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个大门
B. 两个安全出口
C. 一个紧急出口
搜题
第2题
A. 干粉型灭火器超过出厂时间8年
B. 水基型灭火器超过出厂时间5年
C. 瓶体外部涂层脱落面积约占气瓶总面积的1/3
D. 铭牌上永久性标志内容无法辨认
第3题
A. 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
B. 超过4层的厂房
C. 超过2层或建筑面积大于10000m2的地下建筑(室)
D. 超过4层的仓库
E. 超过3层的公共建筑
第4题
A.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B.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其他房间;
C. 观众厅,建筑面积超过400平方米的展览厅、营业厅、多功能厅、餐厅,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演播室;
D. 建筑面积低于300平方米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中的公共活动房间;
第5题
A. 总建筑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的展览建筑;
B. 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地上商店;
C. 总建筑面积低于300平方米的地下、半地下商店;
D. 座位数超过1500个的电影院、剧场,座位数超过3000个的体育馆、会堂或礼堂。
第6题
A. 总建筑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的展览建筑;
B. 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地上商店;
C. 总建筑面积低于300平方米的地下、半地下商店;
D. 座位数超过1500个的电影院、剧院,座位数超过3000个的体育馆、会堂或礼堂。
第7题
A. 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不足时也按一批计
B. 存放期超过3个月必须进行复检
C. 复验项目: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抗压强度
D. 进入施工现场每一批水泥应标识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厂家、日期、检验状态和使用部位,分散摆放
E. 必须是由有国家批准的生产厂家,具有资质证明;每批供应的水泥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进口的水泥必须有商检报告
第8题
A. 建筑面积大于100m2且生产或使用硝化棉、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胶片、硝化纤维的厂房
B. 建筑面积大于60m2或储存量大于2t的硝化棉、喷漆棉、火胶棉、赛路路胶片、硝化纤维的仓库
C. 日装瓶数量大于3000瓶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灌瓶间、实瓶库
D. 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或礼堂的舞台葡萄架下部
E. 建筑面积不小于500m2的演播室,建筑面积不小于400m2的电影摄影棚
第9题
A. 建筑面积大于100m2且生产或使用硝化棉、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胶片、硝化纤维的厂房
B. 建筑面积大于60m2或储存量大于2t的硝化棉、喷漆棉、火胶棉、赛路路胶片、硝化纤维的仓库
C. 日装瓶数量大于3000瓶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灌瓶间、实瓶库
D. 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或礼堂的舞台葡萄架下部
E. 建筑面积不小于500m2的演播室,建筑面积不小于400m2的电影摄影棚
第10题
A.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 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 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11题
A.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 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 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12题
A.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3人以下或者重伤10人以下
B.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5人以下或者重伤15人以下
C. 旅游者50人以下滞留超过24小时,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
D. 旅游者100人以下滞留超过24小时,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
E. 其他在境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并对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的事件
第13题
A. 火柴厂的氯酸钾压碾厂房
B. 月装瓶量大于3000瓶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灌瓶间
C. 500m2的演播室
D. 甲级剧场
第14题
A. 火柴厂的氯酸钾压碾厂房
B. 月装瓶量大于3000瓶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灌瓶间
C. 500m2的演播室
D. 甲级剧场
第21题
A. 任一位置的温升超过初始温度140°C
B. 背火面出现火焰且持续时间超过10s
C. 背火面出现火焰且持续时间超过15s
D. 平均温升超过初始平均温度140°C
E. 任一位置的温升超过初始温度180°C
第22题
A. 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B. 建筑面积大于1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丙类生产场所
C. 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丁类生产场所
D. 高层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E. 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下丙类库房
第23题
A.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及其合用的前室。
B.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应需正常工作的房间。
C. 观众厅,建筑面积超过400㎡的展览厅,营业厅,多功能厅,餐厅,建筑面积超过200㎡的演播室。
D. 建筑面积超过300㎡地下半地下室建筑或地下半地下室中的公共活动房间。
第24题
A. 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不足时也按一批计
B. 存放期超过3个月必须进行复检
C. 复验项目: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抗压强度
D. 进入施工现场每一批水泥应标识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厂家、日期、检验状态和使用部位,分散摆放。
第25题
A. 垛高不应超过2m
B. 单垛体积不应超过50立方米
C. 单垛体积不应超过100立方米
D. 垛与垛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m
E. 垛与垛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2m
第26题
A. 垛高不应超过2m
B. 单垛体积不应超过50立方米
C. 单垛体积不应超过100立方米
D. 垛与垛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m
E. 垛与垛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2m
第27题
A. 垛高不应超过2m
B. 单垛体积不应超过50立方米
C. 单垛体积不应超过100立方米
D. 垛与垛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m
E. 垛与垛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2m
第28题
A. 厂房内长度15m的过道
B. 点地面积1500m2的丙类仓库
C. 建筑面积8000m2的丁类车间
D. 可燃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
第29题
A. 厂房内长度15m的过道
B. 点地面积1500m2的丙类仓库
C. 建筑面积8000m2的丁类车间
D. 可燃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
第30题
A. 气瓶中的含氧量为4%
B. 气体中的剩余残液量超过充装量的3%
C. 气瓶或附件用焊接方法进行过修理的
D. 钢瓶中留有1%充装量的剩余气体
第31题
A. 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
B. 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丁类生产车间
C. 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仓库
D. 高度大于21m的高层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15m的疏散走道
第32题
A. 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
B. 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丁类生产车间
C. 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仓库
D. 高度大于21m的高层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15m的疏散走道
第33题
A. 同一生产厂家、同品种、同等级、同批号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不超过200t为一批
B. 同一生产厂家、同品种、同等级、同批号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批
C. 同一生产厂家,烧结多孔砖10万块为一批,不足10万块按一批计
D. 同一生产厂家,混凝土实心砖10万块为一批,不足10万块按批计
E. 同一生产厂家,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1万块为一批,不足1万块按一批计
第34题
A. 不少于1人
B. 不少于2人
C. 不少于3人
D. 不少于5人
第35题
A. 不少于1人
B. 不少于2人
C. 不少于3人
D. 不少于5人
第36题
A. 不少于1人
B. 不少于2人
C. 不少于3人
D. 不少于5人
第37题
A.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B. 三同时
C. 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
第38题
A.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B. 三同时
C. 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
第39题
A.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B. 三同时
C. 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
第40题
A.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B. 三同时
C. 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
第41题
A. 办公室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宜小于4㎡
B. 会议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0㎡
C. 宿舍内应保证必要的生活空间,人均使用面积不宜小于2.5㎡
D. 每间宿舍居住人数不宜超过16人
E. 宿舍内应设置单人铺,层铺的搭设不应超过3层
第42题
A. 办公室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宜小于4㎡
B. 会议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0㎡
C. 宿舍内应保证必要的生活空间,人均使用面积不宜小于2.5㎡
D. 每间宿舍居住人数不宜超过16人
E. 宿舍内应设置单人铺,层铺的搭设不应超过3层
第43题
A.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50人以上或者重伤100人以上
B.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30人以上或者重伤100人以上
C. 旅游者500人以上滞留超过24小时,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D. 旅游者300人以上滞留超过24小时,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E. 其他在境内外产生特别重大影响,并对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造成特别重大威胁的事件
第44题
A. 2.5米,0.9米
B. 2.5米,1米
C. 2.4米,0.9米
D. 2.4米,1米
第45题
A.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B.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C.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
第46题
A.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B.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C.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
第47题
A.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B.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C.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
第48题
A.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B.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C.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
第49题
A.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B.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C.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
第50题
A.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B.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C.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