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液氯液化过程中,随着氯气液化量的增加,未凝气体的氢气含量()。”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在液氯液化过程中,随着氯气液化量的增加,未凝气体的氢气含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关于提高氯气的液化效率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增大氯气液化器的传热面积
B.
控制原料中氯气含氢量
C.
降低氯气的液化温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在液氯生产过程中,无需根据未凝气体中的氢气含量来控制原料氯气的液化程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对氯气尾气中氢含量控制的要求不高。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对氯气尾气中氢含量控制的要求不高。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在液氯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引起爆炸事故的是()。
A.
液氯纯度太高
B.
液氯尾气含氢超过4%
C.
三氯化氮超标.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氯化氢生产过程中,下列选项不是造成炉内压力高的原因是()。
A.
氯化氢用户或原料氯氢处理调节幅度大
B.
冷却器氯化氢出口液封
C.
氢气中含水分过多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氯气液化效率表示被液化的氯气量与原料氯气中纯氯气的量之比。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在液氯液化过程中,如氯气尾气中氢气含量富集达到下列哪个浓度时,受光、热、强振动的影响会发生爆炸()。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对氯气尾气中氢含量控制的要求不高。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对氯气尾气中氢含量控制的要求不高。
点击查看答案
第12题
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对氯气尾气中氢含量控制的要求不高。
点击查看答案
第13题
由于氯气和氢气沸点不同,氯气液化过程也就是尾气中氢气的富集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14题
下列关于三氯化氮的物化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三氯化氮能与亚硫酸钠水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
三氯化氮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C.
三氯化氮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在热水中易分解
点击查看答案
第15题
爆破片式泄压装置适用于以下哪种气体?()。
A.
液氯
B.
液氨
C.
氧气
D.
民用液化石油气
点击查看答案
第16题
2005年4月,华东某公司一只液氯贮罐的阀门松动而造成氯气泄露,造成268人入院治疗,其中27人住院,紧急疏散人约2000人。关于氯气液化说法正确的是()。
A.
如发现氯气液化系统有泄漏情况,应立即先处理泄漏点,而后切断气源
B.
氯气液化系统应经常用肥皂水检查整个系统和管线、设备是否泄漏
C.
液氯储槽的盛装量应≤80%
点击查看答案
第17题
氯气液化安全生产技术指标中,原料氯气含氢的控制范围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18题
氯化钠溶液电解产物为氢气、氯气和()。
点击查看答案
第19题
氯气液化过程中,液化效率越高,废氯浓度越低。
点击查看答案
第20题
氯气液化工序中,原料氯气含水分多,可能会造成管道或设备漏氯气或液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1题
危险化学品中,一般使用圆形或球形储槽储存的是()。
A.
可燃液体
B.
大量液体
C.
容易液化的气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22题
危险化学品中,一般使用圆形或球形储槽储存的是()。
A.
可燃液体
B.
大量液体
C.
容易液化的气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23题
氯气与许多元素直接化合,与氢气燃烧生成(),与水在90℃时反应生成氯水。
点击查看答案
第24题
氯气液化安全生产技术指标中,尾气含氢控制范围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25题
氯气高压液化法是由氯气处理工段来的氯气,进入高压压缩机提升压力,再进入氯气液化器降温液化,最后进入液氯储罐。
点击查看答案
第26题
氯气液化属于()过程。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物理化学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27题
下列关于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对毒物的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有()。
A.
高温可促进毒物挥发,增加人体吸收毒物的速度
B.
湿度可促使某些毒物如氯化氢.氟化氢的毒性增加
C.
高气压可使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增加
D.
劳动强度增大时人体对毒物更敏感,或吸收量加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28题
下列关于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对毒物的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有()。
A.
高温可促进毒物挥发,增加人体吸收毒物的速度
B.
湿度可促使某些毒物如氯化氢.氟化氢的毒性增加
C.
高气压可使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增加
D.
劳动强度增大时人体对毒物更敏感,或吸收量加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29题
下列关于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对毒物的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有()。
A.
