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
B. 30
C. 40
搜题
第13题
A. 各区县安全站对本地区所有在建项目“安管人员”履职情况检查应每年不少于1次,所检查的项目“安管人员”应做到全覆盖
B. 对所有注册在本地的建筑施工企业“安管人员”履职情况检查应每3年不少于1次
C. “安管人员”总数在20人以下的应抽查不少于3人
D. “安管人员”总数在20~50人的应抽查不少于10人
E. 总数在50人以上的应抽查不少于15人
第14题
A. 各区县安全站对本地区所有在建项目“安管人员”履职情况检查应每年不少于1次,所检查的项目“安管人员”应做到全覆盖
B. 对所有注册在本地的建筑施工企业“安管人员”履职情况检查应每3年不少于1次
C. “安管人员”总数在20人以下的应抽查不少于3人
D. “安管人员”总数在20~50人的应抽查不少于10人
E. 总数在50人以上的应抽查不少于15人
第15题
A. 通风系统
B.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C. 紧急避险系统
第16题
A. 通风系统
B.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C. 紧急避险系统
第17题
A. 通风系统
B.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C. 紧急避险系统
第18题
A. 通风系统
B.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C. 紧急避险系统
第19题
A. 通风系统
B.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C. 紧急避险系统
第20题
A. 通风系统
B.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C. 紧急避险系统
第22题
A. 人员还没有全部撤出或进风侧人员已撤出,但井下人员已通知撤退方向
B. 人员虽全部撤出或进风侧人员已撤出,但井下人员还没通知撤退方向
C. 人员全部撤出或进风侧人员已撤出,井下人员已通知撤退方向
第23题
A. 建立施工项目安全组织系统
B. 建立与项目安全组织系统相配套的各专业、各部门、各生产岗位的安全责任系统
C. 建立项目经理的安全生产职责及项目班子成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D. 提高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
E. 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信息管理措施等
第25题
A. 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B. 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和抽采瓦斯系统
C. 建立防治突出机构并配备相应专业人员
D. 采取防治突出措施
第27题
A.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档案
B.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档案
C. 信息查询系统
D. 监督管理档案
第28题
A. 从业人员不足100人的,不需要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 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不足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2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C. 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5‰,其中至少应当有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D. 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其中至少应当有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第29题
A. 必须锁好井口,确保井口稳定。防止井台上弃物坠入井内
B. 提升设施应有专门设计
C. 井深超过15m时,上下人员应采用提升设备
D. 漏水和淋水地段应有防水、排水措施
E. 作业人员进入井内可采用卷扬机提升
第30题
A. 必须锁好井口,确保井口稳定。防止井台上弃物坠入井内
B. 提升设施应有专门设计
C. 井深超过15m时,上下人员应采用提升设备
D. 漏水和淋水地段应有防水、排水措施
E. 作业人员进入井内可采用卷扬机提升
第31题
A. 必须锁好井口,确保井口稳定。防止井台上弃物坠入井内
B. 提升设施应有专门设计
C. 井深超过15m时,上下人员应采用提升设备
D. 漏水和淋水地段应有防水、排水措施
E. 作业人员进入井内可采用卷扬机提升
第32题
A. 必须锁好井口,确保井口稳定。防止井台上弃物坠入井内
B. 提升设施应有专门设计
C. 井深超过15m时,上下人员应采用提升设备
D. 漏水和淋水地段应有防水、排水措施
E. 作业人员进入井内可采用卷扬机提升
第33题
A. 必须锁好井口,确保井口稳定。防止井台上弃物坠入井内
B. 提升设施应有专门设计
C. 井深超过15m时,上下人员应采用提升设备
D. 漏水和淋水地段应有防水、排水措施
E. 作业人员进入井内可采用卷扬机提升
第34题
A. 必须锁好井口,确保井口稳定。防止井台上弃物坠入井内
B. 提升设施应有专门设计
C. 井深超过15m时,上下人员应采用提升设备
D. 漏水和淋水地段应有防水、排水措施
E. 作业人员进入井内可采用卷扬机提升
第35题
A. 注册执业人员
B. 注册专业技术人员
C. 执业业绩信息
D. 建立信用信息档案
第36题
A. 确定影响或可能影响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管理人员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B.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确保工作人员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
C. 组织在进行人员选择时,应选取具备辨识危险源能力的人员
D. 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属于体系的支持,不属于能力考虑的范畴
第37题
A. 确定影响或可能影响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管理人员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B.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确保工作人员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
C. 组织在进行人员选择时,应选取具备辨识危险源能力的人员
D. 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属于体系的支持,不属于能力考虑的范畴
第38题
A. 确定影响或可能影响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管理人员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B.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确保工作人员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
C. 组织在进行人员选择时,应选取具备辨识危险源能力的人员
D. 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属于体系的支持,不属于能力考虑的范畴
第39题
A. 确定影响或可能影响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管理人员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B.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确保工作人员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
C. 组织在进行人员选择时,应选取具备辨识危险源能力的人员
D. 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属于体系的支持,不属于能力考虑的范畴
第40题
A. 确定影响或可能影响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管理人员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B.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确保工作人员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
C. 组织在进行人员选择时,应选取具备辨识危险源能力的人员
D. 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属于体系的支持,不属于能力考虑的范畴
第41题
A. 确定影响或可能影响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管理人员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B.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确保工作人员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
C. 组织在进行人员选择时,应选取具备辨识危险源能力的人员
