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5题
A. 固定动火区须设立明显醒目的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标明该固定动火区设置的范围及责任人
B. 定动火区范围内,不得堆放任何易燃杂物
C. 固定动火区应设置在有易燃易爆危险性场所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D. 固定动火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
第6题
A. 固定动火区须设立明显醒目的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标明该固定动火区设置的范围及责任人
B. 定动火区范围内,不得堆放任何易燃杂物
C. 固定动火区应设置在有易燃易爆危险性场所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D. 固定动火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
第7题
A. 固定动火区须设立明显醒目的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标明该固定动火区设置的范围及责任人
B. 定动火区范围内,不得堆放任何易燃杂物
C. 固定动火区应设置在有易燃易爆危险性场所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D. 固定动火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
第8题
A. 固定动火区须设立明显醒目的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标明该固定动火区设置的范围及责任人
B. 定动火区范围内,不得堆放任何易燃杂物
C. 固定动火区应设置在有易燃易爆危险性场所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D. 固定动火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
第9题
A. 固定动火区须设立明显醒目的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标明该固定动火区设置的范围及责任人
B. 定动火区范围内,不得堆放任何易燃杂物
C. 固定动火区应设置在有易燃易爆危险性场所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D. 固定动火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
第10题
A. 固定动火区须设立明显醒目的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标明该固定动火区设置的范围及责任人
B. 定动火区范围内,不得堆放任何易燃杂物
C. 固定动火区应设置在有易燃易爆危险性场所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D. 固定动火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
第11题
A. 应设置取水口(井),且吸水高度不应大于6m。
B. 应设置取水口(井),且吸水高度不应小于6m。
C. 取水口(井)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D. 取水口(井)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不宜大于15m。
第12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13题
A. 固定动火作业场应布置在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B. 固定动火作业场应布置在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C. 与办公用房、宿舍、可燃材料库房、在建工程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D. 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应远离明火作业区、人员密集区和建筑物相对集中区
第14题
A. 固定动火作业场应布置在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B. 固定动火作业场应布置在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C. 与办公用房、宿舍、可燃材料库房、在建工程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D. 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应远离明火作业区、人员密集区和建筑物相对集中区
第15题
A. 固定动火作业场应布置在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B. 固定动火作业场应布置在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C. 与办公用房、宿舍、可燃材料库房、在建工程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D. 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应远离明火作业区、人员密集区和建筑物相对集中区
第16题
A. 固定动火作业场应布置在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B. 固定动火作业场应布置在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C. 与办公用房、宿舍、可燃材料库房、在建工程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D. 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应远离明火作业区、人员密集区和建筑物相对集中区
第17题
A. 固定动火作业场应布置在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B. 固定动火作业场应布置在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C. 与办公用房、宿舍、可燃材料库房、在建工程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D. 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应远离明火作业区、人员密集区和建筑物相对集中区
第18题
A. 排水沟深度、宽度、坡度应根据基坑涌水量集水确定
B. 排水沟底宽不宜小于250mm
C. 集水井壁应有防护结构,并应设置碎石滤水层、泵端滤网
D. 排水沟与集水井的深度应随开挖深度加深
E. 排水沟、集水井与坑边距离不宜小于0.3m
第19题
A. 排水沟深度、宽度、坡度应根据基坑涌水量集水确定
B. 排水沟底宽不宜小于250mm
C. 集水井壁应有防护结构,并应设置碎石滤水层、泵端滤网
D. 排水沟与集水井的深度应随开挖深度加深
E. 排水沟、集水井与坑边距离不宜小于0.3m
第20题
A. 排水沟深度、宽度、坡度应根据基坑涌水量集水确定
B. 排水沟底宽不宜小于250mm
C. 集水井壁应有防护结构,并应设置碎石滤水层、泵端滤网
D. 排水沟与集水井的深度应随开挖深度加深
E. 排水沟、集水井与坑边距离不宜小于0.3m
第21题
A. 排水沟深度、宽度、坡度应根据基坑涌水量集水确定
B. 排水沟底宽不宜小于250mm
C. 集水井壁应有防护结构,并应设置碎石滤水层、泵端滤网
D. 排水沟与集水井的深度应随开挖深度加深
E. 排水沟、集水井与坑边距离不宜小于0.3m
第22题
A. 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
B. 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后予封闭
C. 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
D. 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
第23题
A. 高瓦斯矿井
B.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C. 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D.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有承压水或古空区、采空区积水危害的矿井
E. 煤层自然发火期小于等于6个月,属开采易自燃单一厚煤层或近距离煤层群矿井
F. 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第24题
A. 高瓦斯矿井
B.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C. 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D.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有承压水或古空区、采空区积水危害的矿井
E. 煤层自然发火期小于等于6个月,属开采易自燃单一厚煤层或近距离煤层群矿井
F. 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第25题
A. 高瓦斯矿井
B.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C. 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D.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有承压水或古空区、采空区积水危害的矿井
E. 煤层自然发火期小于等于6个月,属开采易自燃单一厚煤层或近距离煤层群矿井
F. 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第26题
A. 禁火作业区距离生活区不小于20m,距离其他区域不小于25m
B. 易燃、可燃材料堆料场及仓库距离修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0m
C. 临时宿舍距火灾危险性大的生产场所不得小于30m
D. 易燃的废品集中场地距离修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5m
E. 临时宿舍与厨房、锅炉房、变电所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15m
第27题
A. 禁火作业区距离生活区不小于20m,距离其他区域不小于25m
B. 易燃、可燃材料堆料场及仓库距离修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0m
C. 临时宿舍距火灾危险性大的生产场所不得小于30m
D. 易燃的废品集中场地距离修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5m
E. 临时宿舍与厨房、锅炉房、变电所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15m
第28题
A. 禁火作业区距离生活区不小于20m,距离其他区域不小于25m
B. 易燃、可燃材料堆料场及仓库距离修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0m
C. 临时宿舍距火灾危险性大的生产场所不得小于30m
D. 易燃的废品集中场地距离修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5m
E. 临时宿舍与厨房、锅炉房、变电所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15m
第29题
A. 禁火作业区距离生活区不小于20m,距离其他区域不小于25m
B. 易燃、可燃材料堆料场及仓库距离修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0m
C. 临时宿舍距火灾危险性大的生产场所不得小于30m
D. 易燃的废品集中场地距离修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5m
E. 临时宿舍与厨房、锅炉房、变电所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15m
第30题
A. 禁火作业区距离生活区不小于20m,距离其他区域不小于25m
B. 易燃、可燃材料堆料场及仓库距离修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0m
C. 临时宿舍距火灾危险性大的生产场所不得小于30m
D. 易燃的废品集中场地距离修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25m
E. 临时宿舍与厨房、锅炉房、变电所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15m
第31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32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33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34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35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36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37题
A. 5
B. 6
C. 10
D. 15
第38题
A. 3
B. 5
C. 6
D. 10
第39题
A. 为保证检修动火和进人设备内作业安全,在检修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和管线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都应进行置换
B. 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置换可直接使用空气进行。
C. 由于检修设备,不便使用注水排气法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