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3题
A. 将抽出的不凝性气体直接排走
B. 采用气水分离器将抽出的不凝性气体中含有的制冷剂蒸气回收
C. 其他
第4题
A. 妥善处理泥浆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
B. 使用密封式的筒体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处理高空废弃物
C.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
D. 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
E. 改革施工工艺,减少污水的产生
第5题
A. COD是指示水体中氧含量的主要污染指标
B. COD是指示水体中含营养物质量的主要污染指标
C. COD是指示水体中含有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量的主要污染指标
第6题
A. COD是指示水体中氧含量的主要污染指标
B. COD是指示水体中含营养物质量的主要污染指标
C. COD是指示水体中含有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量的主要污染指标
第9题
A. 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B. 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可用作土方回填
C. 可使用密封式的筒体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处理高空废弃物
D. 对产生矂声、振动的施工机械,应采取外仓隔声材料降低声音分贝,避免夜间施工,减轻矂声扰民
第10题
A. 妥善处理泥浆水.直接排人域市排污设的
B. 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C. 使用密封式的圆筒或者采用气体措处理高空废弃物
D.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
E. 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减轻对空气环境的污染
第11题
A. 用火作业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得小于25m
B. 用火作业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得小于50m
C. 仓库区,易燃、可燃材料堆集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0m
D. 易燃品集中站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30m
E. 易燃品集中站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60m
第12题
A. 用火作业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得小于25m
B. 用火作业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得小于50m
C. 仓库区,易燃、可燃材料堆集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0m
D. 易燃品集中站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30m
E. 易燃品集中站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60m
第13题
A. 用火作业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得小于25m
B. 用火作业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得小于50m
C. 仓库区,易燃、可燃材料堆集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0m
D. 易燃品集中站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30m
E. 易燃品集中站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60m
第14题
A. 用火作业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得小于25m
B. 用火作业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得小于50m
C. 仓库区,易燃、可燃材料堆集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0m
D. 易燃品集中站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30m
E. 易燃品集中站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60m
第15题
A. 用火作业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得小于25m
B. 用火作业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得小于50m
C. 仓库区,易燃、可燃材料堆集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0m
D. 易燃品集中站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30m
E. 易燃品集中站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60m
第16题
A. 用火作业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得小于25m
B. 用火作业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得小于50m
C. 仓库区,易燃、可燃材料堆集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0m
D. 易燃品集中站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30m
E. 易燃品集中站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60m
第17题
A. 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
B.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覆盖
C.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隔离
D. 施工现场可以采用明火取暖
E.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明火
第20题
A. 蒸发和沸腾都是液体变成气体的汽化过程,二者没有区别
B.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必须达到沸点
C. 制冷工程中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汽化过程其实是沸腾过程
第24题
A. 妥善处理泥浆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污设施
B. 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C. 使用密封式的圆筒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处理高空废弃物
D.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
E. 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减轻对空气环境的污染
第25题
A. 污染较轻
B. 机油中水分凝结较多或有水渗入
C. 可能被染铅汽油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特别是柴油机燃烧尾气中的烟尘
第27题
A. 力偶中的两个力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恒等于其力偶矩
B. 力偶对物体不产生移动效果,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只能用一力偶来平衡
C. 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任意移动或转动而不改变对物体的作用
D. 力偶无合力
E. 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应该用力偶中两个力对转动中心的合力矩来度量
第28题
A. 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
B.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覆盖
C.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隔离
D. 裸露的可燃材料上严禁直接进行动火作业
E. 施工现场可以采用明火取暖
第29题
A. 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
B.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覆盖
C.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隔离
D. 裸露的可燃材料上严禁直接进行动火作业
E. 施工现场可以采用明火取暖
第30题
A. 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
B.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覆盖
C.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隔离
D. 裸露的可燃材料上严禁直接进行动火作业
E. 施工现场可以采用明火取暖
第31题
A. 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
B.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覆盖
C.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隔离
D. 裸露的可燃材料上严禁直接进行动火作业
E. 施工现场可以采用明火取暖
第32题
A. 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
B.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覆盖
C.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隔离
D. 裸露的可燃材料上严禁直接进行动火作业
E. 施工现场可以采用明火取暖
第33题
A. 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
B.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覆盖
C.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隔离
D. 裸露的可燃材料上严禁直接进行动火作业
E. 施工现场可以采用明火取暖
第34题
A. 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
B.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覆盖
C.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隔离
D. 裸露的可燃材料上严禁直接进行动火作业
E. 施工现场可以采用明火取暖
第35题
A. 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
B.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覆盖
C.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隔离
D. 裸露的可燃材料上严禁直接进行动火作业
E. 施工现场可以采用明火取暖
第36题
A. 内部存在或可能出现有害气体
B. 内部存在或可能出现能掩埋进入者的物料
C. 有限空间的内部结构可能将进入者困在其中(如,内有固定设备或四壁向内倾斜收拢)
D. 存在任何其他已识别的严重安全或健康危害
第37题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第38题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第39题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第40题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第41题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第42题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第46题
A. 对一般燃料容器,可用磷酸钠的水溶液仔细清洗,清洗时间为15~20分钟
B. 对一般燃料容器,可用磷酸钠的水溶液仔细清洗,清洗时间为10~20分钟
C. 汽油容器的清洗是用蒸汽吹刷,吹刷时间一般为2~24小时,根据容器大小决定
D. 汽油容器的清洗是用蒸汽吹刷,吹刷时间一般为6~20小时,根据容器大小决定
E. 可用氯酸清洗
第47题
A. 采用两个吊点时,吊点距物体两端的距离为0.2l处
B. 用一个吊点时,吊点位置应在距离起吊端0.3l
C. 采用三个吊点时,其中两端的吊点距两端的距离为0.13l
D. 无要求
第49题
A. 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
B.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覆盖
C.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隔离
D. 裸露的可燃材料上可以直接进行动火作业
E.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明火
第50题
A. 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
B.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覆盖
C.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隔离
D. 裸露的可燃材料上可以直接进行动火作业
E.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明火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