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2题
A.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严重时死亡
B. 二氧化碳是无色剧毒气体,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出现昏迷、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重者可窒息死亡
C. 甲烷易燃,爆炸极限为5%—15%,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D. 氧含量(体积百分比浓度)10%—12%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呼吸加深加快,几乎丧失判断能力,嘴唇发紫
第3题
A.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严重时死亡
B. 二氧化碳是无色剧毒气体,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出现昏迷、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重者可窒息死亡
C. 甲烷易燃,爆炸极限为5%—15%,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D. 氧含量(体积百分比浓度)10%—12%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呼吸加深加快,几乎丧失判断能力,嘴唇发紫
第4题
A.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自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室息,严重时死亡
B. 二氧化碳是无色剧毒气体,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出现昏迷、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重者可室息死亡
C. 甲烷易燃,爆炸极限为5%-15%,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D. 氧含量(体积百分比浓度)10%-12%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呼吸加深加快,几乎丧失判断能力,嘴唇发紫
第5题
A.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自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室息,严重时死亡
B. 二氧化碳是无色剧毒气体,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出现昏迷、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重者可室息死亡
C. 甲烷易燃,爆炸极限为5%-15%,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D. 氧含量(体积百分比浓度)10%-12%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呼吸加深加快,几乎丧失判断能力,嘴唇发紫
第6题
A.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自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室息,严重时死亡
B. 二氧化碳是无色剧毒气体,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出现昏迷、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重者可室息死亡
C. 甲烷易燃,爆炸极限为5%-15%,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D. 氧含量(体积百分比浓度)10%-12%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呼吸加深加快,几乎丧失判断能力,嘴唇发紫
第7题
A.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自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室息,严重时死亡
B. 二氧化碳是无色剧毒气体,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出现昏迷、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重者可室息死亡
C. 甲烷易燃,爆炸极限为5%-15%,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D. 氧含量(体积百分比浓度)10%-12%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呼吸加深加快,几乎丧失判断能力,嘴唇发紫
第8题
A.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自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室息,严重时死亡
B. 二氧化碳是无色剧毒气体,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出现昏迷、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重者可室息死亡
C. 甲烷易燃,爆炸极限为5%-15%,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D. 氧含量(体积百分比浓度)10%-12%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呼吸加深加快,几乎丧失判断能力,嘴唇发紫
第9题
A.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自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室息,严重时死亡
B. 二氧化碳是无色剧毒气体,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出现昏迷、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重者可室息死亡
C. 甲烷易燃,爆炸极限为5%-15%,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D. 氧含量(体积百分比浓度)10%-12%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呼吸加深加快,几乎丧失判断能力,嘴唇发紫
第11题
A. 有限空间中的气体或液体的泄漏或挥发
B. 有限空间中有机物分解
C. 有限空间中燃烧及氧化和氧气被吸收
D. 富氧环境
第14题
A. 大部分危险、危害因素通过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
B. 爆炸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造成伤害
C. 毒物通过直接接触或呼吸带人的空气作用于人体
D. 对各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
E. 噪声通过一定距离的空气损伤听觉
第15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16题
A.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
B.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伤害;
C.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触电伤害;
D.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粉尘、坍塌、触电伤害;
第17题
A.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
B.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伤害;
C.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触电伤害;
D.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粉尘、坍塌、触电伤害;
第18题
A.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
