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泄水口
B. 排气口
C. 检查口
搜题
第4题
A. 通气管应高出屋面300mm,但必须大于最大积雪厚度
B. 通气立管可以接纳器具污水、废水和雨水
C. 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2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
D. 屋顶有隔热层从隔热层板面算起
E. 在通气管出口4m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门、窗600mm或引向无门窗的一侧
第6题
A. 案例中雨水排放管道暗敷前应做()试验。
B. 案例中卫生间排水管灌水试验的灌水高度()。
C. 案例中雨水管道灌水试验的需要满足条件有(),不渗漏为合格。
D. 按照规范要求,通球试验是对给水主立管和水平干管的通畅性进行检测。
第7题
A. 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i且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B. 设置在所有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
C. 设置在单、多层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D. 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第8题
A. 不高于底层卫生洁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
B. 不低于底层卫生洁具的下边缘或底层地面
C. 不低于底层卫生洁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
D. 不高于底层卫生洁具的下边缘或底层地面
第9题
A. 卫生器具、支管、立管、通气管、排出管的顺序安装
B. 卫生器具、支管、通气管、立管、排出管的顺序安装
C. 排出管、立管、支管、通气管和卫生器具的顺序安装
D. 排出管、立管、通气管、支管和卫生器具的顺序安装
第10题
A. 不低于二层卫生洁具的上边缘或二层地面
B. 高于底层卫生洁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
C. 高于二层卫生洁具的上边缘或二层地面
D. 不低于底层卫生洁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
第11题
A. 该建筑通气管应高出屋面()m。
B. 该建筑给水应选用()设备增压、稳压。
C. 该建筑压力流排水系统应采用内壁()的承压排水铸铁管、承压塑料管和钢塑复合管。
D. 该建筑排水立管上应每隔一层设置一个检查口,在最底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也应设置检查口。
第13题
A.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B.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C.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
D. 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E. 必须由原搭设人员拆除
第14题
A.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B.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C.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
D. 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E. 必须由原搭设人员拆除
第15题
A.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B.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C.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
D. 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E. 必须由原搭设人员拆除
第16题
A.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B.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C.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
D. 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E. 必须由原搭设人员拆除
第17题
A.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B.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C.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
D. 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E. 必须由原搭设人员拆除
第18题
A.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B.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C.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
D. 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E. 必须由原搭设人员拆除
第19题
A. 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承载能力,否则应加设支撑支架
B. 上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并应在立柱底铺设垫板
C. 当采用悬臂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设计构造要求
D. 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承载能力,且不能加设支撑支架
第20题
A. 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
B.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C.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部不大于500mm处的立杆上
D. 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第21题
A. 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
B.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C.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部不大于500mm处的立杆上
D. 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第22题
A. 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
B.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C.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部不大于500mm处的立杆上
D. 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第24题
A. 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B. 头层墙高度超过3m的二层楼面周边,必须在外围架设安全平网一道
C. 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
D. 井架与施工用电梯和脚手架等建筑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
E. 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第25题
A. 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B. 头层墙高度超过3m的二层楼面周边,必须在外围架设安全平网一道
C. 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
D. 井架与施工用电梯和脚手架等建筑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
E. 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第26题
A. 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B. 头层墙高度超过3m的二层楼面周边,必须在外围架设安全平网一道
C. 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
D. 井架与施工用电梯和脚手架等建筑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
E. 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第27题
A. 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B. 头层墙高度超过3m的二层楼面周边,必须在外围架设安全平网一道
C. 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
D. 井架与施工用电梯和脚手架等建筑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
E. 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第28题
A. 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B. 头层墙高度超过3m的二层楼面周边,必须在外围架设安全平网一道
C. 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
D. 井架与施工用电梯和脚手架等建筑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
E. 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第29题
