎水材料作为保温层
D. 可以把保温层与结构层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构件
E. 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上面,这种做法又称为“倒置式保温屋面”
第13题
A. 桁架是由链杆组成的格构体系,当荷载仅作用在结点上时,杆件仅承受轴向力,截面上只有均匀分布的正应力。
B. 桁架是由链杆组成的格构体系,当荷载作用在结点和链杆上时,杆件仅承受轴向力,截面上只有均匀分布的正应力。
C. 一般平面桁架内力分析利用截面法,由于杆件仅承受轴向力,因此可利用平衡关系式求解内力。
D. 桁架是由链杆组成的格构体系,当荷载仅作用在结点上时,是最理想的一种结构形式。
第14题
A. 不配套的门架和配件可以混用于同一脚手架
B. 连接门架与配件的锁臂、搭钩必须处于锁住状态
C. 交叉支撑、水平架应紧随门架的安装及时设置
D. 栏杆应设置在脚手架操作层外侧
E. 脚手板应满铺
第15题
A. 不配套的门架和配件可以混用于同一脚手架
B. 连接门架与配件的锁臂、搭钩必须处于锁住状态
C. 交叉支撑、水平架应紧随门架的安装及时设置
D. 栏杆应设置在脚手架操作层外侧
E. 脚手板应满铺
第16题
A. 不配套的门架和配件可以混用于同一脚手架
B. 连接门架与配件的锁臂、搭钩必须处于锁住状态
C. 交叉支撑、水平架应紧随门架的安装及时设置
D. 栏杆应设置在脚手架操作层外侧
E. 脚手板应满铺
第17题
A. 不配套的门架和配件可以混用于同一脚手架
B. 连接门架与配件的锁臂、搭钩必须处于锁住状态
C. 交叉支撑、水平架应紧随门架的安装及时设置
D. 栏杆应设置在脚手架操作层外侧
E. 脚手板应满铺
第18题
A. 不配套的门架和配件可以混用于同一脚手架
B. 连接门架与配件的锁臂、搭钩必须处于锁住状态
C. 交叉支撑、水平架应紧随门架的安装及时设置
D. 栏杆应设置在脚手架操作层外侧
E. 脚手板应满铺
第19题
A. 不配套的门架和配件可以混用于同一脚手架
B. 连接门架与配件的锁臂、搭钩必须处于锁住状态
C. 交叉支撑、水平架应紧随门架的安装及时设置
D. 栏杆应设置在脚手架操作层外侧
E. 脚手板应满铺
第20题
A. 形成建筑空间的坡屋顶,结构净高在()m及以上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单选题)
B.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自然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计算,结构层高在()m及以上的应计算全面积。(单选题)
C. 关于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多选题)
D. 建筑面积是建筑物(包括墙体)所形成的楼地面面积。(判断题)
第21题
A. 特等、甲等剧场,超过1500个座位的其他等级的剧场,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或礼堂,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
B. 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办公建筑
C. 藏书量超过50万册的图书馆
D. 总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
E. 设置在首层、2层和3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除游泳场所外)
第22题
A. 在大空间场所安装时,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的要求
B. 采样孔的直径应根据采样管的长度及敷设方式、采样孔的数量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C. 当采样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每3℃温差间隔或2m间隔(取最小者)应设置一个采样孔
D. 采样孔需要现场加工时,应采用专用打孔工具
第23题
A. 在大空间场所安装时,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的要求
B. 采样孔的直径应根据采样管的长度及敷设方式、采样孔的数量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C. 当采样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每3℃温差间隔或2m间隔(取最小者)应设置一个采样孔
D. 采样孔需要现场加工时,应采用专用打孔工具
第24题
A. 回转体在与其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视图都是圆
B. 回转体不与轴线垂直的其余两视图为两个形状相同的图形
C. 用垂直于回转体轴线的平面切割回转体,所得切口的形状为圆
D. 当回转体的轴线垂直于某投影面时,切口在该投影面上的视图为反映实形的圆
E. 当回转体的轴线垂直于某投影面时,用垂直于回转体轴线的平面切割回转体,切口的其余两视图都积聚成为直线段
第25题
A. 对于一级耐火等级建筑,应布置在负一层或首层
B. 对于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不应超过三层
C. 当住院病房设置在Ⅰ级木结构建筑中时,应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导
D. 相邻两个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
E. 当住院病房设置在Ⅱ级木结构建筑中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
第32题
A. 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用马凳操作
B. 拼装完的大块模板或整体模板,吊装前应确定吊点位置,先进行试吊,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吊运安装
C.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若采用多层支架支模,则在两层支架立柱间应铺设垫板,且应平整,上下层支柱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D. 当模板高度大于5m以上时,应搭脚手架,设置防护栏,上下可以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
第33题
A. 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用马凳操作
B. 拼装完的大块模板或整体模板,吊装前应确定吊点位置,先进行试吊,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吊运安装
C.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若采用多层支架支模,则在两层支架立柱间应铺设垫板,且应平整,上下层支柱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D. 当模板高度大于5m以上时,应搭脚手架,设置防护栏,上下可以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
第34题
A. 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用马凳操作
B. 拼装完的大块模板或整体模板,吊装前应确定吊点位置,先进行试吊,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吊运安装
C.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若采用多层支架支模,则在两层支架立柱间应铺设垫板,且应平整,上下层支柱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D. 当模板高度大于5m以上时,应搭脚手架,设置防护栏,上下可以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
第35题