B.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伤害;
C.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触电伤害;
D.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粉尘、坍塌、触电伤害;
第19题
A.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
B.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伤害;
C.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触电伤害;
D.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粉尘、坍塌、触电伤害;
第20题
A.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
B.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伤害;
C.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触电伤害;
D.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粉尘、坍塌、触电伤害;
第21题
A.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
B.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伤害;
C.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触电伤害;
D.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粉尘、坍塌、触电伤害;
第22题
A.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
B.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伤害;
C.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触电伤害;
D.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粉尘、坍塌、触电伤害;
第23题
A.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
B.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伤害;
C.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触电伤害;
D.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粉尘、坍塌、触电伤害;
第24题
A.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
B.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伤害;
C.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触电伤害;
D.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粉尘、坍塌、触电伤害;
第25题
A.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
B.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伤害;
C.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触电伤害;
D.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粉尘、坍塌、触电伤害;
第26题
A.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
B.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伤害;
C.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触电伤害;
D.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粉尘、坍塌、触电伤害;
第29题
A. 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有害因素对头部伤害的头部防护用品
B. 防御缺氧空气和空气污染物进入呼吸道的呼吸防护用品
C. 防御物理和化学危险.有害因素对眼面部伤害的眼面部防护用品
D. 防噪声危害及防水.防寒等的听力防护用品
第30题
A. 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有害因素对头部伤害的头部防护用品
B. 防御缺氧空气和空气污染物进入呼吸道的呼吸防护用品
C. 防御物理和化学危险.有害因素对眼面部伤害的眼面部防护用品
D. 防噪声危害及防水.防寒等的听力防护用品
第31题
A. 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有害因素对头部伤害的头部防护用品
B. 防御缺氧空气和空气污染物进入呼吸道的呼吸防护用品
C. 防御物理和化学危险.有害因素对眼面部伤害的眼面部防护用品
D. 防噪声危害及防水.防寒等的听力防护用品
第32题
A. 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有害因素对头部伤害的头部防护用品
B. 防御缺氧空气和空气污染物进入呼吸道的呼吸防护用品
C. 防御物理和化学危险.有害因素对眼面部伤害的眼面部防护用品
D. 防噪声危害及防水.防寒等的听力防护用品
第33题
A. 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有害因素对头部伤害的头部防护用品
B. 防御缺氧空气和空气污染物进入呼吸道的呼吸防护用品
C. 防御物理和化学危险.有害因素对眼面部伤害的眼面部防护用品
D. 防噪声危害及防水.防寒等的听力防护用品
第34题
A. 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有害因素对头部伤害的头部防护用品
B. 防御缺氧空气和空气污染物进入呼吸道的呼吸防护用品
C. 防御物理和化学危险.有害因素对眼面部伤害的眼面部防护用品
D. 防噪声危害及防水.防寒等的听力防护用品
第35题
A. 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和孔洞口
B. 基坑和基槽外围、管沟和水池边沿
C. 高差超过1.2m(1.5m)的临边部位
D. 爆破、起重、拆除和其他各种危险作业场所
E. 爆破物、易燃物、危险气体、危险液体和其他有毒有害危险品存放处
第36题
A. 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和孔洞口
B. 基坑和基槽外围、管沟和水池边沿
C. 高差超过1.2m(1.5m)的临边部位
D. 爆破、起重、拆除和其他各种危险作业场所
E. 爆破物、易燃物、危险气体、危险液体和其他有毒有害危险品存放处
第37题
A. 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和孔洞口
B. 基坑和基槽外围、管沟和水池边沿
C. 高差超过1.2m(1.5m)的临边部位
D. 爆破、起重、拆除和其他各种危险作业场所
E. 爆破物、易燃物、危险气体、危险液体和其他有毒有害危险品存放处
第38题
A. 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和孔洞口
B. 基坑和基槽外围、管沟和水池边沿
C. 高差超过1.2m(1.5m)的临边部位
D. 爆破、起重、拆除和其他各种危险作业场所
E. 爆破物、易燃物、危险气体、危险液体和其他有毒有害危险品存放处
第39题
A. 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和孔洞口
B. 基坑和基槽外围、管沟和水池边沿
C. 高差超过1.2m(1.5m)的临边部位
D. 爆破、起重、拆除和其他各种危险作业场所
E. 爆破物、易燃物、危险气体、危险液体和其他有毒有害危险品存放处
第40题
A. 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和孔洞口
B. 基坑和基槽外围、管沟和水池边沿
C. 高差超过1.2m(1.5m)的临边部位
D. 爆破、起重、拆除和其他各种危险作业场所
E. 爆破物、易燃物、危险气体、危险液体和其他有毒有害危险品存放处
第48题
A. 有限空间的数量
B. 有限空间位置
C. 危险有害因素
D. 有限空间管理人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