A. 高层民用建筑必须设置高位消防水箱
B. 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m2且层数超过2层的公共建筑和其他重要建筑必须设置高位消防水箱
C. 当设置高位消防水箱确有困难且采用其它安全可靠的消防给水形式时可不设高位消防水箱但应设稳压泵
D. 市政给水管网不能替代高位消防水箱
第30题
A. 高层民用建筑必须设置高位消防水箱
B. 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m2且层数超过2层的公共建筑和其他重要建筑必须设置高位消防水箱
C. 当设置高位消防水箱确有困难且采用其它安全可靠的消防给水形式时可不设高位消防水箱但应设稳压泵
D. 市政给水管网不能替代高位消防水箱
第31题
A. 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B. 客房设置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1W
C. 扬声器安装应牢固可靠,表面不应有破损。
D. 当扬声器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应大于1.8m。
第32题
A. 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B. 客房设置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1W
C. 扬声器安装应牢固可靠,表面不应有破损。
D. 当扬声器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应大于2.2m。
第33题
A. 如采用悬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其支撑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B. 在安装过程中,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严防倾覆
C.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若采用多层支架支模,则应在两层支架立柱间铺设垫板,且应平整,上下层支柱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D. 在层楼板结构的强度只要可承受上层模板的重量时,即可进行
第34题
A. 如采用悬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其支撑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B. 在安装过程中,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严防倾覆
C.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若采用多层支架支模,则应在两层支架立柱间铺设垫板,且应平整,上下层支柱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D. 在层楼板结构的强度只要可承受上层模板的重量时,即可进行
第35题
A. 如采用悬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其支撑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B. 在安装过程中,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严防倾覆
C.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若采用多层支架支模,则应在两层支架立柱间铺设垫板,且应平整,上下层支柱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D. 在层楼板结构的强度只要可承受上层模板的重量时,即可进行
第36题
A. 防倾覆装置中必须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
B. 在防倾覆导向件的范围内应设置防倾覆导轨,且应于竖向主框架可靠连接。
C. 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最小间距不得小于3.5m或者架高的1/5。
D. 防倾覆装置应具有防止竖向主框架倾斜的功能。
第37题
A. 防倾覆装置中必须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
B. 在防倾覆导向件的范围内应设置防倾覆导轨,且应于竖向主框架可靠连接。
C. 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最小间距不得小于3.5m或者架高的1/5。
D. 防倾覆装置应具有防止竖向主框架倾斜的功能。
第38题
A. 防倾覆装置中必须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
B. 在防倾覆导向件的范围内应设置防倾覆导轨,且应于竖向主框架可靠连接。
C. 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最小间距不得小于3.5m或者架高的1/5。
D. 防倾覆装置应具有防止竖向主框架倾斜的功能。
第39题
A. 防倾覆装置中必须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
B. 在防倾覆导向件的范围内应设置防倾覆导轨,且应于竖向主框架可靠连接。
C. 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最小间距不得小于3.5m或者架高的1/5。
D. 防倾覆装置应具有防止竖向主框架倾斜的功能。
第40题
A. 防倾覆装置中必须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
B. 在防倾覆导向件的范围内应设置防倾覆导轨,且应于竖向主框架可靠连接。
C. 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最小间距不得小于3.5m或者架高的1/5。
D. 防倾覆装置应具有防止竖向主框架倾斜的功能。
第41题
A. 防倾覆装置中必须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
B. 在防倾覆导向件的范围内应设置防倾覆导轨,且应于竖向主框架可靠连接。
C. 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最小间距不得小于3.5m或者架高的1/5。
D. 防倾覆装置应具有防止竖向主框架倾斜的功能。
第42题
A. 支撑系统的立柱材料可用钢管、门形架、木杆
B. 安装立柱的同时,应加设水平拉结和剪刀撑
C. 立柱的间距应经计算确定,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施工
D. 立柱底部支撑结构必须具有分散上层荷载的能力
E. 立柱底部必须设置钢垫板,禁止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垫
第43题
A. 底立杆应接立杆接长要求选择不同长度的钢管交错设置,至少应有三种适合不同长度的钢管作立杆
B. 对接平板脚手板时,对接处的两侧必须设置横杆,作业层的栏杆和挡脚板一般应设在立杆的外侧
C. 连墙件和剪刀撑应及时设置,不得滞后超过2步
D. 杆件端部伸出扣件之外的长度不得小于100mm
E. 周边脚手架的纵向平杆必须在角部交圈并与立杆连接固定
第44题
A. 上下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同时操作
B. 上下不得在同一水平方向同时操作
C. 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
D. 下层作业的位置,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内的,中间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层(隔离层)
第45题
A. 上下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同时操作
B. 上下不得在同一水平方向同时操作
C. 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
D. 下层作业的位置,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内的,中间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层(隔离层)
第46题
A. 上下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同时操作
B. 上下不得在同一水平方向同时操作
C. 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
D. 下层作业的位置,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内的,中间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层(隔离层)
第47题
A. 上下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同时操作
B. 上下不得在同一水平方向同时操作
C. 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
D. 下层作业的位置,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内的,中间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层(隔离层)
第48题
A. 上下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同时操作
B. 上下不得在同一水平方向同时操作
C. 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
D. 下层作业的位置,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内的,中间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层(隔离层)
第49题
A. 上下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同时操作
B. 上下不得在同一水平方向同时操作
C. 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
D. 下层作业的位置,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内的,中间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层(隔离层)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