高温可促进毒物挥发,增加人体吸收毒物的速度
B.
湿度可促使某些毒物如氯化氢.氟化氢的毒性增加
C.
高气压可使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增加
D.
劳动强度增大时人体对毒物更敏感,或吸收量加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30题
下列关于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对毒物的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有()。
A.
高温可促进毒物挥发,增加人体吸收毒物的速度
B.
湿度可促使某些毒物如氯化氢.氟化氢的毒性增加
C.
高气压可使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增加
D.
劳动强度增大时人体对毒物更敏感,或吸收量加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31题
下列关于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对毒物的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有()。
A.
高温可促进毒物挥发,增加人体吸收毒物的速度
B.
湿度可促使某些毒物如氯化氢.氟化氢的毒性增加
C.
高气压可使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增加
D.
劳动强度增大时人体对毒物更敏感,或吸收量加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32题
下列关于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对毒物的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有()。
A.
高温可促进毒物挥发,增加人体吸收毒物的速度
B.
湿度可促使某些毒物如氯化氢.氟化氢的毒性增加
C.
高气压可使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增加
D.
劳动强度增大时人体对毒物更敏感,或吸收量加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33题
纯水吸收氯化氢的过程本质上是氯化氢分子越过气液两项界面向水中扩散的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34题
液氯贮罐、计量槽、气化器中液氯充装量不可以超过全容积的80%。请问这种做法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35题
氯气液化安全生产技术指标中,排污中三氯化氮含量控制范围为≤()g/L。
点击查看答案
第36题
氯气液化安全生产技术指标中,液氯储槽盛装量控制范围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37题
最常见的车用气瓶为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和()。
A.
车用氧气钢瓶
B.
车用液氯钢瓶
C.
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点击查看答案
第38题
下列关于次氯酸钠性状说法正确的是()。
A.
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B.
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C.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39题
常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的综合处理方法的三废是()
A.
含氯气的无机酸性物质
B.
含氯化氢的无机酸性物质
C.
芳香烃氯化物
点击查看答案
第40题
液氯汽化器用蒸汽加热,应严格控制汽化器的汽化压力和温度,使液氯定量转化为气态。
点击查看答案
第41题
氯气液化安全生产技术指标中,氯气液化效率控制范围为()。
A.
20%-30%
B.
90%-100%
C.
85%-95%
点击查看答案
第42题
氯气液化安全生产技术指标中,尾气含氯控制范围为()。
A.
50%-60%
B.
75%-80%
C.
85%-95%
点击查看答案
第43题
下列关于硫酸性状说法正确的是()。
A.
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B.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C.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44题
下列关于硫酸性状说法正确的是()。
A.
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B.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C.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45题
严禁将液氯气化器中的液氯充入液氯钢瓶。请问这种做法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46题
以下属禁止充装的气瓶是()。
A.
气瓶中的含氧量为4%
B.
气体中的剩余残液量超过充装量的3%
C.
气瓶或附件用焊接方法进行过修理的
D.
钢瓶中留有1%充装量的剩余气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47题
当动火作业现场空气中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时,下列选项中可作为动火分析依据的是()。
A.
该气体爆炸下限最高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B.
该气体爆炸上限最高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C.
该气体爆炸上限最低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D.
该气体爆炸下限最低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48题
当动火作业现场空气中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时,下列选项中可作为动火分析依据的是()。
A.
该气体爆炸下限最高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B.
该气体爆炸上限最高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C.
该气体爆炸上限最低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D.
该气体爆炸下限最低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49题
当动火作业现场空气中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时,下列选项中可作为动火分析依据的是()。
A.
该气体爆炸下限最高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B.
该气体爆炸上限最高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C.
该气体爆炸上限最低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D.
该气体爆炸下限最低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50题
当动火作业现场空气中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时,下列选项中可作为动火分析依据的是()。
A.
该气体爆炸下限最高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B.
该气体爆炸上限最高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C.
该气体爆炸上限最低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D.
该气体爆炸下限最低的一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含量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