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2题
A. 金属箱体及电器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等通过PE线端子板与PE线电气连接
B. 电箱的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采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
C. 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不得有接头
D. 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分别设在箱体的上顶面和下底面
E. 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采用有接头的橡皮护套绝缘电缆
第3题
A. 金属箱体及电器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等通过PE线端子板与PE线电气连接
B. 电箱的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采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
C. 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不得有接头
D. 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分别设在箱体的上顶面和下底面
E. 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采用有接头的橡皮护套绝缘电缆
第4题
A. 金属箱体及电器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等通过PE线端子板与PE线电气连接
B. 电箱的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采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
C. 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不得有接头
D. 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分别设在箱体的上顶面和下底面
E. 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采用有接头的橡皮护套绝缘电缆
第5题
A.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B.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不同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C. 不超过两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D. 超过两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3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第6题
A.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B. 已与其配电柜可靠电气连接的电气测量仪表
C. 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D. 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
第10题
A.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不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B. 不超过2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3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C.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D. 不超过1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E. 不超过2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第11题
A.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不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B. 不超过2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3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C.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D. 不超过1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E. 不超过2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第12题
A.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不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B. 不超过2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3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C.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D. 不超过1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E. 不超过2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第14题
A. 埋设在地下的各种金属管道均可用作自然接地体
B. 自然接地体至少应有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相连
C. 管道保温层的金属外皮、金属网以及电缆的金属护层可用作接地线
D. 接地体顶端应理入地表面下,深度不应小于0.4m
第15题
A. 埋设在地下的各种金属管道均可用作自然接地体
B. 自然接地体至少应有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相连
C. 管道保温层的金属外皮、金属网以及电缆的金属护层可用作接地线
D. 接地体顶端应理入地表面下,深度不应小于0.4m
第16题
A. 埋设在地下的各种金属管道均可用作自然接地体
B. 自然接地体至少应有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相连
C. 管道保温层的金属外皮、金属网以及电缆的金属护层可用作接地线
D. 接地体顶端应理入地表面下,深度不应小于0.4m
第17题
A. 埋设在地下的各种金属管道均可用作自然接地体
B. 自然接地体至少应有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相连
C. 管道保温层的金属外皮、金属网以及电缆的金属护层可用作接地线
D. 接地体顶端应理入地表面下,深度不应小于0.4m
第18题
A. 埋设在地下的各种金属管道均可用作自然接地体
B. 自然接地体至少应有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相连
C. 管道保温层的金属外皮、金属网以及电缆的金属护层可用作接地线
D. 接地体顶端应理入地表面下,深度不应小于0.4m
第19题
A. 埋设在地下的各种金属管道均可用作自然接地体
B. 自然接地体至少应有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相连
C. 管道保温层的金属外皮、金属网以及电缆的金属护层可用作接地线
D. 接地体顶端应理入地表面下,深度不应小于0.4m
第20题
A. 配电柜与控制柜的金属框架
B. 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
C.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D. 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E. 安装在配电柜金属框架和配电箱的金属箱体上,且与其可靠电气连接的电气测量仪表、电流互感器、电器的金属外壳
第21题
A. 配电柜与控制柜的金属框架
B. 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
C.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D. 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E. 安装在配电柜金属框架和配电箱的金属箱体上,且与其可靠电气连接的电气测量仪表、电流互感器、电器的金属外壳
第22题
A. 配电柜与控制柜的金属框架
B. 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
C.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D. 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E. 安装在配电柜金属框架和配电箱的金属箱体上,且与其可靠电气连接的电气测量仪表、电流互感器、电器的金属外壳
第23题
A. 配电柜与控制柜的金属框架
B. 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
C.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D. 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E. 安装在配电柜金属框架和配电箱的金属箱体上,且与其可靠电气连接的电气测量仪表、电流互感器、电器的金属外壳
第24题
A. 配电柜与控制柜的金属框架
B. 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
C.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D. 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E. 安装在配电柜金属框架和配电箱的金属箱体上,且与其可靠电气连接的电气测量仪表、电流互感器、电器的金属外壳
第25题
A. 配电柜与控制柜的金属框架
B. 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
C.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D. 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E. 安装在配电柜金属框架和配电箱的金属箱体上,且与其可靠电气连接的电气测量仪表、电流互感器、电器的金属外壳
第26题
A.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B.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不同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C. 不超过两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D. 超过两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3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第27题
A.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B.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不同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C. 不超过两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D. 超过两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3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第28题
A.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B.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不同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C. 不超过两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D. 超过两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3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第29题
A.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B.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不同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C. 不超过两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D. 超过两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3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第30题
A.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B.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不同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C. 不超过两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D. 超过两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3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第31题
A.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B.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不同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C. 不超过两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D. 超过两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3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第32题
A. 每一台电压在36V以上的电气设备
B. 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C. 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D. 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第33题
A. 每一台电压在36V以上的电气设备
B. 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C. 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D. 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第34题
A. 每一台电压在36V以上的电气设备
B. 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C. 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D. 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第35题
A. 正常电流通常利用大地代替导线
B. 切断电路达到保护
C. 在零线保护上除工作接地外其他地点的再次连接
D. 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的金属性连接
第36题
A. 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
B. 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构架
C. 橡套电缆芯线
D. 铠装电缆的铅皮
E. 电缆的屏蔽护套
第37题
A. 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
B. 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构架
C. 橡套电缆芯线
D. 铠装电缆的铅皮
E. 电缆的屏蔽护套
第38题
A. 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
B. 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构架
C. 橡套电缆芯线
D. 铠装电缆的铅皮
E. 电缆的屏蔽护套
第41题
A. 梯架、托盘和槽盒全长不大于30m时,应不少于()处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B. 梯架、托盘和槽盒全长大于30m时,每隔()m应增加一个连接点,起始端和终点端均应可靠接地。
C. 母线槽的金属外壳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并应符合的规定有()。
D. 镀锌梯架、托盘和槽盒本体之间不跨接保护联结导体时,连接板每端不应少于3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第42题
A.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B. 已与其配电柜可靠电气连接的电气测量仪表
C. 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D. 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
第43题
A.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B. 已与其配电柜可靠电气连接的电气测量仪表
C. 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D. 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
第44题
A.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B. 已与其配电柜可靠电气连接的电气测量仪表
C. 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D. 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
第45题
A.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B. 已与其配电柜可靠电气连接的电气测量仪表
C. 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D. 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
第46题
A.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B. 已与其配电柜可靠电气连接的电气测量仪表
C. 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D. 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
第47题
A.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B. 已与其配电柜可靠电气连接的电气测量仪表
C. 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D. 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
第48题
A. 连接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导线绝缘的颜色任意选用
B. 金属箱体及电器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等通过PE线端子板与PE线电气连接
C. 电箱的金属箱门与金屋箱体采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
D. 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分别设在箱体的上顶面和下底面
E. 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采用有接头的橡皮护套绝缘电缆
第49题
A. 连接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导线绝缘的颜色任意选用
B. 金属箱体及电器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等通过PE线端子板与PE线电气连接
C. 电箱的金属箱门与金屋箱体采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
D. 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分别设在箱体的上顶面和下底面
E. 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采用有接头的橡皮护套绝缘电缆
第50题
A. 每段母线槽的金属外壳间应连接可靠,且母线槽全长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不应少2处
B. 分支母线槽的金属外壳末端应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C. 母线与母线连接时,金属外壳不需要可靠连接
D. 母线全长与保护导体之间的连接不足3处
E. 连接导体的材质、截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