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燃油锅炉房
B. 消防水泵房
C. 油浸变压器室
D. 消防控制室
E. 柴油发电机房
搜题
第4题
A. 独立建造的消防水泵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B.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以下,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平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楼层
C.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水泵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隔墙和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D. 水泵房疏散门应直通安全出口,且开向疏散走道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第5题
A. 独立建造的消防水泵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B.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以下,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平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楼层
C.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水泵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隔墙和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D. 水泵房疏散门应直通安全出口,且开向疏散走道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第6题
A. 在安全出口、疏散出口附近设置的标志灯,应安装在安全出口、疏散出口附近疏散走道、疏散通道的顶部
B. 标志灯的标志面应与疏散方向垂直、指示疏散方向的箭头应指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
C. 标志灯底边距地面的高度应小于1m
D. 安装在楼梯间内朝向楼梯的正面墙上
第7题
A. 应靠近防护区,出口应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
B. 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C. 室内应保持干燥和良好通风
D. 设在地下的储存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直接通向室外
第8题
A. 应保证标志灯的箭头指示方向与疏散指示方案一致。
B. 安装在疏散走道、通道两侧的墙面或柱面上时,标志灯底边距地面的高度应小于1m。
C. 当安装在疏散走道、通道转角处的上方或两侧时,标志灯与转角处边墙的距离不应大于1m。
D. 当安全出口或疏散门在疏散走道侧边时,在疏散走道增设的方向标志灯应安装在疏散走道的两侧,且标志灯的标志面应与疏散方向垂直、箭头应指向安全出口或疏散门。
第9题
A. 应保证标志灯的箭头指示方向与疏散指示方案一致。
B. 安装在疏散走道、通道两侧的墙面或柱面上时,标志灯底边距地面的高度应小于1m。
C. 当安装在疏散走道、通道转角处的上方或两侧时,标志灯与转角处边墙的距离不应大于1m。
D. 当安全出口或疏散门在疏散走道侧边时,在疏散走道增设的方向标志灯应安装在疏散走道的两侧,且标志灯的标志面应与疏散方向垂直、箭头应指向安全出口或疏散门。
第10题
A. 3层及3层以上建筑的室外疏散楼梯应采用难燃材料
B. 室外疏散楼梯净宽度不应小于0.8m
C.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不应设置其他开口
D. 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m
E. 所有室外疏散楼梯应采用不燃材料
第13题
A. 能判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
B. 能识别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等安全疏散设施
C. 能使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完成自检、消音、复位的操作
D. 能识别防火门、防火卷帘等消防分隔设施
第14题
A. 0.8
B. 0.9
C. 1
D. 1.1
第15题
A. 0.8
B. 0.9
C. 1
D. 1.1
第16题
A. 疏散走道,不应低于1.0lx
B.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消防设备房应设置备用照明,其作业面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
C. 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5.0lx
D. 老年人照料设施、病房楼或手术部内的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5.0lx。
第17题
A. 疏散走道,不应低于1.0lx
B.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消防设备房应设置备用照明,其作业面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
C. 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5.0lx
D. 老年人照料设施、病房楼或手术部内的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5.0lx。
第18题
A. 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B. 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
C. 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动关闭
D. 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第19题
A. 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B. 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
C. 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动关闭
D. 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第20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21题
A. 宿舍、办公用房不应与厨房操作间、锅炉房组合建造
B.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房间应设置在临时用房的第一层
C.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D.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内开启
E.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外开启
第22题
A. 宿舍、办公用房不应与厨房操作间、锅炉房组合建造
B.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房间应设置在临时用房的第一层
C.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D.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内开启
E.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外开启
第23题
A. 宿舍、办公用房不应与厨房操作间、锅炉房组合建造
B.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房间应设置在临时用房的第一层
C.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D.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内开启
E.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外开启
第24题
A. 宿舍、办公用房不应与厨房操作间、锅炉房组合建造
B.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房间应设置在临时用房的第一层
C.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D.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内开启
E.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外开启
第25题
A. 宿舍、办公用房不应与厨房操作间、锅炉房组合建造
B.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房间应设置在临时用房的第一层
C.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D.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内开启
E.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外开启
第26题
A. 宿舍、办公用房不应与厨房操作间、锅炉房组合建造
B.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房间应设置在临时用房的第一层
C.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D.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内开启
E.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外开启
第27题
A. 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
B. 单层、多层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数量为2个
C.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以及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
D. 单层、多层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数量为1个
第28题
A. 宿舍、办公用房不应与厨房操作间、锅炉房组合建造
B.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房间应设置在临时用房的第一层
C.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D.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内开启
第29题
A. 宿舍、办公用房不应与厨房操作间、锅炉房组合建造
B.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房间应设置在临时用房的第一层
C.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D.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内开启
第30题
A. 宿舍、办公用房不应与厨房操作间、锅炉房组合建造
B.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房间应设置在临时用房的第一层
C.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D.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内开启
第31题
A. 宿舍、办公用房不应与厨房操作间、锅炉房组合建造
B.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房间应设置在临时用房的第一层
C.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D.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内开启
第32题
A. 宿舍、办公用房不应与厨房操作间、锅炉房组合建造
B.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房间应设置在临时用房的第一层
C.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D.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内开启
第33题
A. 宿舍、办公用房不应与厨房操作间、锅炉房组合建造
B.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房间应设置在临时用房的第一层
C.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D. 会议室、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疏散门应向内开启
第34题
A. 单独建造的消防水泵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B. 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应采用防火门、防火窗、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C. 消防水泵房的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D. 消防水泵房的室内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C
E. 消防水泵房应采取防水淹的措施
第35题
A. 遇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B. 防火分区自避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
C. 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D. 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E. 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
第39题
A. 疏散标志牌应用不燃材料制作,否则应在其外面加设玻璃或其它不燃透明材料制成的保护罩;
B. 疏散通道中,"紧急出口"标志宜设置在通道两侧部及拐弯处的墙面上,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不应大于1.5m;
C. "紧急出口"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m,袋形走道的尽头离标志的距离不应大于10m;
D. 悬挂在室内大厅处的疏散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m。
第40题
A. 疏散标志牌应用不燃材料制作,否则应在其外面加设玻璃或其它不燃透明材料制成的保护罩;
B. 疏散通道中,"紧急出口"标志宜设置在通道两侧部及拐弯处的墙面上,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不应大于1.5m;
C. "紧急出口"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m,袋形走道的尽头离标志的距离不应大于10m;
D. 悬挂在室内大厅处的疏散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m。
第44题
A. 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
B. 单层、多层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数量为2个
C.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以及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
D.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少于5米
第45题
A. 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
B. 单层、多层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数量为2个
C.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以及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
D.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少于5米
第48题
A. 疏散走道允许堆放杂物
B. 疏散走道可以不设疏散指示标志
C. 疏散走道可以设置屏风,只要是不燃烧体就行
D. 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
第49题
A. 疏散走道允许堆放杂物
B. 疏散走道可以不设疏散指示标志
C. 疏散走道可以设置屏风,只要是不燃烧体就行
D. 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
第50题
A. 疏散走道允许堆放杂物
B. 疏散走道可以不设疏散指示标志
C. 疏散走道可以设置屏风,只要是不燃烧体就行
D. 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