A. 施工升降操作平台门的()度与设备的吊笼门进出口宽度之差不得大于120mm。
B. 施工升降机货用升降机的操作平台门应与设备的吊笼实行()只有在吊笼底板离某一登机平台垂直距离在+0.25m以内时,该平台的停层门方可打开。
C. 各类操作平台等属于危大工程范国的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D. 操作平台的搁置点、拉结点、支撑点应设置在稳定的主体结构上,且应可靠连接。()
第36题
A. 施工升降操作平台门的()度与设备的吊笼门进出口宽度之差不得大于120mm。
B. 施工升降机货用升降机的操作平台门应与设备的吊笼实行()只有在吊笼底板离某一登机平台垂直距离在+0.25m以内时,该平台的停层门方可打开。
C. 各类操作平台等属于危大工程范国的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D. 操作平台的搁置点、拉结点、支撑点应设置在稳定的主体结构上,且应可靠连接。()
第37题
A. 施工升降操作平台门的()度与设备的吊笼门进出口宽度之差不得大于120mm。
B. 施工升降机货用升降机的操作平台门应与设备的吊笼实行()只有在吊笼底板离某一登机平台垂直距离在+0.25m以内时,该平台的停层门方可打开。
C. 各类操作平台等属于危大工程范国的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D. 操作平台的搁置点、拉结点、支撑点应设置在稳定的主体结构上,且应可靠连接。()
第38题
A. 施工升降操作平台门的()度与设备的吊笼门进出口宽度之差不得大于120mm。
B. 施工升降机货用升降机的操作平台门应与设备的吊笼实行()只有在吊笼底板离某一登机平台垂直距离在+0.25m以内时,该平台的停层门方可打开。
C. 各类操作平台等属于危大工程范国的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D. 操作平台的搁置点、拉结点、支撑点应设置在稳定的主体结构上,且应可靠连接。()
第39题
A. 施工升降操作平台门的()度与设备的吊笼门进出口宽度之差不得大于120mm。
B. 施工升降机货用升降机的操作平台门应与设备的吊笼实行()只有在吊笼底板离某一登机平台垂直距离在+0.25m以内时,该平台的停层门方可打开。
C. 各类操作平台等属于危大工程范国的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D. 操作平台的搁置点、拉结点、支撑点应设置在稳定的主体结构上,且应可靠连接。()
第40题
A. 施工升降操作平台门的()度与设备的吊笼门进出口宽度之差不得大于120mm。
B. 施工升降机货用升降机的操作平台门应与设备的吊笼实行()只有在吊笼底板离某一登机平台垂直距离在+0.25m以内时,该平台的停层门方可打开。
C. 各类操作平台等属于危大工程范国的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D. 操作平台的搁置点、拉结点、支撑点应设置在稳定的主体结构上,且应可靠连接。()
第41题
A. 应用截面法只能求得截面上内力的合力,要想确定截面任意点的应力,必须了解内力在截面上的分布情况
B. 应力的分布规律与杆件的变形无关
C. 应力的分布规律与杆件的变形有关
D. 应用截面法可以确定截面上任意一点的应力,而无需了解内力在截面上的分布情况
E. 以上都正确
第42题
A. 分析作用在流体上的作用力,按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类:质量力和()。
B. 流体静压强的方向与作用面(),并指向作用面。
C. 矩形水箱在受压面为水平面的情况下,压力均匀分布,总压力方向垂直指向水平面,作用点是受压面的()。
D. 在试压用压力表上读得的压力值称为表压力,简称表压,又称()。
第43题
A. 对于承重构件布置相同的楼层,只画出一个结构平面布置图,称为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B. 对于现浇楼板,可以在平面布置图上标出板的名称,必须另外绘制板的配筋图
C. 结构布置图中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表达方式,有预制楼板的表达方式和现浇楼板的表达方式
D. 现浇板必要时,尚应在平面图中表示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及宽度
E. 采用预制板时注明预制板的跨度方向、板号,数量及板底标高即可
第44题
A.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B.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C.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可不设置
D. 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E. 应优先采用方形布置,或采用菱形、矩形布置
第45题
A.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B.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C.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可不设置
D. 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E. 应优先采用方形布置,或采用菱形、矩形布置
第46题
A.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B.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C.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可不设置
D. 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E. 应优先采用方形布置,或采用菱形、矩形布置
第47题
A.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B.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C.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可不设置
D. 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E. 应优先采用方形布置,或采用菱形、矩形布置
第48题
A.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B.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C.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可不设置
D. 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E. 应优先采用方形布置,或采用菱形、矩形布置
第49题
A.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B.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C.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可不设置
D. 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E. 应优先采用方形布置,或采用菱形、矩形布置
第50题
A. 保温层的位置只能设置在保温层设在结构层与防水层之间
B. 隔汽层应设置在保温层上面
C. 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上面,当使用具有吸湿性低、耐气候性强的憎水材料作为保温层
D. 可以把保温层与结构层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构件
E. 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上面,这种做法又称为“倒置式保温屋面”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