D. 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属于体系的支持,不属于能力考虑的范畴
第42题
A. 持有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受聘于建筑施工企业或者建筑起重机械出租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
B. 用人单位对于首次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在其正式上岗前安排不少于3个月的实习操作
C.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进行作业,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并按规定对作业工具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D.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年度安全教育培训或者继续教育,每年不得少于12小时
第43题
A. 持有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受聘于建筑施工企业或者建筑起重机械出租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
B. 用人单位对于首次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在其正式上岗前安排不少于3个月的实习操作
C.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进行作业,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并按规定对作业工具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D.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年度安全教育培训或者继续教育,每年不得少于12小时
第44题
A. 持有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受聘于建筑施工企业或者建筑起重机械出租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
B. 用人单位对于首次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在其正式上岗前安排不少于3个月的实习操作
C.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进行作业,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并按规定对作业工具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D.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年度安全教育培训或者继续教育,每年不得少于12小时
第45题
A. 持有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受聘于建筑施工企业或者建筑起重机械出租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
B. 用人单位对于首次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在其正式上岗前安排不少于3个月的实习操作
C.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进行作业,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并按规定对作业工具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D.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年度安全教育培训或者继续教育,每年不得少于12小时
第46题
A. 持有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受聘于建筑施工企业或者建筑起重机械出租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
B. 用人单位对于首次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在其正式上岗前安排不少于3个月的实习操作
C.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进行作业,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并按规定对作业工具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D.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年度安全教育培训或者继续教育,每年不得少于12小时
第47题
A. 持有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受聘于建筑施工企业或者建筑起重机械出租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
B. 用人单位对于首次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在其正式上岗前安排不少于3个月的实习操作
C.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进行作业,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并按规定对作业工具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D.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年度安全教育培训或者继续教育,每年不得少于12小时
第48题
A. 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在5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 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在50人以下的,不需要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 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200人及以上的,应当配备3名及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危险实际情况增加,不得少于工程施工人员总人数的5‰。
D. 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50人-200人的,应当配备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 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50人-200人的,应当配备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49题
A. 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在5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 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在50人以下的,不需要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 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200人及以上的,应当配备3名及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危险实际情况增加,不得少于工程施工人员总人数的5‰。
D. 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50人-200人的,应当配备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 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50人-200人的,应当配备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50题
A. 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在5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 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在50人以下的,不需要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 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200人及以上的,应当配备3名及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危险实际情况增加,不得少于工程施工人员总人数的5‰。
D. 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50人-200人的,应当配备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 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50人-200人的,应当配备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